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1.
为了分析在不同聚块大小条件下,天敌对蜡蝉类Fulgoroidea空间上跟随关系的密切程度、聚集原因和聚集范围,为评价蜡蝉类的天敌优势种和确定样方大小提供科学依据,运用聚块样方方差分析法、灰色关联度法、空间聚集强度指数法、种群聚集均数法和ρ指数法对安徽省合肥市乌牛早茶园不同大小聚块条件下的蜡蝉类及其8种天敌进行分析。蜡蝉类与其8种天敌均方差峰值时聚块样方数的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与蜡蝉类空间上跟随关系密切的前三位天敌依次是茶色新圆蛛Neoscona theisi(0.8010)、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um(0.7617)和三突花蟹蛛Misumenops tricuspidatus(0.7613)。在聚块内基本样方数K为1、2、4、8时,随着聚块内基本样方数的增多,聚集分布格局时的扩散系数C不断增大,均匀和随机格局时扩散系数不断减小。聚块内基本样方数K为1、2、4、8时其相互之间的蜡蝉类及其天敌的空间分布聚集程度差异均不显著。蜡蝉类及其天敌的种群聚集均数λ多数情况均大于2,其聚集是该虫本身原因引起的,并且λ的绝对值随着聚块内基本样方数的增加而不断增大。用蜡蝉类不同大小聚块的ρ指数判断个体群聚集时的最小范围是聚块中有4个基本样方,即本文的16 m~2。为该虫抽样时确定样方大小提供了科学依据。聚块样方方差分析法是分析害虫与天敌空间关系的一种简便而又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郑州市社区居民人体体质特征,比较其性别、年龄间的差异及左右侧功能的差异。方法:选取19岁以上健康的郑州社区居民600例,其中,男性283例,女性317例,男、女性别在19~34岁、35~44岁、45~59岁、60~70岁4个年龄组的人数分布分别为80、79、73、51和83、85、87、62。采用体质测量法、直观判定法收集其11项人体功能类表型基础数据,比较其体质特征的性别、年龄间的差异与左右侧差异。结果:从性别上来看,女性的肩关节、腕关节、髋关节屈伸度和膝关节屈曲度均大于男性(P<0.05);从不同年龄组来看,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其关节活动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年龄组不同性别间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左右侧来看,各年龄段的视力均为左侧好于右侧、握力右侧大于左侧(P<0.05),肩关节活动度和髋关节的活动度均为右侧大于左侧(P<0.05)。结论:郑州市社区居民的人体功能,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有着不同的体质特征,且一些指标存在左右侧的差异,可为国人体质特征的研究提供基线资料。  相似文献   
13.
Using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with genomic DNA, high-order chromatin fibers were successfully exhibited under a light microscope through the cell cycle in barley, rice, maize and field bean. From the interphase to prophase and metaphase of mitosis, the fibers were basically similar. Each was estimated to be around 200 nm in diameter, but the strength of signals was not the same along the fiber length. Through the cell cycle a series of dynamic distribution changes occurred in the fibers. In the interphase, they were unraveled. At the early prophase they were arranged with parallel and mirror symmetry. During late-prophase and metaphase, the fibers were bundled and became different visible chromosomes. The parallel coiling and mirror symmetry structures were visible clearly until the metaphase. In anaphase they disappeared. During telophase, in peripheral regions of congregated chromosome group, borderlines of the chromosomes disappeared and the fibers were unraveled. This demonstrated that mitotic chromosomes are assembled and organized by parallel and adjacent coiling of the fibers and the fibers should be the highest order structure for DNA coiling.  相似文献   
14.
