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质氮磷含量对菹草生长与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计6个营养水平的沉积物处理,研究了沉积物中氮磷含量对菹草萌发、生长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物氮磷含量对菹草石芽的萌发无影响,萌发率均达到100%;随着沉积物中氮磷含量的增加,植物组织氮含量增加,并趋于稳定,磷含量呈现缓慢上升趋势,而植株体内氮磷比值下降,同时,菹草叶片的初始荧光产量(Fo)降低,最大量子产率(Fv/Fm)不断增加,达到一定限度后略有下降,表明菹草光合能力随沉积物氮磷含量的增加而提高,而过高的氮磷水平会降低光合能力;快速光曲线显示,菹草能有效地利用弱光,强光下易出现光抑制现象,但高氮磷营养水平的沉积物可以提高菹草对强光的耐受能力.此外,高氮磷含量也能提高菹草总生物量,但降低了菹草的根茎比.菹草无性生殖能力随氮磷水平的提高不断增强,繁殖策略也得到优化,出现了有性生殖,但结实率平均仅为19.6%.  相似文献   
2.
利用植物效率仪(Handy-PEA)测定水深0.6、1.3、2.0 m下苦草叶片的快速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OJIP曲线),并采用JIP test方法分析和处理数据,研究水深对苦草生长和叶片光合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水深增加,水下光强显著衰减,苦草生物量、无性系分株数、叶片数、根系总长度、根系表面积等形态指标显著降低,而最大叶长、平均叶长、最大叶宽无显著变化,2.0 m水深对苦草的生长产生了负面影响;单位反应中心吸收、捕获、电子传递、传递到电子传递末端的量子效率(ABS/RC、TR0/RC、ET0/RC、RE0/RC)显著降低,单位反应中心的耗散量子效率(DI0/RC)也显著下降,导致3种水深处理下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能传递电子链末端的效率(φR0)以及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成功传递到电子链末端的效率(δR0)差异不显著,表明水深梯度对单位反应中心光合效率影响不显著;单位面积反应中心数(RC/CS0)显著增加,相同受光面积时水深2.0 m处叶片光合作用显著强于水深0.6 m处;性能参数PIabs、PIcs和PIabs,total显著提高,表明低光胁迫有利于光能向活跃化学能转变.苦草叶片通过激活未激活的反应中心,而不是提高单位反应中心光能利用效率来适应弱光强,且水深1.3 m较适合苦草生长.
  相似文献   
3.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基质和光照对菹草石芽萌发、幼苗生长以及不同光照对菹草生长后期叶片光合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光照和缺乏基质的条件下,菹草石芽的萌发率和出苗率提高.基质的存在促进了根的生长,而光对根的生长并未起到促进作用.在无光条件下, 菹草幼苗节间长度明显大于有光处理.在暗处理中, 菹草叶片的质膜透性显著增加.在有光照条件下,有无基质对菹草幼苗叶片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以及Chla/Chlb比值的影响为Chla、Chlb的含量增高,Chla/Chlb比值在3.5上下波动;Chla/Chlb最大值和最小值在有基质时分别为4.4和2.8,无基质时为4.2和2.7.但对幼苗处理40 d时,暗处理的叶片质膜透性与有光有基质、有光无基质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光照处理(自然光、50%自然光、20%自然光和10%自然光)的光合特性差异比较结果表明,在菹草生长后期,在自然光下菹草叶片的Fv/Fm和Fv/Fo的比值与其它3个遮光处理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在3个遮光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进一步比较Fv/Fm、Fv/Fo、ETR、qP、qN和ΦPSⅡ等荧光参数值的结果显示,在生长的后期,一定程度的弱光会起到促进菹草的光合效率、延缓菹草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苦草繁殖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太湖野外调查、室内培养、种子与块茎萌发及幼苗生长试验,对太湖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种群的繁殖生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苦草分配于有性繁殖部分的生物量较无性的大,分别占总生物量的25.0%±13.8%和10.1%±7.0%。