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4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采用金黄地鼠视神经切断并缝接坐骨神经的再生实验模型,玻璃体内注射IBMX或/和CPT-cAMP,荧光金逆行标记再生的RGCs结合P物质免疫荧光组化双标法,研究外周神经缝接于视神经断端能否促进P物质阳性的视网膜节细胞(RGCs)再生及IBMX或/和CPT-cAMP处理对其再生的影响。实验结果:①术后四周,对照AG组每个视网膜 再生RGCs数1329±104,双标细胞平均数为45±5,占再生RGCs总数的3.4%;②AG+IBMX组每个视网膜再生RGCs数为2099±419,再生P物质阳性节细胞平均数为119±22,占再生RGCs总数的6.55%;③AG+cAMP组每个视网膜再生RGCs数为2048±133,再生P物质阳性节细胞平均数为127±37,占再生RGCs总数的6.15%;④AG+IB-MX+cAMP组每个视网膜再生RGCs数为4370±487,再生P物质阳性节细胞平均数为339±72,占再生RGCs总数的7.98%,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成年哺乳动物P物质阳性RGCs能再生,玻璃体内注射IBMX或/和CPT-cAMP可以促进该类RGCs再生。  相似文献   
82.
移植视网膜NOS阳性神经元的发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年龄组段大鼠正常视网膜及移植视网膜内NOS阳性神经元的发育情况及其定位分布。方法 实验分正常视网膜发育组和移植视网膜发育组,应用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组织化学方法显示。结果 1、NOS阳性神经元最早出现于生后第五天(P5),P18时阳性神经元数目达到最高峰,2、移植视网膜具有正常视网膜的各层结构和相似的生长规律,NOS阳性神经元在生后第4天移植视网膜(TP4)中出现,TP12数量达到高峰值,TP22后降至正常成年鼠水平。结论 根据NOS阳性神经元的定位,分布,推测其为无长突细胞,移位无长突细胞及节细胞。  相似文献   
83.
张婷  骆清铭   《激光生物学报》2002,11(5):358-363
利用CCD显微成像技术和激光散斑技术,对局部加热(41℃-54℃,30min)下大鼠小肠肠系膜微血管的管径(直径约15μm-50μm)和血流速率的变化进行实时,在体监测,并由二者计算血流量的变化。结果表明:41℃,43℃,45℃,46℃各温度点30min的加热过程中,血流速度变化平缓,血管管径和血流量明显增加,最终均逐渐趋趋于恒定。49℃时,血流速率仅在前12min内增加,30min时已降至低于初始值,血管管径及血流量在14min时达最大后开始减小,加热停止时仍旧高于初始值。温度高于49℃时(51℃,54℃)血流速率,管径,血流量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30min时,三者均低于初始值,由此可知,加热时间为30min,大鼠肠系膜微血管的临界温度为49℃;在相同的时间条件下,热损伤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84.
刘秉乾  周素怀 《蛇志》1995,7(1):37-37
蝮蛇抗栓酶治疗视网膜血管阻塞5例报告刘秉乾,周素怀,唐美琳湖南邵阳医院康复科湖南邵阳医院功能科湖南邵阳医院眼科视网膜血管阻塞通常是由于某种原因所致的栓塞而引起的急性视网膜血管病变。初起,临床主要表现为视力急剧下降,如未获得及时有效治疗,可造成永久性失...  相似文献   
85.
用快速傅里叶转换(FFT)技术分析了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的空间和时间调谐特性。PERG 的二次谐波在较高的空间频率(>0.46周/度)逐渐下降,与 PERG振幅的变化相似,但显示明显的低空间频率衰减。空间和时间调谐特性存在一定的相关。引起最大二次谐波振幅的最佳时间频率,在低空间频率时(<0.23周/度)由低频(≤3.91Hz)移至 7.81Hz。  相似文献   
86.
谢蔚骊 《生理通讯》2004,23(5):122-123
2004年8月13日Science发表了我国青年科学家唐世明为第一作的题为“果蝇的视觉模式识别具有视网膜位置不变性”的研究论。年仅33岁的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唐世明等人发现和证明了果蝇的视觉具有位置不变性,这一研究成果改变了人们以往对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血清Fractalkine(FKN)、爱帕琳肽(Apelin)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糖、血脂以及病程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6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行眼底荧光造影、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按照检查结果将其区分为非增生型DR组(稳定组,43例)、背景期DR组(背景组,62例)和增殖期DR组(增殖组,55例),另外于同期选取我院4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健康组),测量4组血清FKN、Apelin、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血清FKN、Apelin与FPG、2hPG、HbA1c、HDL-C、LDL-C、TG、TC、糖尿病病程的相关性。结果:血清FKN、Apelin水平比较:增殖组背景组稳定组健康组,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FPG、2hPG、HbA1c、LDL-C、TG、TC水平比较:增殖组背景组稳定组健康组,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DL-C水平比较:健康组稳定组背景组增殖组,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FKN水平与FPG、2hPG、HbA1c、LDL-C、TG、TC、糖尿病病程呈正相关性(r=0.321、0.215、0.645、0.154、0.215、0.325、0.578,P0.05),与HDL-C呈负相关性(r=-0.547,P0.05);血清Apelin水平与FPG、2hPG、HbA1c、LDL-C、TG、TC、糖尿病病程呈正相关性(r=0.245、0.574、0.951、0.357、0.357、0.159、0.546,P0.05),与HDL-C呈负相关性(r=-0.459,P0.05);糖尿病病程、HbA1c、LDL-C、HDL-C、FKN和Apelin为DR病程的相关影响因素。结论:糖尿病伴发DR患者血清FKN、Apelin水平随着病程的加重逐渐增加,且这两种因子的水平与患者血糖、血脂代谢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8.
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眼睛是由起源于不同胚层的几个部分经过一系列的诱导作用以及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协调作用形成的复杂而又具有精确功能的器官。在眼睛的形成发育过程中,许多信号通路及其相关的调控因子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关注眼睛发育过程与骨形成蛋白(BMP)信号通路的关系,BMP信号的激活能够诱导晶状体的再生和CLT(角膜到晶状体的分化转移)进程,维持睫状体的功能,促进视网膜的发生,影响巩膜的重塑和泪腺的发育。很多眼部疾病的发生与BMP信号通路的调节紊乱密切相关,因此可以将BMP信号通路作为一个潜在的药物靶点来探究治疗眼部疾病的方法。本文就BMP信号通路对眼睛发育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9.
目的:分析尼可地尔联合盐酸曲美他嗪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陕西省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51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260例患者采用盐酸曲美他嗪进行治疗,研究组25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尼可地尔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内皮血管功能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88.76%(229/258)]显著高于对照组[62.69%(163/26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RP、ET-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NO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23%(24/260),与研究组[10.85%(28/25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可地尔联合盐酸曲美他嗪较单用盐酸曲美他嗪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效果更好,其可显著改善患者内皮血管功能,且安全性与单用盐酸曲美他嗪相当。  相似文献   
90.
肾上腺髓质素对大鼠肠系膜微血管和微淋巴管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樊贵  魏英杰 《生理学报》1997,49(1):115-118
应用活体显微电视录象技术,观察上腺髓质素对大鼠肠系膜微血管微淋巴管的作用及其对去甲肾上腺素,内皮素作用的是结果表明,ADM直接扩张肠系膜各级微血管和向一淋巴管,拮抗NE和ET引起的微血效及微循环血流液态的异常改变。ADM的上述作用可被一氧化氮生成抑制剂N^9-nitro-L-arginine(L-NNA)显著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