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2008年至2009年间,在湖南和湖北两省的活禽市场中分离到了14株H6亚型禽流感病毒,为了解这14株病毒之间的分子特征和差异,我们运用PCR和测序鉴定对这14株病毒的NA基因进行了分型,并对其表面基因HA和NA进行序列测定及序列分析.14株H6亚型病毒中,H6N2亚型12株,H6N6亚型2株.序列测定和进化分析结果显示:DK/HN/284的HA基因与其它13株的HA差异性较大,差异性达到19.4%~20.2%,其余13株毒同源性在94.2%~99.9%;N2亚型NA基因的同源性在91.1%~99.9%,差异性比较大;两株N6亚型NA基因同源性为89.5%,差异明显.这些数据表明:不同毒株呈现一定的地域性差异.与我国周边其它地区的H6亚型禽流感毒株序列进行比较发现,只有DK/HN/284的HA基因与香港早期的毒株可能有着共同的来源,其余都与香港和韩国等的毒株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并且各个毒株的HA基因上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和受体结合位点也有所不同,这些数据表明,这些毒株表现出明显的异源性.  相似文献   
42.
系统发生分析发现牛病毒性腹泻病病毒新基因亚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我国首次分离获得的牛源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毒株Changchun 184(CC-184)和猪源牛病毒性腹泻病毒ZM-95进行了遗传衍化关系研究.选择主要抗原E2基因为研究对象,首先应用RT-PCR及套式PCR克隆得到CC-184和ZM-95的E2片段,通过序列测定发现CC-184和ZM-95 E2基因长度分别为1,122bp和1,125bp,各自编码374和375个氨基酸残基.核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和系统发生分析表明2株病毒均属于BVDV-1,CC-184与Osloss亲缘关系最近,都属于已有的b基因亚型,其E2基因同源性达91.8%.而ZM-95的E2基因有一个特征性的变异区,包含一个密码子序列插入,这一变异区编码了一段有别于其他瘟病毒的五肽氨基酸序列HYKKK.结果还表明ZM-95与BVDV-1现有的5个基因亚型的亲缘关系均较远,E2基因同源性最高(与Oregonc24v)只有72.4%.而BVDV 1亚型内毒株间的同源性大于85%,亚型间的同源性在69%~75%之间,充分说明ZM-95是BVDV-1中一个新发现的基因亚型.通常认为猪源BVDV来源于牛,应该与牛源BVDV有十分近的遗传关系,但是本研究发现ZM-95与其他已知牛源BVDV较低的基因同源性说明猪源BVDV还具有独立的遗传衍化与传播来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3.
大肠杆菌F18菌毛及其亚型的PCR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F18菌毛是产肠毒素大肠杆菌 (ETEC)与产vero细胞毒素大肠杆菌 (VTEC)的重要致病因子 ,可介导细菌对小肠细胞的黏附 ,并具有F18ab和F18ac 2个抗原亚型。根据已发表的F18ab菌毛A亚单位 (FedA ab)的基因 (fedA ab)设计 3条引物 ,建立了 2种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扩增方法。通过对F18ab 大肠杆菌、F18ac 大肠杆菌、K88 大肠杆菌、K99 大肠杆菌、987P 大肠杆菌、F4 1 大肠杆菌的试验 ,结果表明所建立的PCR方法可特异性鉴定F18 大肠杆菌并区别其亚型F18ab与F18ac  相似文献   
44.
为了构建更为安全有效地抵抗高致病性H5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基因工程疫苗,将H5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株的血凝素(HA)基因和神经氨酸酶(NA)基因定向插入鸡痘病毒转移载体p11S中,H5A和NA基因的启动子分别为PS和PE/L,获得用不同的启动子启动不同的外源基因且两基因盒方向为背向串联的重组转移载体p11SH5ANA。将p11SH5ANA转染至已感染鸡痘病毒282E4疫苗株(wt-FPV)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中。p11SH5ANA与wt-FPV基因组DNA之间的同源重组产生了重组鸡痘病毒rFPV-11SH5ANA。通过在含X-Gal的营养琼脂上连续挑选蓝色病毒蚀斑,获得纯化的重组病毒。经传代证实该重组病毒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用105PFU的rFPV-11SH5NA免疫无特定病原体(SPF)鸡,能激发机体产生有效的血凝抑制(HI)抗体。初步的动物试验表明,该重组病毒能使经肌肉注射攻毒的SPF鸡抵抗H5亚型AIV的致死性攻击,保护率为100%,显示出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5.