雌花数与座果率平均分别为22.9±13.8朵?株-1和73.3%±17.9%。雄株可以产生11~33个佛焰苞,每个佛焰苞内平均含有364±38朵雄花,每个雄花产生的花粉为128~184粒。每个果实内种子丰富,多达150~360粒,估算太湖苦草种群立地种子量可达1.68×104~1.01×106个?m-2。但每年种群主要来自地下块茎和匍匐茎,水深、风浪等可能是种子苗难以在湖泊中定植成功的主要因素。2)苦草的块茎数量较大,平均90~226个?m-2,是种群发 展的强大物质基础。3)温度、光照、基质及种子保存方式与时间长短对种子发芽率均有较大影响。10 ℃时种子发芽率较低,仅8.35%±1.89%;20 ℃时发芽率较高,为56.73%±6.42%; 30 ℃时发芽率有所降低,为43.55%±4.34%。种子发芽对光照有一定要求,20 ℃、无光条件下,种子发芽率下降63.6%。在没有湖泥为基质的情况下,发芽率下降36.5%。此外,随干燥保存时间增加,种子发芽率下降。4)块茎发芽对光照需求不大,但温度对块茎的发芽率有较大影响,10 ℃时发芽率为20.3%±5.7%,20 ℃时较高,达90.2%±12.6%,30 ℃时发芽率降低至60.4%±7.6%。5)光照对幼苗生长有一定影响。有光照的幼苗伸长生长比无光条件下慢,但生物量积累较大,有光的苗生长速度平均为0.56~0.70 cm?d-1,无光的为0.86~0.96 cm?d-1。试验结果还显示,苦草的块茎苗初期的伸长生长主要依赖于基部的根茎生长。6)根据研究结果认为,在湖泊中恢复苦草种群应主要利用地下块茎,种子只适用于相对静止的浅水池塘种植。  相似文献   
5.
太湖中2种大型沉水被子植物适应低光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不同光强下太湖沉水植物苦草和马来眼子菜的光合参数以及比较两者低光适应能力差异的结果表明:在5%自然光和100%自然光下,马来眼子菜的光合效率和电子传递速率(ETR)均下降,而苦草在大于70%自然光下开始急剧下降,叶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膜透性变化趋势与此相反;两者最大非光化学猝灭(qNmax)随光强增大而升高,而苦草在自然光下却下降。苦草的叶绿素a/b(chla/b)值随光强的下降而减小,而马来眼子菜的却无明显变化,但后者类胡萝卜素/叶绿素a(car/chla)的值随光强增加而显著增大。这表明苦草适应低光的能力更强,与两者在白然水体中的空间分布一致。  相似文献   
6.
蓖齿眼子菜繁殖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繁殖是影响水生植物生存竞争、分布以及群落结构动态变化的关键因素。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试验,较详细地介绍了蓖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的繁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蓖齿眼子菜有性繁殖中具有水表和水下气泡两种传粉方式;种子发生量较大,但种子发芽率低,不到6%,种子繁殖对种群恢复贡献不大,其主要作用在于远程传播和保持持久的种子库。蓖齿眼子菜具有广泛而高效的无性繁殖系统,可以通过断株、根状茎、地上块茎、地下块茎、地上茎节以及叶腋基部进行繁殖,其中最重要的是地下块茎和根状茎,次年种群恢复主要来自于地下块茎和根状茎。此外,对采用蓖齿眼子菜进行沉水植被恢复与重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及其组合3种处理对水生附着生物干质量(附着生物干质量与底栖藻类Chl-a)、总氮(TN)、氨氮(NH4+-N)、硝酸盐氮(NO3--N和总磷(TP)的影响.结果表明:(1)金鱼藻对水生附着生物干重和Chl-a含量的增长率分别为295.62%(P<0.01)和32.31%(P<0.05),环棱螺对二者的去除率为65.69%(P<0.05)和46.19%(P<0.01),组合对二者的去除率为70.07%(P<0.05)和70.16%(P<0.01);(2)金鱼藻、环棱螺及其组合对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5.18%、15.27%和20.48%,对NO3--N为22.34%、18.33%和10.66%,对NH4+-N为37.88%、13.98%和25.72%,对TP为53.12%、8.38%和41.97%;(3)金鱼藻与环棱螺在脱氮除磷时表现出正、负相互作用,负交互作用一定程度地促进了N、P浓度的升高.鉴于水体景观质量的提高和富营养化控制,同时使用沉水植物和螺类有利于水体的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8.
