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7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用分型RT-PCR方法对34份武汉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外周血标本扩增,扩增的目的片段为汉坦病毒M片段G1基因部分序列,应用Hinc Ⅱ和Sac I两种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扩增产物,可将汉坦病毒区分为HTN 型和SEO型,结果与分型PCR有很高的一致性,并可迅速筛查在 Hinc Ⅱ和Sac I酶切位点有基因变异的变异株.  相似文献   
72.
对柴达木盆地的西伯利亚白刺和唐古特白刺不同部位中氨基酸含量作了分析比较 ,并进行了营养评价。白刺中富含蛋白质 ,含有 18种氨基酸 ,其中有人体必需的 8种氨基酸 ,白刺果汁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远高于沙棘果汁。两种白刺的蛋白质和各氨基酸在各部位中含量分布相似 ,但因种的差异 ,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稍有差别。  相似文献   
73.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HIV-1F亚型基因限制性显示探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限制性显示技术制备的HIV 1F亚型基因探针 ,应用基因芯片打印仪将其有序地打印在玻片上制备基因芯片 .在随机引物延伸的过程中进行HIV样品的荧光标记 ,然后与芯片进行杂交 .杂交后清洗玻片并干燥 ,对芯片进行扫描 ,分析各探针的杂交信号 .从中筛选了 14个基因片段作为芯片下一步研究的探针 .实验证明 ,限制性显示技术是一种制备基因芯片探针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74.
用限制性cDNA文库制作K562细胞基因表达谱芯片探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为材料,应用限制性显示PCR(RD-PCR)技术构建cDNA文库,该文库通过PCR引物3′端延伸两个不同碱基形成136对引物对cDNA进行限制性扩增,得到136组不同的PCR扩增产物,纯化后与载体连接并转化细菌,即为限制性cDNA文库,根据不同的分组进行克隆的鉴定和分离。并进行大量扩增制备cDNA芯片探针,该方法构建的文库因经过了限制性分组扩增,每组均含有特定的cDNA,因而大大加快了随后克隆的分离 和鉴定的速度,为基因芯片探针制备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75.
肿瘤仍然是导致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由于缺乏深刻了解癌症的发生机制,尽管在过去25年中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都取得很大的进展,但肿瘤病人的存活率并没有显著的提高。目前有很多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如P16、P53、P73、ras、DCC和RB等  相似文献   
76.
云南傣族中所见的G6PD突变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错配碱基PCR/酶切法,在云南傣族中发现ntl388 G→A、ntl376 G→T和nt392 G→T G6PD基因突变型。其中主要为1388突变(18/23)。此3种突变也见于华南地区的汉族中,而有别于非中国人的突变型。提示傣族与汉族可能有同一民族渊源。利用PCR-SSCP方法在不同外显子中发现3例未知突变,待进一步DNA序列测定定型。 Abstract:By using mis-matched PCR followed by endonuclease digestion,G6PD gene mutations nt1388G→A,nt1376G→T,and nt392G→T were found among Dai national minority in Yunnan Province.Among these mutations,18 out 23 were nt1388G→A mutation.These three types of mutation were also found in Han people in the southern China,and never reported in other ethnic groups worldwide.It implied that the Han and Dai people perhaps had the same ethnic origin.Mutations of three undefined cases were identified in different exons by PCR-SSCP method.The exact mutation point will be detected by DNA sequencing under further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77.
核型多角体病毒属杆状病毒科,主要感染鳞翅目、双翅目和膜翅目的昆虫,具有90~160kb长的双链,超螺旋DNA基因组。现已发现约500种核型多角体病毒,这些病毒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的亲缘关系如何?我们以甘兰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简称MbNPV)、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简称SeNPV)和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简称SINPV)为材料,用限制性内切酪和分子杂交技术对它们的基因组DNA进行比较研究,并对其中一种病毒MbMV多角体蛋白基因进行了定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1材料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健康幼虫,病毒麦种MbNPV、SeN…  相似文献   
78.
为了研究神经元限制性沉默因子(NRSF)调控神经元及胰岛细胞中神经特异性基因的表达,进一步寻找胰岛细胞中可能存在的其他NRSF调控基因.先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相关基因进行了分析.筛选及序列比对发现,人胰岛素核心启动子区有一段与NRSE相似的序列,提示,它可能受NRSF调控.构建了含NRSF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将其稳定转染于INS-1细胞.构建了3种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含有人胰岛素启动子-荧光素酶(hInsP-LUC)的慢病毒载体,pGL3-Basic载体和含有2拷贝NRSE样基序-荧光素酶(NRSE-LUC)的报告载体.利用稳定转染及瞬时转染实验观察NRSF对报告载体中荧光素酶活性的影响.利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实验观察NRSE样基序与NRSF蛋白的结合情况,并通过竞争结合实验、引入特异性抗体实验证实探针与蛋白质结合的特异性.RT-PCR检测证实,感染空病毒的INS-1细胞不表达NRSF,感染含目的基因慢病毒的INS-1细胞能表达NRSF.将含有hInsP-LUC的慢病毒载体稳定转染于上述2种细胞,荧光素酶活性分析结果显示,NRSF的过表达能明显降低胰岛素启动子的活性.瞬时转染hInsP-LUC报告系统于上述2种细胞,结果也显示NRSF能明显抑制胰岛素启动子-荧光素酶的活性.将含有NRSE-LUC的报告载体瞬时转染于上述2种细胞,结果表明过表达NRSF的INS-1细胞组的荧光素酶相对值比对照组有明显下降.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实验进一步证实,此NRSE样序列可以与NRSF蛋白特异结合,这种特异结合可以被标准的NRSE序列所竞争.结果表明,人胰岛素启动子中含有NRSE样序列,该序列通过与NRSF蛋白结合从而抑制人胰岛素启动子的转录活性.这一研究工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NRSF在胰岛细胞中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9.
高压力对限制性内切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质粒pSPORT1为底物研究了高压力对Ⅱ型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和XbaⅠ反应的影响。高压力未引起两酶底物碱基特异性的改变,但二者反应活力均随压力升高而逐渐下降,XbaⅠ对高压力更敏感。引起HindⅢ和XbaⅠ限制性内切酶活性完全丧失的压力分别为200和180MPa,半失活压力分别为130和75MPa。  相似文献   
80.
以栽培稻品种台中65及其等基因已不育系TISL4为材料,用RFLP和RAPD等技术,对F_1花粉不育基因座S-a定位。通过用RFLP和RAPD方法对亲本间进行多态性分析,发现亲本间的多态性很低,说明经多代回交后,在等基因系基因组中供体亲本的DNA片段所占的比例很小。通过连锁分析,将S-a定位在第1染色体上。S-a与分子标记CDO548、O11—1000、RG146和Y13-500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6.4cM、6.8cM、7.2cM和11.3cM。S-a基因座上S-a~i/S-a~j等位基因互作使携带S-a~j基因的花粉败育是寻致该F_2群体产生偏态分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