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72篇
  免费   2081篇
  国内免费   8469篇
  2024年   201篇
  2023年   877篇
  2022年   916篇
  2021年   888篇
  2020年   898篇
  2019年   907篇
  2018年   675篇
  2017年   722篇
  2016年   810篇
  2015年   975篇
  2014年   1879篇
  2013年   1438篇
  2012年   1762篇
  2011年   1936篇
  2010年   1687篇
  2009年   1858篇
  2008年   2205篇
  2007年   1545篇
  2006年   1452篇
  2005年   1462篇
  2004年   1277篇
  2003年   1233篇
  2002年   1165篇
  2001年   1086篇
  2000年   984篇
  1999年   741篇
  1998年   596篇
  1997年   567篇
  1996年   621篇
  1995年   553篇
  1994年   532篇
  1993年   478篇
  1992年   445篇
  1991年   368篇
  1990年   372篇
  1989年   297篇
  1988年   128篇
  1987年   110篇
  1986年   75篇
  1985年   169篇
  1984年   52篇
  1983年   46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50篇
  1977年   5篇
  1975年   4篇
  1959年   8篇
  1958年   4篇
  1953年   11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北京人工侧柏林的化学元素含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1年生人工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林内,侧柏各器官中以有机C含量最高,Ga的浓度亦大,其次为N,K,Mg,P的浓度较低,Fe的浓度相对较高,除C和Al外,大部分元素在侧柏叶中含量较多,各种灌木叶的元素浓度均高于茎,还明显地高于侧柏叶,侧柏乔木层元素积累量是以地上部分高于地下部分,51%的C被积累在树干内,其他元素在叶部最高。灌木层元素积累量除N以外,均以地下部分高于地上部分,人工林C的积累量为17000kg/ha,Ca为400kg/ha,N为104kg/ha,K为87kg/ha,Mg为30kg/ha,Al,P,Fe为11-16kg/ha,Na为2.5Ka/ha,Mn,Cu,Zn小于1kg/ha, 乔木和灌木层化学元素存留量以C最高,在乔木层Ca的存留量次之,N,K,更次之,灌木层N的存留量高于Cat K,侧柏林的元素存留量C约2700kg/ha.a,Ca 为70kg/ha.a,N和K为15-20kg/ha.a,P,F,A,M 2-5g/ha.a,其他元素存留量不到1kg/ha.a,土壤中化学元素贮存量是C>Ca>N>Fe>Mg>K>P>Na>Al,Mn>Cu>Zn。在相同土壤条件下,各种植物对土壤元素的富集系数不同,各种灌木的元素富集系数均高于侧柏,侧柏林元素积累量,存留量与土壤元素贮存量之间具极显著相关,它们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9723(P<0.001,n=11)和R=0.9765(P<0.001,n=11),侧柏林对元素的需要量是C>Ca>N>K>Mg>Fe>P>Al>Na>Mn>Cu>Zn。  相似文献   
72.
73.
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花粉离体萌发过程中,由于壁蛋白及细胞质中部分蛋白质的释放,蛋白质含量有所下降,萌发过程中具有RNA及蛋白质合成活力,RNA合成活力随培养时间延长而下降,其大部分的合成活力可被α-鹅膏蕈碱所抑制。蛋白质的合成量随萌发时间延长而增长,合成活力几乎完全被亚胺环己酮抑制,为α-鹅膏蕈碱部分抑制,说明贮藏mRNA与新合成mRNA共同指导蛋白质的新合成,离体条件下,亚胺环己酮和α-鹅膏蕈碱抑制花粉管的生长,在整体条件下,亚胺环己酮抑制花粉萌发与花粉管生长,说明蛋白质和RNA的新合成对花粉管的持续生长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74.
