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大绒鼠及高山姬鼠体温调节和蒸发失水的日节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比较横断山区同域分布物种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和高山姬鼠(Apodemus chevrieri)的日节律特征,对两种鼠在24 h中4个时间段(04:00~06:00时、10:00~12:00时、16:00~18:00时和22:00~24:00时)的体温和蒸发失水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大绒鼠、高...  相似文献   
22.
三种姬鼠的染色体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染色体分带技术(G-,C-带和银染色),对中华姬鼠(Apodemusdraco)、大林姬鼠(A.peninsulae)和大耳姬鼠(A.latronum)的核型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3种姬鼠的2n均为48。中华姬鼠的染色体均为端着丝点染色体。大林姬鼠的常规核型中,除1对中着丝点染色体(No.23)外,其余均为端着丝点染色体。大耳姬鼠的核型中,有13对端着丝点染色体,2对亚端着丝点染色体,1对亚中着丝点染色体和7对中着丝点染色体。中华姬鼠C-带核型中,所有染色体着丝点C-带都呈强阳性,异染色质非常丰富,Y染色体整条深染。在大林姬鼠C-带核型中,Nos.7,11,15,21,22着丝点C-带弱化甚至近阴性,其余染色体着丝点异染色质C-带都呈现程度不同的阳性。且Nos.2,4,7有强弱不同的端位异染色质带。X染色体着丝点区有大块的异染色质斑带出现,Y染色体整条深染。大耳姬鼠除Nos.3,4,10,12,13染色体着丝点C-带很弱外,其余染色体着丝点C-带均呈阳性,并有8对(Nos.16-23)染色体出现异染色质短臂。从总体上看,大林姬鼠和大耳姬鼠的着丝点异染色质明显比中华姬鼠的少。中华姬鼠的Ag-NOR  相似文献   
23.
安徽淮北农区三种鼠的种群数量动态与年龄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安徽省淮北农业区的黑线姬鼠、大仓鼠和黑线仓鼠的种群数量及与年龄组成变化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其各鼠的年龄组成在每年的不同时段内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各鼠主要繁殖群体的年龄组也是有区别的,如黑线姬鼠和黑线仓鼠主要是成年Ⅱ组,大仓鼠主要是成年Ⅰ组。如果种群中幼年组+亚成年组+成年Ⅰ组的比例高时,则当年数量就可能较高,如果种群中成年Ⅱ组和老年组的比例较高时,当年数量则低。  相似文献   
24.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和ELISA法比较了几株中国和日本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的抗原性,IFA法不能区分大鼠属和姬鼠属来源的病毒,ELISA竞争试验表明,大鼠型病毒(R22、SR-11和TR-352株)与姬鼠型病毒(A 9株)存在弱单向交叉反应,交叉ELISA证实,A 9株与R22株、SR-11株和TR-352株均有较显著的抗原性差异,但R22,SR-11和TR-352株彼此间抗原性相近,本文讨论了有关EHFV抗原性比较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5.
为揭示影响高山姬鼠和中华姬鼠夏季空间分布的生态因素,采用样线法和样方取样法,于2009年6—8月在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对两种姬鼠的生境选择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姬鼠主要利用坡度平缓,郁闭度、落叶层盖度、乔木胸径和高度较小,灌木、竹子和草本密度适中而草本盖度较大的生境;高山姬鼠频繁出现在海拔较低(1400 m左右)、草本植物较大(平均高度为16—30 cm)的生境中,而中华姬鼠频繁出现在海拔较高(1900 m左右)、草本植物较小(平均高度<15 cm)的生境中。此外,高山姬鼠频繁出现在竹林较矮(平均高度<1 m)、水源距离较近(<50 m)、植被演替阶段较低(小树林)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而中华姬鼠对这4种生态因子无明显的选择性。两种姬鼠在对生境的利用上虽具一定重叠性,但对诸多生境变量选择上的差异表明各自具有不同的生境利用模式。海拔、植被演替阶段、郁闭度和草本高度4个生境变量判别函数系数的绝对值明显大于其他变量,表明高山姬鼠和中华姬鼠在生境上的分割可能主要与这4个变量有关。生境利用模式的不同有助于两种姬鼠同域共存。  相似文献   
26.
