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07篇
  免费   3163篇
  国内免费   9012篇
  2024年   290篇
  2023年   1032篇
  2022年   1053篇
  2021年   1155篇
  2020年   1097篇
  2019年   1236篇
  2018年   878篇
  2017年   1124篇
  2016年   1048篇
  2015年   1143篇
  2014年   1488篇
  2013年   1330篇
  2012年   1611篇
  2011年   1791篇
  2010年   1548篇
  2009年   1558篇
  2008年   1818篇
  2007年   1576篇
  2006年   1492篇
  2005年   1278篇
  2004年   1244篇
  2003年   936篇
  2002年   867篇
  2001年   750篇
  2000年   661篇
  1999年   615篇
  1998年   463篇
  1997年   405篇
  1996年   362篇
  1995年   273篇
  1994年   244篇
  1993年   249篇
  1992年   278篇
  1991年   247篇
  1990年   222篇
  1989年   236篇
  1988年   147篇
  1987年   111篇
  1986年   84篇
  1985年   116篇
  1984年   44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8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01.
从石灰菌(Lactarius hysginus Fr.)提取物的中性部分,分离得到六个化合物,经物理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为麦角甾醇(A)、硬脂酸甲脂(B)、N-苯基-2-萘胺(C)、24E-麦角甾7,22-二烯-6-酮一3β,5α-二醇(D)、庚酰胺(E)、24E-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F),其中化合物D作为天然产物尚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02.
本文研究了D-葡萄糖两步串联发酵中前一步菌株的发酵产酸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含有D-葡萄糖、适量的玉米浆、碳酸钙和磷酸盐的培养基中,摇瓶培养48小时,一株葡萄糖酸杆菌突变株SCB611可产生2,5-二酮基-D-葡萄糖酸25—30mg/ml,克分子转化率为25%左右;另一株欧文氏菌突变株SCB247可产生2,5-二酮基-D-葡萄糖酸45—50mg/ml,克分子转化率为40%。随发酵时间适当延长,2,5-二酮基-D-葡萄糖酸可逐渐增高。温度28℃,种龄15小时,接种量10%及良好的通气条件,有利于菌株产生2,  相似文献   
103.
叶穗香茶菜的二萜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省中甸县产叶穗香茶菜[Rabdosia phyllostachys(Diels)Hara]叶中分得1个新二萜化合物,命名为叶穗香茶菜乙素(phyllostachysin B),经各项波谱数据确定,叶穗香茶菜乙素为6β,11β,14β—三羟基-15α-乙酰氧基-对映-贝壳杉-16-烯-20 醛-7-酮。另一个为已知化合物叶穗香茶菜甲素(phyllostachysin A)。  相似文献   
104.
本文研究了D-葡萄糖两步串联发酵中前一步菌株的发酵产酸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含有D-葡萄糖、适量的玉米浆、碳酸钙和磷酸盐的培养基中,摇瓶培养48小时,一株葡萄糖酸杆菌突变株SCB611可产生2,5-二酮基-D-葡萄糖酸25—30mg/ml,克分子转化率为25%左右;另一株欧文氏菌突变株SCB247可产生2,5-二酮基-D-葡萄糖酸45—50mg/ml,克分子转化率为40%。随发酵时间适当延长,2,5-二酮基-D-葡萄糖酸可逐渐增高。温度28℃,种龄15小时,接种量10%及良好的通气条件,有利于菌株产生2,5-二酮基-D-葡萄糖酸。  相似文献   
105.
滇紫草愈伤组织培养与紫草素产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浓度为10~(-5)Smol/1和10~(-6)mol/l的2,4-D和NAA分别与10~(-5)mol/l的KT组合,能明显抑制滇紫草(Onosma paniculatum Bur. et Fr.)愈伤组织中紫草素的产生,但几乎不受天然生长素IAA和KT组合的影响。葡萄糖较蔗糖能更有效地促进紫草素的产生,它们的最适浓度均为6%。LH和CH能抑制紫草素的产生,CH浓度大于0.02%时能抑制愈伤组织的生长,LH对生长无明显影响。椰乳浓度为10%时,能明显地促进紫草素的产生,紫草素的含量是对照的24倍。  相似文献   
106.
