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0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6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王忠华、柳小春、施启顺三先生对猪遗传育种作了深入研究 ,他们探讨了血浆蛋白酶多态性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测定了杜洛克、长白、大白、杜×长大、大×长大、长×大、大×长等 7个品种组合的 8个血浆蛋白酶位点的多态性及部分生长性能与胴体性状 ,计算了平均基因杂合度 ,部分经济性状实测值和杂种优势率的相关关系 ,结果表明 :平均基因杂合度与遗传距离呈正相关 ,与日增重、屠宰率、背膘厚、后腿、腿臀比的实测值或杂交优势率呈正相关 ,与腿肌面积的实测值和杂交优势率呈负相关 ,平均基因杂合度和亲本间遗传距离可为…  相似文献   
182.
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PRRSVORF7、PPVVP2及PCV的基因组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建立了分别用于检测PRRSV、PPV和PCV的RT-PCR、PCR及复合PCR方法。应用建立的复合PCR方法对送检的127份病料进行了PCV的检测,对鉴定为PCV2阳性的67份病料再分别进行PRRSV和PPV的检测,以确定猪群中PCV2与PRRSV和,或PPV混合感染情况,结果表明,35份样品表现为PRRSV与PCV2混合感染,占样品总数的52.3%;18份样品表现为PCV2与PPV混合感染,占26.9%。另外,还有一定比例的三重感染,共5个样品,占7.5%。由此可见,猪群中PCV2与PRRSV及PPV混合感染比较普遍。  相似文献   
183.
无内源逆转录病毒中国实验用小型猪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布于猪基因组内的内源逆转录病毒(porcine endogenous retrovirus, PERV)序列是制约猪作为异种器官移植供体的主要因素, 其拷贝数在不同品种与个体间存在着很大差异. 实验中选取了中国农业大学畜牧实验站的3~6月龄、健康的雌性中国实验用小型猪67头, 通过PCR检测与Southern 杂交方法测定了内源病毒的拷贝数与囊膜蛋白类型. 从囊膜蛋白类型来看, 长白猪和中国实验用小型猪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 但在两个猪种中含有两种囊膜蛋白基因(env-A和env-B, 记为env-AB)的个体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仅含一种囊膜蛋白基因(env-A或env-B)的个体比例.在中国实验用小型猪中发现了2头内源病毒负载阴性的个体, 其他个体的内源病毒基因拷贝数也相对较低, 在10~20个拷贝之间. 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中国地方猪种的遗传多样性以及中国实验用小型猪可以作为异种器官移植供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4.
为了解我国家猪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ERV)生物学的基本特征,为评价应用猪器官、组织、细胞进行猪一人间跨种移植的生物安全性提供理论基础。本文采用PCR方法调查12个家猪品系外周血白细胞DNA基因组PERV的生物学特征,并应用SS-SSCP、RFLP-PCR方法分析PERV基因片段的差异性及采用RT-PCR方法和半定量方法分析2个品系小型猪13种组织PERV表达的差异。结果表明12个品系猪外周血白细胞DNA基因组普遍存在PERV-A、-B基因序列,未发现单链构象多态性;部分品系猪PER Venv基因序列片段存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2个品系13种组织均表达PERV-A、-B、-C,肾、淋巴结、肝为高表达器官,胰腺和脑组织为低表达器官,PERV-C mRNA丰度明显低于PERV-A、-B mRNA。PERV env存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ERV-A存在碱基缺失和错配的现象,有可能在猪异种移植中构成PERV感染的潜在危险性,这是在猪异种移植过程中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5.
 为探索一条研制猪血红蛋白 (pHb)为基础的血液代用品新途径 ,开发了干膜超声法将猪血红蛋白和别构效应剂、超氧化物歧化酶等联合包埋于脂质体的技术 .考察了氢化大豆卵磷脂、二肉豆蔻酰磷脂酰胆碱、胆固醇、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 甲氧基聚乙二醇和维生素E等在制备脂质体包埋血红蛋白 (LEH)中的作用 .通过控制磷脂与其他成分的配比 ,制得包埋率为 10 3%,pHb浓度达 16 %的稳定的LEH ;进一步将pHb微囊通过小鼠尾静脉多次注入其体内 ,检测受试小鼠血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数、抗体滴度、血小板聚集率及肾脏组织学等方面的变化 .小鼠体内试验表明了所制备的LEH具有低免疫原性、对肾脏无明显损害等特点 .脂质体包埋pHb是一种极具开发前景的稳定的人工载氧系统  相似文献   
186.
用巨引物PCR法介导的定点突变把猪α干扰素(PoIFN-α)第86位Cys(TGC)突变为Tyr(TAC),同时将其成熟蛋白N端第一个密码子TGT同义突变大肠杆菌偏爱的密码子TGC,构建了大肠杆菌融合基因表达载体pGEX-IFN,表达产物占菌体总蛋白的20%.将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目的蛋白经变、复性处理,并以FPLC进一步纯化,得到了具有较高生物活性的产物(5200IU/mg).  相似文献   
187.
重组猪α干扰素基因定点突变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巨引物PCR法介导的定点突变把猪α干扰素(PoIFNα)第86位Cys(TGC)突变为Tyr(TAC),同时将其成熟蛋白N端第一个密码子TGT同义突变大肠杆菌偏爱的密码子TGC,构建了大肠杆菌融合基因表达载体pGEXIFN,表达产物占菌体总蛋白的20%。将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目的蛋白经变、复性处理,并以FPLC进一步纯化,得到了具有较高生物活性的产物(5200IU/mg)。  相似文献   
188.
猪Ⅱ型圆环病毒豫A株的全基因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参照国外发表的猪Ⅱ型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全基因组序列,设计一对PCV-2特异性引物,用该室分离的PCV-2豫A株感染PK-15细胞,从中提取PCV-2复制型基因组DNA,并以之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回收PCR产物,构建重组测序质粒T-PCV-2.测序结果表明,猪Ⅱ型圆环病毒豫A株的全基因组为1767bp,与GenBank收录的PCV-2国外分离株核苷酸的同源性可高达97%.序列分析表明,复制型豫A株的基因组包含10个读码框架,其中ORF1、ORF2是其两个最主要的读码框架,分别编码314、234个氨基酸.豫A株和PCV-1间的ORF1、ORF2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5%、66%,与其它PCV-2毒株间的ORF1氨基酸同源性均在98%以上,而ORF2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2%~97%.  相似文献   
189.
人NK细胞对猪/人血管内皮细胞的差异粘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1Cr标记法和^3H-TdR摄入法研究了人外周血NK细胞(PBNK)和人NK细胞系--NK92对猪主动脉内皮细胞(PAEC)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粘附作用。结果表明,NK92和PBNK对PAEC的粘附率显著高于对HUVEC的粘附率;rhTNF-α预刺激PAEC/HUVEC后,PBNK的粘附率呈现TNF-α剂量依赖性的增高;rhIFN-γ预刺激NK92/PBNK后,两者对PAEC粘附率的增幅均高于对HUVEC的增幅;CD11a(LFA-1)单抗可以以不同程度地抑制PBNK对静息和TNF-α激活的PAEC的粘附作用。这些结果显示,NK细胞在细胞介导的异种移植排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0.
猪的基因图谱及数量性状位点定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带动下,猪的遗传连锁图谱和细胞遗传学图谱有了较大的进步,利用目前猪基因组图谱的研究成果,通过基因组扫描法和候选基因法,可以对猪重要经济性状的主效基因位点进行区域定位,进而图位克隆,找到主效基因,为现代遗传育种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