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0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谭锴 《化石》2009,(2):65-68
鱼鳍是鱼的运动器官和平衡器官.般来说分为两对偶鳍和三个奇鳍。按鳍的发生位置——偶鳍包括脚鳍和腹鳍:奇鳍包括背鳍、臀鳍和尾鳍。但并不是所有鱼的鳍都是按这五个位置出现的,有些种类的鱼会有一砦鱼鳍的缺失和变化。例如丝鳗科Nettastomidae、海鳝科Muraenidae、  相似文献   
72.
《生物磁学》2009,(12):I0004-I0004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完成了大多数骨髓干细胞在小鼠胚胎中形成的位置和发育时间表。相关论文发表在1月7日的《自然》杂志。成年哺乳动物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能产生身体的所有血液细胞类型,因此解密其来源可能会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操纵胚胎干细胞.以产生新的血液细胞来进行疾病治疗。先前有研究指出,造血干细胞源自血管内一种数量很少的细胞-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73.
利用支持向量机和马氏判别式预测人类polⅡ启动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昊  杨科利 《生物信息学》2009,7(2):117-119,127
通过选取人类启动子与非启动子序列中不同的k-mer作为预测算法的基础特征,分别以三个区域(-249~-1;0~+50;-30~+30)的6-mer频数作为离散源参数构建离散增量,同时选取24个位点(-31~-21;-4-+2;+25-+29)的3-mer频数作为位置打分函数的参数,分别利用支持向量机和马氏判别式为判别函数对启动子进行预测。用10折叠交叉检验来衡量两种算法的预测能力,预测结果成功率分别达到87.0%和87.9%。对于独立检验集,敏感性分别为62.7%和76.0%,特异性分别为77.5%和66.8%。  相似文献   
74.
通过对高中生物的学习我们知道,真核生物的基因既存在于细胞核中,也存在于细胞质中,既有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也有位于性染色体上的。既有存在于性染色体XY同源区段的,也有位于非同源区段的,那么如何判断控制某个性状的基因存在的准确位置呢?笔者对此进行了初步思考和总结。  相似文献   
75.
以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公益林杉木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受灾区域,自海拔700 m至900 m设置样地,共10块样地,总面积4 000 m2。分析其受2008年初严重冰雪灾害破坏及灾后萌生情况与胸径、树高、尖削度、海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杉木人工林损害严重,其中断冠、断干植株比例较高,而掘根和冻死植株相对较少;杉木具有极强的萌生能力,以断冠杉木的萌生能力最强。2)不同胸径、树高、尖削度的杉木对于冰雪灾害的抵御能力及萌生能力存在一定差异,小径级矮小的个体受灾较重,易被冻死和掘根,大径级的较高个体受灾相对较轻,主要表现为断冠和断干危害,且不同径级下的受灾杉木上部萌生均占较大比例。3)杉木的抵御能力和萌生能力与海拔存在一定的关系,高海拔地区杉木受灾较重,而中海拔地区的杉木萌生能力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76.
《植物生态学报》2017,41(11):1190
Aims Viola philippica is a species with a typical chasmogamous-cleistogamous (CH-CL) mixed breeding system. It provides a flower model system to investigate floral organs development under different photoperiods.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intermediate cleistogamous (inCL) flowers have been observed, the trends in variation of changes from CH flowers to CL flowers or from CL flowers to CH flowers have been analyzed, the localized effects of poorly developed stamens and petals in CL and inCL flowers have been identified. This research provided morphology and structural changes with implication for the evolutionary significance of the dimorphic flower formation for further study in dimorphic flower development.Methods We used methods of anatomy and structural analysis to observe the morphological structures of flowers under different photoperiods.Important findings Photoperio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 and CL flowers in V. philippica. Under short-day light and intermediate-day light, both CH and inCL flowers developed simultaneously. Most of the floral buds were CH flowers under a photoperiod of short-day light, but most of the floral buds were inCL flowers under mid-day light. Complete CL flowers formed under long-day lights. However, there were a series of transitional types in the number and morphology of stamens and petals among inCL flowers, including five stamens with three petals related to CH flowers and two stamens with one petal related to CL flowers. The former type was dominant under short-day light conditions, and the latter type was dominant under mid-day light. Further more, there were localized effects in stamen and petal development for CL and inCL flowers. The development of ventral lower petal (corresponding to the lower petal with spur of CH flower) and the adjacent two stamens in inCL flowers were best, and the back petal was similar to that of CL flowers, an organ primordium structure. The adjacent stamens with the back petals tended to be poorly developed. In extreme cases, these stamens in inCL flowers had no pollen sac, only a membranous appendage or even a primordium structure. When the plants with CL or CH flowers were placed under short-day light or long-day light, the newly induced flowers all showed a series of inCL flower types, finally the CL flowers transformed into CH flowers, and the CH flowers transformed into CL flowers. This result indicates the gradual effects of different photoperiods on dimorphic flowers development of V. philippica. A long photoperiod could inhibit the development of partial stamens and petals, and a short photoperiod could prevent the suppression of long-day light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amens and petals.  相似文献   
77.