神经节苷脂对6-OHDA损毁交感神经末梢的对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次6-OHDA (15mg/kg.i.p.)注射后24h,可使雌性成年小鼠颌下腺内儿茶酚胺荧光神经末梢几乎完全消失;同时用 HPLC 测得腺体内去甲肾上腺素(NA)和多巴胺(DA)的含量下降至正常值的3—4%以下。随着受损交感神经末梢再生过程,NA 和 DA 水平有缓慢的恢复。在损毁2周时 NA 和 DA 含量分别达到正常水平的50%和28%,且在4周时完全恢复。在注射6-OHDA 的同时,和在损伤后12h 内给动物注射4次神经节苷脂(每次50mg/kg.i.p.)并在其后的一周內每天注射一次,可使颌下腺内 NA 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在损毁后4h 及损毁前4d 开始施用神经节苷脂,也可不同程度地对抗交感神经末梢损伤,但作用强度不如前者。实验结果提示:(1)神经节苷脂通过减弱6-OHDA 及其代谢产物的损伤效应能够保护交感神经末梢膜,它可能还有促损伤末梢再生性长芽的作用;(2)损伤后神经节苷脂处理得越早,其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07.
廖永伯  张琪  丁金凤 《生理学报》1991,43(4):368-375
培养的卒中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_(sp))及其对照 WKY 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VSMC)上存在心房钠尿肽(ANP)的特异性受体,它们与~(125)I-ANP 的最大结合量(B_(max))是:SHR_(sp)3.65±0.13和 WKY 1.89±0.09 pmol/mg pr(P<0.01);解离平衡常数(Kd)值分别是72.6±10.2和42.0±4.8×10~(-12)mol/L(P<0.01)。 两种细胞内介导舒血管作用的第二信使、环磷酸乌苷(cGMP)的基础浓度无显著差异,对相同剂量 ANP 刺激引起 cGMP 分别增加139(SHRsp)和271(WKY)倍。可见 SHRsp 的 VSMC ANP 受体数量虽比 WKY大鼠增多,但对相同剂量 ANP 引起的 cGMP 增加反应及 ANP 受体的亲和力均显著降低。高盐培养液孵育24h 后,细胞表面 ANP 受体的亲和力改变不明显,但受体数量下调,SHRsp 和 WKY 大鼠分别降至对照的34.8±8.2%和38.6±9.4%,细胞对 ANP 引起的 cGMP增加反应明显降低,且均以 SHR_(sp)较显著。提示后两种变化可能在高盐促进血压升高的机制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8.
在用 PMSG 和 hUG 诱导猕猴排卵过程中,我们研究了 pA 和它的抑制因子 PAI-1与排卵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由促性腺激素所诱导出的卵巢 tPA 活性的增加与排卵密切相关,在排卵前达到高峰,而排卵后明显下降;uPA 只在排卵后的颗粒细胞大量出现;PAI-1分泌高峰比 tPA 峰值早出现12—24小时;排卵来临时,tPA 的明显上升导致 PAl-1的空然下降。上述实验结果说明,卵巢中 tPA 和 PAI-1活性的这种平衡性的变化可能在排卵机制和维持卵巢的正常生理功能中起重要作用,而 uPA 或许与黄体形成的调节有某些关系。  相似文献   
109.
本研究的目的是在氯醛糖麻醉、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去神经和切断迷走神经的猫中探讨室旁核和室旁核α_1肾上腺素受体在刺激肾神经传入纤维引起的升压反应中的作用。刺激肾神经中枢端可引起动脉血压明显升高。这种血压升高由两个成分组成。第一成分可被植物性神经阻断剂六烃季铵和阿托品所阻断,第二成分不能被植物性神经阻断剂所阻断。双侧室旁核毁损后,植物性神经阻断前、后刺激肾神经中枢端引起的升压反应都明显减弱。侧脑室和室旁核微量注射α_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哌唑嗪,可显著抑制刺激肾神经传入纤维引起的升压反应。这些结果表明,室旁核和中枢的,尤其在室旁核的α_1肾上腺素受体在刺激肾神经传入纤维引起的升压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0.
从臭味假单胞菌中提纯了β-酮己二酸单酰辅酶A硫解酶,在聚丙烯酰胺凝腋电泳上是均一的,比活力提高113倍。该酶分子量为1 52000,每个酶分子包含4个相同的亚基,亚基分子量为40000。用等电聚焦电泳测得该酶的等电点pI为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