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1篇
  免费   439篇
  国内免费   3104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221篇
  2022年   256篇
  2021年   269篇
  2020年   260篇
  2019年   234篇
  2018年   204篇
  2017年   199篇
  2016年   209篇
  2015年   234篇
  2014年   355篇
  2013年   268篇
  2012年   351篇
  2011年   409篇
  2010年   378篇
  2009年   381篇
  2008年   466篇
  2007年   326篇
  2006年   311篇
  2005年   372篇
  2004年   342篇
  2003年   344篇
  2002年   292篇
  2001年   268篇
  2000年   252篇
  1999年   208篇
  1998年   175篇
  1997年   170篇
  1996年   181篇
  1995年   176篇
  1994年   162篇
  1993年   153篇
  1992年   151篇
  1991年   169篇
  1990年   110篇
  1989年   112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63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4篇
  1975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941.
一株种内拮抗的海洋枯草芽孢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东海海域筛选到好氧耐盐菌株A01,此菌株显示出抗枯草芽孢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活性采取对该菌株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遗传特性进行研究的方法,结果表明此菌株与枯草芽孢仟菌(Bacillus subitilis)的特征一致;将此菌株的16S rDNA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序列比对,结果亦显示其与Bacillus subitilis的16SrDNA的序列片段的相似性为100%;以相似性为基础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该菌株与Bacillus subitilis同源关系最近最终得出结论为菌株A01是一株来源于海洋的枯草芽孢杆菌,且具有种内拮抗的特性。  相似文献   
942.
目的:对DEV贵州分离株NP基因进行克隆与序列分析,构建NP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分析NP基因原核表达产物的免疫反应性。方法:根据GeneBank登载的DENNP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对DEV贵州分离株进行PCR扩增、克隆和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程序分析NP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将该基因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上进行原核表达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DEV贵州分离株NP基因全长759bp,核苷酸序列与参考株一致;NP基因编码蛋白相对分子量为27.1kDa,理论pI为5.89,肽链上第10.15、88.92和182.186区段及其附近区域可能是B细胞表位优势区;构建得到的重组质粒pET32-NP可表达出一条大小约为48kDa的蛋白,且能与兔抗DEN-IgG发生特异性结合。结论:NP基因在DEN基因组中高度保守,其原核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  相似文献   
943.
目的探讨亚抑菌浓度头孢西丁对耐药质粒接合转移的影响,研究病原菌耐药性播散的产生机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临床分离的63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株SHV型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质粒接合转移试验采用肉汤接合法。研究不同亚抑菌浓度头孢西丁(0、1、0.5、0.25、0.125μg/ml)和不同作用时间(2、4、6、8、10、12 h)下临床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株供体菌与受体菌E.coliC600接合转移频率的变化。结果63株临床分离的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株有41株扩增出SHV型基因,阳性率为65.08%。随着亚抑菌浓度头孢西丁作用时间的增加,接合转移频率有随之增加的趋势。在相同作用时间下,头孢西丁浓度0.125μg/ml作用下的接合转移频率高于其他亚抑菌浓度的作用。结论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抗菌药物的选择性压力,防止耐药细菌传播。  相似文献   
944.
临床分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细菌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玉溪市人民医院临床分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菌种构成和耐药特征。方法对该院近6年来临床分离的808株CNS作回顾性分析。结果808株CNS共有16种;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占CNS的77.2%;甲氧西林耐药(MRCNS)和甲氧西林敏感(MSCNS)各占63.3%和36.7%;β-内酰胺酶阳性检出率为84.5%,且MRCNS显著高于MSCNS(χ^2=50.88,P〈0.01);药敏结果:MRCNS除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和利福平外,青霉素、氨苄西林等12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50.6%-100%,显示了高度的耐药性和多重耐药。结论CNS在临床标本中的检出范围广、种类多,以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为主,MRCNS的高度耐药和多重耐药形势严重,加强CNS的细菌学监测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945.
60株胆汁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情况,指导胆道外科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对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2004年3月至2007年3月间胆道手术患者胆汁分离的60株细菌种类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株细菌中革兰阴性(G^-)菌12种34株,占56.67%,主要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G^+)菌7种26株,占43.33%,主要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为主。G^-菌对亚胺培南和氨基糖苷类的耐药性较低,G^+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最低。结论胆道感染以G^-菌为主,推荐阿米卡星用于治疗胆道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946.
目的观察梗阻性黄疸大鼠肠道细菌移位状况及经胃肠道给予双歧杆菌对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O组)、梗阻性黄疸组(OJ组)及双歧杆菌组。模型制备后第10天检测各组肝功能指标及血浆内毒素水平,取肝、脾、肠系膜淋巴结等肠道外器官组织行细菌培养,光镜观察末端回肠黏膜变化。结果 OJ组较SO组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变(P〈0.05),双歧杆菌组肝功能指标较OJ组改善。SO组血浆内毒素水平为(0.26±0.22)EU/ml,OJ组内毒素水平为(1.99±0.31)EU/ml,较SO组明显升高(P〈0.01),双歧杆菌组血浆内毒素水平为(0.74±0.20)EU/ml,较OJ组明显降低(P〈0.01)。OJ组肝、脾、肠系膜淋巴结中细菌移位率高于另两组,其中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率为90%,明显高于SO组及双歧杆菌组(P〈0.05)。光镜显示OJ组肠黏膜萎缩,绒毛水肿,部分上皮细胞脱落;双歧杆菌组肠黏膜上皮改变较OJ组明显减轻。结论梗阻性黄疸时出现明显的细菌移位与内毒素血症。应用微生态制剂可保护梗阻性黄疸时小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肠源性细菌移位及内毒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47.
细菌引起的肠道感染是对全世界人民健康的一大威胁。疫苗是预防腹泻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本文对细菌性腹泻病疫苗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包括困难、主要细菌疫苗的国内外进展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48.
白云鄂博稀土矿区的三株特殊细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琇 《微生物学杂志》2008,28(1):98-100
从白云鄂博稀土矿区分离到3株细菌:白云 1 号、白云 2 号、白云 3 号.对其菌落特征、个体形态和一系列生理生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作了初步鉴定.3 株细菌均能耐低温和高温;均能耐受pH 1~12 的环境和40%的NaCl浓度.在1株细菌上出现这些特性是过去从未发现的.  相似文献   
949.
了解本地区在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支原体后多重耐药株的产生情况,为临床针对性用药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培养法对女性生殖道炎患者分泌物进行支原体培养、体外药敏试验及分析。结果可见,感染数量≥10~4 cfu/mL的支原体阳性率为52.9%(82/155);13种抗生素中,耐药种数构成比为6R>2R、4R、5R>3R>1R>8R>7R、10R>0R>9R、12R、13R;耐药率为林可霉素>壮观霉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司帕沙星>罗红霉素>氧氟沙星>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阿齐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体外药敏试验对临床治疗支原体感染及减少多重耐药株的产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50.
采用富集培养法从工业油污土壤中分离到1株能以石油为惟一碳源而生长的细菌菌株,采用正交设计实验对该菌株的降解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最佳降解条件为NH_4Cl 4.0 g/LL,K_2HPO_4 1.5 g/L,pH 8.0,NaCl 15.0 g/L。在最佳条件下,浓度为1 mL/L的原油可在4 d内降解5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