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前期以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活性为指标的研究证明了,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的pp38和pp24的同时表达可显著增强基因组中pp38基因与1.8kb mRNA转录子之间双向启动子的转录活性.本研究又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表达水平作为pp38基因上游双向启动转录活性的标志,更直观地证明了只有当同一细胞内同时表达pp38和pp24时,该启动子活性才有完整的启动活性.为了证明这两个蛋白能否相结合,分别以单独表达pp38或pp24的重组质粒pcDNA-pp38或pcDNA-pp24及能同时表达这两个基因的重组质粒pBud-pp38-pp24质粒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用pp38特异的单克隆抗体H19对转染细胞的裂解标记物进行免疫沉淀实验.结果表明,H19可沉淀pp38,但pp24只是在pp38同时存在时才被H19沉淀,而在pcDNA-pp24单独转染的处理样品中不能显示pp24的条带.这证明了,pp24是通过与pp38的结合而被共沉淀下来的,显示pp24和pp38在天然状态下可以形成异二聚体或多聚体.上述两个独立的实验结果表明,pp38和pp24是以聚合体的形式结合于该双向启动子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32.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等多种原因,细菌耐药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正努力从各个方面来解决,其中机体天然产生的肽抗生素(peptide antibiotics)由于其对耐药菌的强大抗菌作用而受到人们的关注。肽抗生素是一种阳离子小分子多肽,在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防御素(defensin)是肽抗生素中较为重要的一种,主要来源于皮肤、呼吸道等的上皮组织,是正常机体抵抗外界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重要防线。人β防御素3(human betadefensin 3,hβD-3)参与人体免疫屏障,并因具有广谱抗菌和抗菌活性不被盐离子浓度抑制等特点而具特别的研究开发价值。提取中国人扁桃体组织总RNA,以RT-PCR技术扩增编码hβD-3成熟肽的cDNA并构建于原核表达载体pQE-80L,IPTG诱导表达后利用SDS-PAGE、免疫印记等方法对重组蛋白进行分析。重组蛋白表达量达到细菌表达总量的40%。重组蛋白自表达菌包涵体中提取后,经亲和层析法纯化目的蛋白达到电泳纯,经多步透析法复性,在体外抗菌实验中表现出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的抗菌活性,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3.
为了比较Ⅰ型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的致病型与pp24基因的关系,将Ⅰ型MDV弱毒(mMDV)、强毒(vMDV)、超强毒(vvMDV)、特超强毒(vv MDV)等不同致病型的CVI988、GA、648A、RB1B、Md5和Md11等6个国际参考株,从中国河北、北京、广东和广西等地分离的7个中国分离株和1个中国疫苗毒814株的pp24基因分别做PCR扩增,并将其克隆到pMD-18载体中测序,与国外已发表的BC-1株进行序列比较.结果表明:Ⅰ型MDV的pp24基因非常保守,15个毒株中只出现5个碱基的随机变化,并引起相应的4个氨基酸改变,但与致病型无明显相关;pp24基因ORF的第81碱基出现差异,所有中国株为G,所有不同致病型国外参考株为C,但并未引起氨基酸改变,显示这一碱基差异只是作为MDV地域性分布的遗传标志,而与病毒分离的年代及致病型等因素无关.  相似文献   
34.
一种快速纯化蛋白的电洗脱方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景巍  王转花 《生物技术》2004,14(2):30-31
以TB24kDa蛋白为例介绍了一种快速纯化蛋白的电洗脱方法。根据作者实验室先前建立的提取苦荞种子蛋白的方法制备TB324kDa蛋白粗提物,利用阴离子交换层析和改进的电泳洗脱方法对其进行纯化。结果显示:经改进的电洗脱纯化,1mg粗蛋白町以回收得到150μg左右的目的蛋白,同收率为15.32%,纯化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35.
The hR24L gene ORF was cloned from the total RNA of HeLa cells by RT-PCR method. There is no mutation of the hR24L gene in HeLa cells. Ion radia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hR24L gene, and the sense hR24L enhanced and accelerated the cell cycle arrest at G2/M phase in HeLa cells. Besides, it should seem that the overexpression of hR24L gene could enhance the repair ability of DNA damage induced by ion radiation, and vice versa.  相似文献   
36.