洞庭湖区黑线姬鼠食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9年4月至2011年6月,在洞庭湖区湖滩、滨湖农田、防洪堤坝3种生境中捕捉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223只,观察胃内容物,分析了洞庭湖区黑线姬鼠的食性。结果表明:洞庭湖区3种生境中黑线姬鼠的食物组成都以植物种子为主,总计达(66.55±2.37)%,其次为植物茎、叶,其比例为(19.01±2.13)%,植物根所占比例为(8.27±1.05)%,动物性食物为(6.05±0.97)%。但黑线姬鼠的食物组成会随着不同生境、季节而有一定的变化。种子资源相对较少的季节和生境,相应的黑线姬鼠的食物组成中的种子所占比例就会较低。同一生境中,幼年鼠和亚成年鼠的食物组成与成年鼠、老年鼠区别较大,孕期雌鼠与同季节、同生境的非孕期雌鼠相比也有较大差异。说明尽管黑线姬鼠以取食植物种子为主,但其食性会随着生境可获得资源的不同而有所调整。  相似文献   
27.
汉坦病毒(Hantavirus,HV)是肾综合症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的主要病原体之一,HV的主要宿主动物为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针对西安市HFRS的持续高发病率,2010年7月-9月对西安市HFRS 疫区捕获的110只黑线姬鼠(阳性62只)进行年龄、性别鉴定.通过病毒RNA提取分析,发现黑线姬鼠雌雄个体携带病毒无显著差异,但是不同年龄段黑线姬鼠携带汉坦病毒却具有显著差异,年龄结构与病毒携带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8.
四川地震灾区灾后一年农村小兽监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后灾区害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和群落演替,预防鼠传疫病的发生,指导灾后的媒介生物控制和鼠源疫病防控。从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每月对重灾区的都江堰、彭州、什邡、绵竹、北川和汶川6地灾区进行1次小兽(鼠情)监测。选择农田和村庄2种主要生境,采用夹日法进行调查。其中农田生境的捕获率达7.35%,主要捕获到啮齿目(Rodentia)和食虫目(Insectivora)两类,其中啮齿目为1.49%,食虫目鼩鼱科(Soricidae)为5.86%。捕获的种类有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大足鼠(Rattus nitidus)、黄胸鼠(Rattus tanezumi)、小家鼠(Mus musculus)、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as)、巢鼠(Micromys minutus)、针毛鼠(Niviventer fulvescens)、四川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与臭鼩(Suncus Murinus)。村庄区域的捕获率为12.50%,主要捕获的亦是食虫目鼩鼱科的四川短尾鼩,高达10.02%,啮齿目的捕获率为2.48%。捕获的种类有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和四川短尾鼩。结果表明,经过灾后的各种控制措施,鼠害得到有效的控制,啮齿目种类的捕获率基本低于3%。但食虫目鼩鼱科的捕获率较高,特别是都江堰、彭州、什邡、绵竹四地的四川短尾鼩种群数量高于已有报道的同期水平,并维持较高的繁殖力,且大量进入房舍区域。另外,黑线姬鼠的繁殖率也不低。需密切关注四川短尾鼩和黑线姬鼠种群动态趋势。据以往类似研究结果,结合初步调查数据和从控制鼠传疾病的角度考虑,灾区鼠情的监测要有中长期的思想准备,至少持续3a以上时间。  相似文献   
29.
岑巩县黑线姬鼠的生态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于1984—1987年对全县农业区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鼠类调查,结果表明:黑线姬鼠全县皆有分布,以海拔500—700米地区密度最高。对1474只标本统计结果,雌雄比例为1:0.937,该种除1、2、12月无孕鼠外,其余各月均有孕鼠。4月和9月各有一次繁殖高峰。胎仔数平均为4.85只,该鼠食性以植物性种籽为主;占63.31%。胃内容物鲜重平均为4.75克。一年中有两个数量消长高峰,一昼夜有两次活动高峰,洞口数一般2—5个不等,以3个居多。  相似文献   
30.
我们于2008年4~11月对四川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内中华姬鼠(Apodemus draco)和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肥满度在各年龄组及不同季节中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初步分析了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华姬鼠肥满度在各年龄组中的性别差异不明显;在各年龄组间的差异显著,其变化趋势为老年组>成年组>亚成年组>幼年组,亚成年组及老年组肥满度在各季节间无显著差异,而成年组则差异明显。社鼠肥满度在各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亚成年组肥满度在各季节间差异显著,同时成年组及老年组肥满度在季节间无显著差异;二物种,亚成年组、成年组及老年组肥满度与海拔无明显的线性关系。分析认为,繁殖期能量的消耗的增加可能导致中华姬鼠肥满度在繁殖期下降,而社鼠成年及老年个体面对食物资源、能量需求等方面的季节变化,能够通过相应的调节,维持肥满度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