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3篇
  免费   374篇
  国内免费   2099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176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158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208篇
  2015年   216篇
  2014年   274篇
  2013年   236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250篇
  2010年   265篇
  2009年   299篇
  2008年   454篇
  2007年   276篇
  2006年   240篇
  2005年   233篇
  2004年   240篇
  2003年   215篇
  2002年   237篇
  2001年   184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95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4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41.
弱光照和富营养对苦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通过比较在不同光照和营养(3光照×3营养)水平下栽培的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 L.)的生长及生化指标,探讨了富营养水体中弱光和高营养对苦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弱光对苦草生长的抑制作用不受外源营养浓度的影响;而高营养对苦草生长的影响受到弱光胁迫程度的交互作用,表现为在光照较强的45%日光下为抑制作用,光照最弱的2.5%日光下为促进作用,在光强居间的10%日光下没有明显作用.植物组织总氮、总磷、氨态氮及游离氨基酸氮含量随光照减弱而增加,而可溶性总糖和淀粉含量减少;总磷、氨态氮、游离氨基酸氮及淀粉含量随营养增加而增加.因此弱光照和过高营养均对苦草生长产生明显抑制作用,两者具有交互作用,主要表现为弱光影响了高营养的抑制作用.在本研究中,高营养对苦草生长有抑制作用,但尚不能导致铵中毒或储存碳缺乏;可能由于10%和2.5%日光下,弱光胁迫对苦草的代谢已产生很大抑制作用,限制了高营养对苦草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42.
微囊藻毒素对典型微生物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浓度微囊藻毒素对典型微生物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微囊藻毒素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和细胞活性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较高浓度微囊藻毒素对其生长和活性有短时间的抑制作用,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细胞的生长和活性逐渐恢复。细胞内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处理组和对照组相比均有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果表明,微囊藻毒素的处理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一定的胁迫作用,细胞通过调节细胞内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含量来抵抗外界胁迫,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细菌逐渐适应了这种胁迫,恢复正常的生长。  相似文献   
943.
饥饿和再投喂对日本黄姑鱼生长及其体生化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俗称黑毛,属鲈形目,石首鱼科,黄姑鱼属,分布于中国东海及日本南部海域[1,2].其营养丰富、生长快、病害少、易于养殖,是东海区海水养殖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944.
实用饲料中添加结晶蛋氨酸对罗非鱼生长、体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为实验材料,在室内循环玻璃水族箱内分别饲喂含蛋氨酸为0.45%、0.50%、0.55%、0.60%和0.65%的等能等氮的实用饲料(胱氨酸为0.52%),日投喂率为体重的4%—8%,每日人工投饲三次,探讨实用饲料中添加结晶D-蛋氨酸(0.00%、0.05%、0.10%、0.15%和0.20%)对奥尼罗非鱼生长以及体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实用饲料中补充结晶D-蛋氨酸,罗非鱼的瞬间生长率(SGR)、饲料系数(FCR)、蛋白沉积率(APR)和肝脂含量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蛋氨酸0.50%水平显著提高了血清蛋氨酸的含量(p〈0.05),但是对体蛋白含量和鱼体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晶蛋氨酸能够被罗非鱼有效利用,是补充饲料蛋白质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45.
克隆种群的有关概念在水生植物中应用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克隆植物(C lonal p lants)种群生态学的研究逐渐成为国外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其研究成果不断发表在各种重要的国际学术刊物上[1—3],从而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现已在陆生植物的多个类群中展开,但是水生植物的克隆种群研究仍然相对较少。随着我国淡水生态系统环境的恶化,水生植物在一些水域逐渐退化甚至完全消失,淡水生态系统的功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4],与此同时很多入侵性水生植物却疯狂生长,严重影响了水生生态系统的安全与利用。克隆生长和无性繁殖在水生植物中是十分普遍的现象[5—8],因此深入开展水生植物的克隆生态学研究对水生植被的恢复及外来种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1克隆种群的一些概念对植物克隆现象的重视首先源自于对植物构件性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Harper,et a·l提出了植物种群统计的构件理论(Modu le theory)[9]。构件理论把种群划分为由遗传单位形成的个体种群和由无性繁殖形成的构件种群两种结构水平,较好地解释种群内部个体的大小和数量在同龄或异龄植株之间的差异,因此被迅速接受并广泛地运用于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多个方面。此后,对构件植物种群,特别是对克隆植物种群的...  相似文献   
946.
晶体或包膜氨基酸对鲤鱼的作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鱼类能否有效利用外源晶体氨基酸,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目前尚无定论。通常认为,鲑鳟鱼类可有效利用外源添加的晶体氨基酸,而对于我国广泛养殖的鲤科鱼类,如鲤、鲫、草鱼等,则存在不同的报道:张满隆等在鲤鱼饲料中添加晶体赖氨酸、晶体蛋氨酸、在鲫鱼饲料中添加晶体蛋氨酸的试验均表明添加晶体氨基酸可改善鱼类生长;而刘永坚等在草鱼饲料中添加晶体赖氨酸、Violas在鲤鱼饲料中添加晶体赖氨酸、涂永锋等在鲫鱼饲料中添加晶体异亮氨酸的试验却表明添加晶体氨基酸对鱼类无促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947.
