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13篇
  免费   1150篇
  国内免费   3478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252篇
  2022年   289篇
  2021年   305篇
  2020年   308篇
  2019年   355篇
  2018年   292篇
  2017年   348篇
  2016年   323篇
  2015年   432篇
  2014年   730篇
  2013年   545篇
  2012年   624篇
  2011年   785篇
  2010年   660篇
  2009年   742篇
  2008年   889篇
  2007年   654篇
  2006年   657篇
  2005年   637篇
  2004年   685篇
  2003年   613篇
  2002年   621篇
  2001年   552篇
  2000年   472篇
  1999年   435篇
  1998年   377篇
  1997年   305篇
  1996年   333篇
  1995年   305篇
  1994年   271篇
  1993年   211篇
  1992年   233篇
  1991年   226篇
  1990年   178篇
  1989年   186篇
  1988年   73篇
  1987年   67篇
  1986年   60篇
  1985年   101篇
  1984年   46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 毫秒
991.
立足US28的广谱趋化因子结合活性,寻找拮抗剂多肽的先导物.通过预测US28的结合模拟位设计多肽序列,合成相关多肽,再利用自建的25种趋化因子随机构成的噬菌体12肽库筛选结合模拟位,竞争性ELISA方法验证,从而获得30个阳性克隆,测序并推导氨基酸序列,得到7种序列:GSESLNAHCALW、EIDGFNAHCALL、VIARLNAHCALR、ATECLNAHCALW、VIESLNAHCALW、DNGSINAHCALL及VKKTLNAHCALR.所有序列富含疏水氨基酸,其中8个克隆有LNAHCAL保守序列.采用趋化抑制实验检测多肽对生理性趋化因子引起的细胞迁移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结果表明,利用人源趋化因子序列构建肽库并筛选有效序列的方法取得成功,筛选出的阳性克隆保守序列LNAHCAL可以模拟Human MIP-1β与US28 N端的结合位,从而与合成多肽H22结合,多肽H22可以阻断受体结合生理性趋化因子形成的趋化作用,本身不引起趋化运动,不影响胞内信号转导和细胞自然活性,具有广谱趋化因子拮抗剂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92.
葡萄糖通过血脑屏障从血液中进入脑组织必须依赖葡萄糖转运蛋白(glucose transporter,GLUT)的帮助.GLUT1是血脑屏障上最主要的GLUT,也是脑毛细血管壁内皮细胞的分子标记.动物研究显示在急性脑缺血后脑内的GLUT1表达增加.检测了7例慢性微血管缺血性脑血管病变(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ICVD)的尸检脑组织中的GLUT1水平,并与11例同龄对照组比较.结果发现GLUT1水平在ICVD组中降低.其降低可能是由于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α,HIF-1α)的下调所致.但是,在ICVD脑组织中的GLUT1水平降低不伴随有蛋白质O-GlcNAc糖基化水平的下降.上述结果为探讨脑缺血病变的机理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993.
热带爪蟾(Xenopus tropicalis)是两栖类动物免疫球蛋白研究中常用的模式生物之一,其免疫球蛋白轻链的类型和基因结构已经研究清楚,3种轻链类型分别为:ρ、σ和typeⅢ.通过克隆测序,并对3种轻链重组cDNA克隆的VJ基因片段的连接方式进行了分析,发现在表达的3种轻链中,仅有少量的N和P核苷酸的插入.σ轻链基因的体细胞VJ重组主要依靠微同源重组.而在ρ和typeⅢ 轻链中这种方式不是主要的,ρ和typeⅢ轻链或是通过VJ基因片段的直接连接或是部分删除后连接.研究结果为研究免疫球蛋白轻链多样性产生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994.
应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制备全人源抗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2)特异性Fab抗体片段.抗体库经细胞筛选和固相抗原筛选,获得特异性的阳性克隆.阳性载体经核酸序列分析后,构建工程菌,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呈现28 ku和32 ku大小的两条蛋白质条带.Fab分子经流式细胞术、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Fab能够与BxPc3细胞膜蛋白特异性结合,而与NIH3T3细胞不结合.免疫共沉淀与质谱分析结果表明,该Fab分子能够与Trop-2蛋白特异性结合.免疫组化显示,该抗体可结合胰腺癌细胞膜蛋白,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Fab,能够抑制BxPc3细胞的生长.以上研究结果提示,该抗体有望成为胰腺癌临床影像诊断或治疗的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995.