喀斯特生境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及其对人为干扰的响应是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的重要内容。该文以云南石林为例对此进行研究。根据喀斯特溶痕与土壤、植物生长发育关系把石林的溶痕生境划分为溶蚀廊道、溶槽、裂隙溶沟、溶坑和溶蚀石堆等5种。依据石林的现有植被与演替特征, 选择了原生林、次生林、灌丛、灌草丛和石漠化草丛5种群落进行调查。在每一个样地中设置10个10 m × 10 m的样方, 采用记名计数样方法分片调查溶痕生境中的木本植物, 并区分更新层的萌生苗与实生苗; 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Simpson指数、Margalef指数进行生物多样性计算。调查结果显示: (1)溶痕生境的长度、宽度变化较大。溶痕生境结构比例随群落演替而变化, 其原因可能在于所处演替阶段和干扰程度的差异; (2) 在各种溶痕生境中, 随着群落的退化, 实生更新物种数与实生株数大致表现为递减, 在严重退化阶段部分溶痕生境中没有实生苗的分布, 而萌生更新的物种数则以灌丛为峰值向两极减少, 个体数变化较大。计算结果显示: 在各类溶痕生境(溶蚀石堆除外)中, 实生苗的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大致呈现随群落的退化而降低, 优势度增加; 萌生苗多样性、均匀度、丰富度除溶蚀廊道递减的趋势明显外, 其他类型变化较大。不同演替阶段植物更新策略不同。在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中, 随着群落的退化, 植物更新逐步趋向于营养繁殖, 其部分原因在于特殊的溶痕生境(除溶蚀廊道)能保存一些植物残体, 而这些残体在反复的干扰下不断萌出茎干(采用营养繁殖)以实现物种的持续生态位, 萌生茎干的成熟为生物多样性维持与生态恢复提供繁殖体来源。  相似文献   
78.
蛋白药物的聚乙二醇定点修饰策略与最佳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乙二醇修饰是一种改善蛋白质药物临床药效行之有效的方法。聚乙二醇修饰具有延长蛋白质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降低免疫原性和延缓蛋白酶降解、提高稳定性和溶解性等优点。而聚乙二醇的定点修饰由于能够获得均一性和高活性保留率的产物,并能提高产率,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综述了近年来聚乙二醇定点修饰蛋白质药物方面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聚乙二醇定点修饰的策略及最佳修饰位点,并对聚乙二醇定点修饰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9.
达标污水离岸排海末端处置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士涛  王心海 《生态学报》2014,34(1):231-237
达标污水离岸排海处置具有低成本、高处理率等优点,是国内外沿海港口和临港工业园区进行污水处置的重要选择。介绍了国内外达标污水离岸排海末端处置技术的发展情况,分析了排污口位置选划、扩散器射流参数及水力结构优化等研究技术上存在的问题。认为排污口位置选划应在水动力、污染物扩散、泥沙冲淤及工程经济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还需要重点考虑污水排放对区域生态要素长期的影响;排海末端扩散器射流参数及水力结构优化也尤为关键,不仅直接影响稀释扩散效果,而且涉及到主管、上升管、喷口等多个可控因子,可以采用建立物理模型、数值模型及量纲分析等方法,合理优化扩散器的结构参数和扩散器的型式,对提高达标污水离岸处置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0.
条件化位置偏好(conditionedplacepreference,CPP),常用于研究药物成瘾的相关记忆。这里主要综述了一些药物对CPP的影响。神经肽S,神经肽FF,肌肽,孤啡肽,α-2受体激动剂,L-左旋千金藤啶碱,东莨菪碱,丙戊酸钠,巴氯芬对吗啡CPP有抑制效应;聚肌胞苷酸,氟伏沙明和金刚烷胺能增强吗啡CPP;阿坎酸能抑制乙醇和某些类别的滥用药物的条件化奖赏效应,但不影响吗啡引起的条件化奖赏效应;褪黑激素逆转吗啡诱导的奖赏效应;人重组干扰素-α导致吗啡CPP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