田菁胶的细胞定位和粘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发育过程中和成熟的田菁(Sesbania Canabina)种子内胚乳细胞进行了透射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田菁胶形成后不是分泌到胞外,而是聚积在胞内,对不同粒度田菁胶的粘度测定,表明粒度越大,粘度越小;反之,粒度越大。这种结果与田菁胶在细胞内定位是相一致的。另外,对不同粒度田菁胶的糖和不熔物含量也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75.
虫生真菌双生座壳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生座壳孢(Aschersonia duplex Berk.)系日本卷毛蚧的病原真菌。此菌在人工培养基和自然基物上生长好,并能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对 C 源中的蔗糖、葡萄糖、甘露醇、山梨糖;N 源中的蛋白胨,天冬素、L-酪氨酸、KNO_3利用好。生长适温22—26℃。病原流行季节相对湿度在80%以上。田间接种,对寄主致病性强,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6.
限制性内切酶诱发的姊妹染色单体互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限制性内切酶PstⅠ,SalⅠ,PvuⅡ和BamHⅠ处理CHO细胞后,发现其SCE率升高,与对照相比,前三种酶具有显著性差异。但这些酶诱导SCE的效应与其致染色体畸变效应相比则较弱,提示引起DNA双链断裂的限制性内切酶不是SCE的强刺激物。实验结果表明,BrdU取代胸苷不能消除限制酶对底物DNA的识别及裂解。  相似文献   
77.
坛紫菜原生质体的发育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2%的海螺酶和1%的纤维素酶混合,将坛紫菜叶状体的4种不同细胞类型即:营养细胞、根丝细胞、精子囊和果孢子囊,分别解离成原生质体,并研究了这些不同部位和不同生长时期。细胞的生长、发育途径。由根丝细胞分离的原生质体能长成新的叶状体;由早期中部营养细胞分离的原生质体,有70%长成新的叶状体,其余的发育成精子囊和果孢子囊。再生叶状体在室内培养,能正常成熟。由精子囊和果孢子囊分离的原生质体,即精子细胞和果孢子细胞不能再生叶状体。前者形成新的精子囊放散精子,后者形成新的果孢子囊,放散果孢子发育成丝状体。晚期紫菜与早期紫菜比较,再生叶状体的数量显著减少,而发育成精子囊和果孢子囊的数量则大大增多。  相似文献   
78.
镉对雄性小鼠生精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镉对小鼠生殖力和生精细胞的作用,本文对氯化镉处理后的雄性小鼠进行了交配实验,以观察其对怀孕率、每窝产仔数及子代性比的影响。测定比较了注射镉后,小鼠成熟精子的总LDH酶和LDH-X酶的活性;还用双向电泳方法分析了成熟精子的蛋白质变化。结果表明,处理组在怀孕率、每窝产仔数及子代性比方面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成熟精子的总LDH活性经镉处理后未发现明显变化,但镉能显著地抑制与精子运动的能量有关的LDH-X酶的活性。双向电泳图谱表示,镉处理后,精子中含量较少的三组蛋白质或消失不见,或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9.
异细胞质八倍体小黑麦的获得及其细胞遗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改变小黑麦细胞质有可能增加减数分裂的稳定性,提高小黑麦的结实率与籽粒饱满度。作者以不同细胞质的“中国春”小麦与黑麦杂交,F_1幼苗用秋水仙素加倍获得双二倍体、或以八倍体小黑麦为父本与F_1杂交,获得异细胞质八倍体小黑麦(Triticale 8x)8个品系。实验结果表明:细胞质不同的“中国春”小麦与黑麦杂交结实率差异显著,出苗率亦不同,F_1株型多为两亲的中间型,花药不开裂,个别组合出现雄蕊雌化现象,有的组合表现生长弱性,减数分裂中期Ⅰ常出现1至数个末端交叉的棒状二价体,其数量在不同组合间差异显著,表明异细胞质对染色体配对有影响。D类细胞质对改进八倍体小黑麦的结实率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0.
芍药属的研究(1)——国产几个野生种核型的报道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