三种柑橘类果皮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测定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研究了3种柑橘类果皮甲醇提取液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提取液都能有效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叶绿素a合成与光合系统Ⅱ(PSⅡ)活性,并且抑制效果随着作用浓度增加而增强。3种提取液抑制作用强弱的顺序为:蜜橘〉西柚〉脐橙。当蜜橘皮提取液浓度大于1.10g/L时,抑藻效果显著(P〈0.05),培养9d后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率达到86.4%,且在实验期间抑制作用没有减弱。当脐橙皮与西柚皮提取液的浓度大于3.31g/L时,抑藻效果显著(P〈0.05),但培养5d后抑制作用开始减弱。据此推测,3种柑橘类果皮提取液中存在一类或几类物质,能够抑制铜绿微囊藻的叶绿素a合成,降低PSⅡ活性,从而降低其光合作用效率,导致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受到抑制。且这类物质能自然降解,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其抑藻效果也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996.
进行了Anabaena sp.PCC7120的别藻蓝蛋白ApcE与ApcF的体内重组的光谱和apcE和apcF基因的细菌双杂交的研究。在提纯前PCB-ApcE/PCB-ApcF的吸收及荧光光谱峰与PCB-ApcF的峰位置一致,而提纯后PCB-ApcE/PCB-ApcF的吸收及荧光光谱峰与PCB-ApcE的峰位置一致,表明ApcE与ApcF不能形成复合物。pBT-apcF与pTRG-apcE的转化细胞能在无3氨基-1,2,4三氮唑(3-AT)的非选择性培养基上生长,而不能在有3AT的选择性培养基上生长,说明在转化过程中未产生能抗3-AT的HIS3报告基因,进一步证实ApcE与ApcF间没有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97.
998.
本研究旨在研发经济、高效的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实验疫苗并优化免疫方案。首先优化并合成H5N1(安徽株)的血凝素基因(HAop)和神经氨酸酶基因(NAop)并证实其正确表达,再构建含有H5N1(安徽株)结构基因的多个单顺反子(HAwt、HAop和NAop)和双顺反子(HAop/M2和NAop/M1)DNA疫苗质粒。随后,采用不同途径的体内电转法在第0周和第3周2次免疫Balb/C小鼠,初步分析了抗原特异性体液免疫(HA血凝抑制抗体,NA特异性抗体,中和抗体)和细胞免疫应答(IFN-γELISpot)的特点。结果表明:含有优化血凝素基因(HAop)和优化神经氨酸酶基因(NAop)的DNA疫苗可以快速激发较强的免疫应答,尤其是细胞免疫应答;皮内电转所激发的体液免疫应答强于肌肉电转。本研究为新型H5N1疫苗的研发以及免疫方案的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9.
肿瘤新生血管及分子靶向治疗新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肿瘤血管靶向治疗是基于肿瘤新生血管与正常血管的不同,药物专一识别并阻断肿瘤新生血管,使肿瘤细胞“饿死”,而不影响正常细胞。从1971年Folkman提出“饿死肿瘤”的假说到2004年第一个血管靶向药物上市,记载着30多年领域发展的传奇经历。当今,肿瘤血管已成为生物医学和临床研究的热点,新的发现层出不穷。该文重点介绍肿瘤血管新靶点、新机制、新药物与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体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MSCs)的分离培养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其定向诱导为内皮样细胞(ELCs)的可行性。方法:采用Percoll(1.073g/ml)分离液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FBS)的LG-DMEM培养基贴壁纯化培养,倒置显微镜、免疫细胞化学法、流式细胞仪、MTT法、透射电镜(TEM)联合对rBMMSCs形态、表型、生长曲线、细胞周期以及超微结构进行鉴定;诱导后的细胞,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D31、CD144(VE-cadherin)和CD34表达以及摄取Dil-ac-LDL、结合FITC-UEA-1的功能特点。结果:rBMMSCs呈长梭形,漩涡状排列。细胞生长曲线显示潜伏期、对数生长期和平台期,符合干细胞的生长规律。透射电镜结果表明:rBMMSCs有两种不同的形态结构,其中体积较小、核质比大、胞质内细胞器稀少者为处于未分化或分化较低状态的幼稚型rBMMSCs。细胞周期分析显示:第4代细胞G0/G1期为95.67%,表明绝大部分细胞处于非增殖状态;诱导后的部分细胞形态可见类似ELCs改变,表达血管内皮细胞(ECs)特异性表面标志CD31、CD34和CD144,具有摄取Dil-ac-LDL以及结合FITC-UEA-1的功能特点。结论: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与贴壁培养相结合的方法所培养的rBMMSCs在体外具有定向诱导分化为ELCs的潜能,可能成为血管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