探讨近视眼LASIK术后眼波阵面像差高阶像差各项的变化。方法:采用NIDEK OPD-Scan ARK-1000型波前像差扫描系统对LASIK治疗近视的62只眼在术前术后眼的波前像差进行了评估。在术前、术后10天、术后一个月分别测量眼的波阵面像差。比较6mm瞳孔下高阶像差各项的变化。结果:在全部接受检查的病例中,总的高阶像差(RMSh)均有所增加。从Zernik各项绝对值来看,球差C12变化最大。术后10天比术前增加6.7742倍(P=0.0001)。其次是彗差C7 C8(X轴、Y轴上的彗差),分别增加了4.883倍(P=0.0001)、3.7523倍(P=0.0001)。结论:LASIK术后眼的总的高阶像差均方根值(RMSh)明显增加,尤其是球差和彗差;但在恢复过程中高阶像差有下降的趋势。用像差仪来指导和评估LASIK等屈光手术可以更全面、更准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甘肃濒危野生动物繁育中心”7匹配马和6匹当家马进行了血像值测定与家马和斑马作了对照研究,野马的血像值一般高于家马而低于斑马,血沉比家马缓慢,测定结果可为今后野马的饲养及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羟脯氨酸(Hyp)含量对胶原热稳定性的影响。以不同周龄BN大鼠皮肤为原料制备了胶原,分析制备胶原中Hyp的含量;采用DSC测定不同Hyp含量胶原的临界变性温度及焓变;采用圆二色光谱(CD)检测提取胶原的二级结构。结果表明,提取胶原在41.3℃发生三螺旋解聚,CD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当样品经临界变性温度处理后,部分三螺旋结构转化为无规则线圈结构。胶原变性过程中所需热量与羟脯氨酸含量呈正相关,实验建立了胶原热变性过程中焓变与Hyp含量的关系。该研究表明胶原中脯氨酸羟基化修饰是影响胶原热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对抽样调查的身高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建立了子代对亲代身高的回归分析模型,揭示了子代身高与亲代身高的遗传率;研究结果表明,父母身高对下一代的遗传率强度不同,母亲要强于父亲;子女接受遗传的效应也不一样,女儿要强于儿子;建立了性别遗传模型,深入研究了亲代父母之间的身高差对子代性别的影响,亲代身高差越大,则生女孩的几率就越大,反之生男孩的几率就越大.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两种抗生素间甲氧嘧啶和蒽诺沙星对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发现两种抗生素都对酶有抑制作用。利用双倒数作图法表明两种抗生素对酶的抑制作用为非竞争抑制,Dixon作图法求得Ki值分别为0.35和0.4 mmol/L。采用紫外差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甲氧嘧啶和蒽诺沙星与酸性磷酸酶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间甲氧嘧啶和蒽诺沙星使酶的紫外吸收增强,荧光强度减弱,其中蒽诺沙星使酶的荧光光谱产生红移。说明这两种抗生素对酶的构象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差减杂交技术是一种用于寻找基因组之间差异的有效的方法。其通过去除被比较的两组基因组之间的共有序列,富集差异序列的方法来达到寻找差异基因的目的。其操作简便,价格低廉,且避免了已知细菌基因组信息匮乏对其应用的限制,从而在细菌学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鉴定可能与毒力有关的致病基因岛/遗传岛、查找细菌的致弱机理、鉴定可移动的遗传成分、寻找毒力基因、寻找与导致宿主差异有关的基因、检测基因表达上的变化等多个方面。从而为病原的鉴定,疾病的诊断,预防,细菌的致病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荷木整树蒸腾对干湿季土壤水分的水力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降雨在时间上的非均匀分配导致森林土壤含水量呈现明显的干、湿季变化,并可能在干季形成水分胁迫,引起植物蒸腾变化。在监测环境因子的同时,利用Granier热消散探针连续监测荷木(Schima superba)的树干液流,以液流密度值计算整树蒸腾,并结合水力导度与叶片/土壤的水势差,探讨环境因子和水力导度对荷木整树蒸腾的协同控制。结果表明,华南地区的季节性降雨形成的干、湿季并未引起荷木蒸腾在季节上的显著差异,但对产生蒸腾的水力生理产生了显著影响。荷木蒸腾在干、湿季均与主要驱动环境因子(光合有效辐射PAR和水汽压亏缺VPD)呈显著正相关。在水热充足的湿季,荷木蒸腾主要受气孔导度调节;在干季,当空气水汽压亏缺达2.132 MPa时,水力导度与气孔导度协同控制蒸腾。整树水力导度对整树蒸腾的水力补偿出现在15:00—17:00,平均补偿值为0.08 g/s。利用蒸腾的估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差值量化荷木的水力补偿效应,是对水力导度与气孔导度协同控制树木蒸腾机理的深入探索。研究结果对于掌握季节性降雨不均背景下华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需水和耗水规律,有效发挥森林保水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