利用反向遗传技术研究H9N2亚型AIV传播途径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反向遗传技术,通过基因重排方法,产生两个表面基因来自A/Chicken/Guangdong/SS/94(H9N2)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株和其余基因来自A/Chicken/Shanghai/F/98(H9N2)AIV株的3株H9N2亚型重排AIV,动物传播性试验发现A/Chicken/Shanghai/F/98(H9N2)株、A/Chicken/Guangdong/SS/94(H9N2)AIV株和3株H9N2亚型重排AIV都可以经直接接触途径传播;在粪便接触途径下,3株重排AIV都不经粪便接触传播;只有A/Chicken/Shanghai/F/98(H9N2)株和重排AIV RF7/SSHA能经过气溶胶途径传播。HI试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了以上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H9N2亚型AIV的NA基因与H9N2亚型AIV气溶胶传播途径有重要的关系,即1998年中国大陆H9N2亚型AIV大流行可能是因为病毒获得气溶胶传播途径的特性,推测病毒的NA基因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6.
根据GenBank公布的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血凝素基因 (HA) (GenBank DQ023145) 序列设计一对引物P1、P2,以重组质粒pUC-HA为模板扩增去除信号肽的HA成熟蛋白. PCR 产物克隆入pMD18-T载体,经测序发现在967位A突变为T,形成一个终止密码子TAA. 在突变位点附近设计两条有21个碱基配对的突变引物P3、P4,采用重叠延伸剪切法 (SOE) 用A定点替换T碱基,然后将正确的基因片段定向插入到表达载体pET-32a (+) 中,诱导表达获得正确的表达产物.Western-blot分析表明,表达的重组蛋白能与经BL21(DE3)大肠杆菌菌体裂解液处理的H5亚型禽流感病毒阳性抗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利用纯化的重组HA蛋白初步建立了检测H5亚型禽流感病毒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该方法可以代替传统的血凝与血凝抑制方法用于区分禽流感病毒的血清亚型.本研究为禽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及新型诊断试剂盒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豚鼠高脂饮食后高密度脂蛋白代谢的特点,并与大鼠进行比较。方法将豚鼠和大鼠分别随机分为正常组(NC)和高脂组(HF),正常组均给予普通饲料,高脂组给予高脂饲料诱导10周后,测定血清LDL-C、HDL-C水平,HDL3/HDL2比值和LCAT、CETP的表达;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肝脏SR-BI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豚鼠高脂组血清HDL-C水平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亚型HDL3/HDL2的比值升高,血清CETP表达均显著增加,血清LCAT表达下降,肝脏SR-BI mRNA表达水平是正常组的2.27倍。而相同高脂饲料条件下,大鼠的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豚鼠摄入高脂饮食后HDL代谢与大鼠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血清HDL-C升高,肝脏SR-BI受体表达增加,高密度脂蛋白亚型组分发生变化,大颗粒HDL2含量相对减少,小颗粒HDL3堆积,其机制与血清CETP、LCAT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8.
H9亚型流感病毒是引起大流感的潜在威胁.抗血清被动免疫是一种有效的应对流感的方法.采用H9N2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HA)DNA重组质粒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血清.在致死量同源病毒感染前或后通过尾静脉给小鼠注射不同剂量抗血清,观察小鼠14d内的体重丢失率和死亡率.结果显示,1280血凝抑制单位(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 unit,HIU)抗血清可给小鼠提供至少长达11d的100%预防和1d的80%治疗保护.HA DNA疫苗免疫制备的抗血清可以有效地抵抗同源H9病毒的致死攻击,在H9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获得分泌抗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血凝素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方法:以H9N2亚型AIV为免疫原,免疫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Ag-14,在PEG4000的作用下进行细胞融合,通过血凝抑制(HI)试验筛选分泌抗H9亚型AIV血凝素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结果:经过连续3~4次克隆化,获得能稳定分泌抗H9亚型AIV血凝素的单克隆抗体细胞系6株,分别命名为1B2、1C10、1G2、2B7、2E3和5E11。6株细胞培养上清HI效价为24~28,腹水HI效价为210~213。除1G2为IgM外,其余5株均为IgG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1B2、1C10、2B7和2E3能与AIVH9蛋白在Mr为75000处反应,表明其是针对AIVH9亚型血凝素蛋白的单抗。特异性试验表明该6株单抗均只与H9亚型AIV发生特异性HI反应,而不与其他14个HA亚型的AIV及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发生交叉反应,显示出良好的特异性。结论:制备了针对H9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的单克隆抗体,为禽流感的快速诊断和病毒的抗原性分析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0.
封面故事     
<正>甲型流感病毒为常见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某些亚型的病毒变异后可感染人类产生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症状主要为高热、咳嗽、流涕、肌痛等,多数伴有严重的肺炎,严重者可因心、肾等多种脏器衰竭而导致死亡。发生于1918至1919年间的"西班牙"甲型HIN1流感导致了全球5000万人死亡。随着2009年墨西哥HIN1流感的大规模爆发,甲型HIN1流感病毒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位于甲型HIN1流感病毒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