不同基质对四种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太湖五里湖主要3种基质类型(沙石、生土、湖泥)对4种沉水植物(苦草、马来眼子菜、金鱼藻、轮叶黑藻)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生长于沙石、生土、湖泥上的苦草和马来眼子菜平均生物量分别为72.37、126.25、134.10 g和40.0、72.10、90.70 g,而金鱼藻和轮叶黑藻平均生物量分别为0.27、6.58、73.64 g和0.17、3.26、84.42 g,说明湖泥较适合这四种沉水植物生长. 苦草和马来眼子菜对相对贫瘠的生土有较强的适应性,而金鱼藻和轮叶黑藻不适宜在生土中生长. 生长在沙石上的4种沉水植物的生物量和株高最低,其中金鱼藻和轮叶黑藻于试验期间死亡.苦草的根系活力(TTC)低于马来眼子菜,生长在沙石、生土、湖泥中苦草的根系活力分别为0、(0.16±0.05) mg·g-1·h-1和(0.36±0.33) mg·g-1·h-1,而马来眼子菜则分别为(2.68±0.34) mg·g-1·h-1、(2.30±0.77) mg·g-1·h-1、(5.24±0.67) mg·g-1·h-1. 叶绿素、质膜透性和丙二醛(MDA)的测定结果进一步证明了以上结论.此外,苦草、马来眼子菜和轮叶黑藻对基质有较强的沁氧能力,其大小顺序为苦草>马来眼子菜>轮叶黑藻.  相似文献   
9.
不同光照条件对菹草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受控试验,研究了4个光照处理(100%、50%、20%、10%的自然光)对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1)100%和50%自然光处理对菹草的总生物量影响不显著,20%和10%的自然光显著降低了菹草的总生物量.(2)在生物量分配方面,50%自然光处理的根冠比值显著低于其他3个处理组,表现出菹草对地上部分茎叶生物量的投资较多.(3)在50%自然光条件下,菹草的株高、植株叶片数、顶枝叶片数明显高于其他3个处理组的对应参数,说明适当的遮荫会促进菹草植株的生长;10%自然光下的各参数值均最小(除根/冠比值),表明已较严重地限制了菹草的正常生长.(4)20%和10%自然光的遮光处理增加了菹草的叶片厚度,100%、50%、20%和10%的自然光下分别为0.260、0.297、0.440、 0.306 mm.(5)100%自然光叶片的叶肉细胞没有形成发达通气组织,50%自然光的菹草叶肉细胞开始形成较发达的通气组织,通气组织中间隔分布有单层细胞组成的隔膜,20%和10%自然光的叶片中隔膜细胞破裂,形成了发达的通气组织;20%和10%自然光的叶片通气组织细胞面积显著大于100%和50%自然光处理组,均值分别为0.558 mm2、 0.284 mm2和0.108 mm2、 0.087 mm2.(6)20%自然光处理组根的表皮细胞中可以发现四端尖锐晶体存在,表明植物生长受到一定程度胁迫;50%自然光处理的根通气组织彼此相连,形成大的通气结构,而其它处理组皮层没有形成通气结构.综合上述研究结果表明,50%自然光处理较有利于菹草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观察了太湖3个不同污染区域内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 (Gmel.) O.Kuntze]叶的形态和结构.结果表明:污染重的贡湖地区荇菜叶片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基本不分化,薄壁细胞发达,细胞间隙小;苏州东太湖和西太湖2个污染较轻的采集点,荇菜叶片的叶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明显分化,细胞间隙组织发达;3个地点叶片的维管组织逐渐退化.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贡湖地区荇菜叶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等解剖参数与其他2个样点差异显著.而苏州东太湖与西太湖两个区域叶片解剖参数之间,除海绵组织厚度和下表皮厚度有差异外,其他参数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