两种系膜增殖性肾炎大鼠模型的建立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快速建立系膜增殖性肾炎大鼠模型的方法。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 3组。正常对照组 ;葡萄球菌内毒素 (SEB)静脉注射 ,牛血清白蛋白 (BSA)隔日口服及免疫佐剂皮下注射组 ;在第二组基础上加作肝左叶切除组。 14周后分别作尿蛋白 ,IGA免疫荧光及病理组织检查。结果 肝左叶切除组蛋白尿出现的时间早于非肝切除组 ,但两组在 14周后蛋白尿定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对照组尿蛋白定性始终均为阴性。光镜检测轻至中度系膜扩张 ,伴系膜细胞少量增生 但两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肝左叶切除组IgA免疫荧光强于非肝切除组。结论 葡萄球菌肠内毒素静脉注射、BSA隔日口服、免疫增强剂或在上述基础上加肝左叶切除的方法都能诱发SD大鼠系膜增殖性肾炎模型。肝左叶切除组蛋白尿出现时间早 ;但于 14周后尿蛋白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7.
比较研究了重组酵母HBsAg P24亚基间二硫键结合及其还原条件下降解程度对乙型肝炎疫苗效力的影响。分别用HPLC及SDS-PAGE法检测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HBsAg的P24亚基在还原条件下降解和P24亚基间二硫键桥联程度,并检测乙型肝炎疫苗小鼠体内效力(ED50值)和体外相对效力(RP),分析HBsAg的P24亚基间二硫键结合及其还原条件下降解程度对乙型肝炎疫苗效力的影响。结果表明HBsAgP24亚基还原条件下降解成分Sub-P24的相对含量在5.2%-31%间,P24亚基间二硫键桥联型HBsAg颗粒相对含量在41.9%-71.8%范围内与疫苗的实验室效力无关。所生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HBsAg的P24亚基间二硫键结合及其还原条件下降解程度不影响乙型肝炎疫苗实验室效力。  相似文献   
38.
健康早产儿24小时脑电图的定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早产儿的生物学行为主要以睡眠为主,因此了解各个睡眠阶段的脑电图模型,对临床客观评价早产儿的大脑发育特点及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健康早产儿不同睡眠阶段脑电图特点,进而为其睡眠阶段的自动判定提供标准。应用多导生理记录仪对24例健康早产儿进行了41次Fp1-C3双电极连续24小时脑电图记录,同时用两台摄像机同步记录眼球运动及肢体运动。依据呼吸、眼球及肢体运动视觉判定睡眠阶段。应用自回两台摄像机同步记录眼球运动最适赤池信息量准则(Min-AIC)、总功率(TP)、δ功率(δP)、θ功率(θP)、α功率(αP)、β功率(βP)及不连续性(Dis)进行分析。结果显示Min-AIC,TP,δP及Dis四个变量依睡眠阶段不同有显著性差异(P<0.01)。多变量判别分析亦显示联合这四个变量可对睡眠阶段进行判定。联合Min-AIC、TP、δP及Dis四个变量适于对胎龄大于30周的健康早产儿的睡眠阶段进行判定。  相似文献   
39.
为研究Ⅰ型马立克病毒(MDV)UL24蛋白的亚细胞定位,以MDV GX0101为模板,PCR扩增UL24基因全长,分别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pET-32a(+)和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中。将原核表达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BL21(DE3)中表达,并进行纯化和鉴定。用纯化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并鉴定抗UL24蛋白的多克隆抗体。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感染GX0101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中的UL24蛋白。同时,将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EGFP-C1-UL24转染CEF细胞,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UL24蛋白在CEF中的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Ⅰ型MDV的UL24基因在原核表达载体中能够正确表达,免疫小鼠后获得抗UL24蛋白的多克隆抗体。该抗体可特异性识别MDV UL24蛋白,且MDV UL24蛋白在CEF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定位,以上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MDV UL24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0.
HIV—1核蛋白p24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云  董明 《病毒学报》1997,13(3):202-207
将完整的HIV-1 p24基因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质粒中,使用重组转移质粒与野生型杆状病毒DNA共转染Sf9昆虫细胞,经筛选获得带有编码p24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重组杆状病毒感染Sf9细胞后在细胞中表达了HIV核蛋白p24。其重组蛋白的分子量为24kD。此重组糖蛋白在免疫荧光,免疫印染和酶联免疫实验中都能被人HIV-1阳性血清和单克隆抗体所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