高碳水化合物日粮对翘嘴红鲌生长、GK及GK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不同碳水化合物(CHO)水平对翘嘴红NFDA5生长、葡萄糖激酶(GK)及GK基因表达的影响.选用540尾(40.73±0.44)g翘嘴红鲌,随机分成为高CHO组、中CHO组、无CHO组,每组设三个重复,饲养8周,测定鱼体生长、血液指标、GK活性及GK mRNA水平等指标.结果显示,随着CHO添加量的增加,鱼体特定生长率与死亡率呈下降趋势,饵料系数刚好相反.摄食后,血糖先上升后趋于平缓,其中高CHO组相对高,无糖组低;血浆甘油三酯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又下降,其中高CHO组相对高,中CHO组最低;无CHO组血浆胆固醇、中CHO组HK活性、高CHO组GDH相对较低,其他各组在投喂后都呈先上升后下降.GK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各组在禁食时,检测不到GK活性,饲料CHO含量越高,GK活性也越高,但是GK mRNA的水平与CHO含量并不呈线性关系.血糖、GK活性与GK mRNA的水平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摄食高CHO饲料可诱导GK酶活性及基因的表达,造成持续高血糖,这可能不利于生长.  相似文献   
948.
在组织水平上已经描述了许多植物通气组织的形成过程,但对其发育过程的调控仍然知道得很少.利用CSEM-EDX微量分析技术,定点测量慈姑叶柄通气组织不唰发育时期的细胞壁矿质元素的组成.这些元素除了C,O以外,还包括Mg,Ca,Cu,Zn,P等必需的矿质元素.结果发现,在叶柄发育的早期,通气组织细胞壁的K和Cl含量很高,分别高达36%和4.3%细胞壁干重.Mg的含量在第二阶段最高,达到细胞壁干重的0.86%.只有在第三和第四阶段监测到Cu和Zn元素,最高含量分别为2.5%和1.5%细胞干重.仅在第四和第五阶段才能检测到Ca,其最高含量为1.3%细胞壁干重.通气组织横膈膜细胞和圆柱体腔壁细胞的元素构成变化有相似的趋势,说明这种变化与组织的发育阶段关系密切.细胞壁的一些元素间呈现较高的相关性,其中K和Cl及Cu和Zn之间成较高的正相关.在不同发育阶段,细胞壁的元素含量呈现动态变化,说明细胞壁(质外体物质)的元素构成有很大的变动范围.早期的通气组织细胞壁大量积累K和Cl,暗示早期的气体空间充满液体(组织液);Mg可能参与细胞伸展的调控;伸展中细胞的细胞壁积累高浓度的Cu和zn,并不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而Ca的出现使细胞比硬度增加,将终止细胞伸展.Cu和Zn在细胞壁中的积累呈高度的直线关系,回归分析显示,二者呈现定量关系,推测它们可能有共同的或者类似的转运和吸收机制.  相似文献   
949.
凯特杏花粉的离体培养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离体培养法,在不同培养基组分含量、pH值、温度及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培养条件下,对凯特杏(Prunus armeniacaL.cv Katy)花粉的离体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状况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凯特杏花粉离体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适宜培养基为20%蔗糖 0.04%硼酸 0.01?Cl2,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20℃,培养20 h后,花粉的萌发率达68.76%,花粉管长度达1 083.53μm。(2)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作用不同,赤霉素浓度为5~8 mg/L、矮壮素浓度为10~150 mg/L、多效唑浓度为5~10 mg/L时对凯特杏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都有促进作用,但国光丁酰肼对凯特杏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50.
不同光照条件对菹草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受控试验,研究了4个光照处理(100%、50%、20%、10%的自然光)对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1)100%和50%自然光处理对菹草的总生物量影响不显著,20%和10%的自然光显著降低了菹草的总生物量.(2)在生物量分配方面,50%自然光处理的根冠比值显著低于其他3个处理组,表现出菹草对地上部分茎叶生物量的投资较多.(3)在50%自然光条件下,菹草的株高、植株叶片数、顶枝叶片数明显高于其他3个处理组的对应参数,说明适当的遮荫会促进菹草植株的生长;10%自然光下的各参数值均最小(除根/冠比值),表明已较严重地限制了菹草的正常生长.(4)20%和10%自然光的遮光处理增加了菹草的叶片厚度,100%、50%、20%和10%的自然光下分别为0.260、0.297、0.440、 0.306 mm.(5)100%自然光叶片的叶肉细胞没有形成发达通气组织,50%自然光的菹草叶肉细胞开始形成较发达的通气组织,通气组织中间隔分布有单层细胞组成的隔膜,20%和10%自然光的叶片中隔膜细胞破裂,形成了发达的通气组织;20%和10%自然光的叶片通气组织细胞面积显著大于100%和50%自然光处理组,均值分别为0.558 mm2、 0.284 mm2和0.108 mm2、 0.087 mm2.(6)20%自然光处理组根的表皮细胞中可以发现四端尖锐晶体存在,表明植物生长受到一定程度胁迫;50%自然光处理的根通气组织彼此相连,形成大的通气结构,而其它处理组皮层没有形成通气结构.综合上述研究结果表明,50%自然光处理较有利于菹草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