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3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8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目的】为丰富南洋臀纹粉蚧Planococcus lilacinus和石蒜绵粉蚧Phenacoccus solani的生防菌资源。【方法】本研究从感病南洋臀纹粉蚧上分离生防菌,采用基因序列分析方法进行种类鉴定,并在室内优化其培养条件,评估其对这2种检疫性粉蚧的致病性。【结果】分离得到1株编号为LL-01的虫生真菌,经r DNA-ITS、18S r DNA和Nad1序列分析确定为蜡蚧轮枝菌;该菌的生长和产孢最适的温度为26℃,光周期为6L︰18D,碳源为果糖,氮源为干酪素,此条件下培养10 d的蜡蚧轮枝菌菌落直径和产孢量分别可达4.66 cm和3.16×108孢子/cm8孢子/cm2;其侵染不同虫龄南洋臀纹粉蚧和石蒜绵粉蚧10 d后的LC_(50)分别为9.80×102;其侵染不同虫龄南洋臀纹粉蚧和石蒜绵粉蚧10 d后的LC_(50)分别为9.80×104-9.17×104-9.17×105孢子/m L和5.00×105孢子/m L和5.00×104-5.30×104-5.30×105孢子/m L。浓度为1.00×105孢子/m L。浓度为1.00×108孢子/m L的蜡蚧轮枝菌侵染南洋臀纹粉蚧和石蒜绵粉蚧后第10天,其累计致死率分别为84.09%-97.62%和89.89%-98.85%,LT_(50)分别为3.70-5.84 d和3.48-5.14 d;在侵染第5天时,蛋白酶和几丁质酶活性分别达峰值19.44 U/m L和15.01 U/m L,脂肪酶活性在侵染第6天时达到峰值7.68 U/m L。【结论】蜡蚧轮枝菌LL-01生长速度快、产孢量高,对这2种检疫性粉蚧的致病性强。  相似文献   
92.
陈彦云  夏皖豫  赵辉  曾明 《生态学报》2022,42(12):5009-5021
粉垄耕作是中国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对耕地质量和作物增产有重要影响。设置传统耕作深度20 cm(CK)、粉垄耕作深度35 cm(FL1)和粉垄耕作深度50 cm(FL2)对玉米耕地进行处理,重点研究了粉垄耕作技术对土壤微生态的影响,并阐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功能对粉垄耕作的响应。结果表明,FL1、FL2和CK处理玉米产量分别为8.58、8.38和6.22 t/hm~2,FL1和FL2处理增产率分别为34.7%—37.9%。在0—20、20—40 cm土层中,粉垄耕作两个处理的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均显著高于CK处理。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发现,粉垄耕作直接提高了土壤酶活性、细菌参与养分循环的功能基团和细菌的群落结构,并通过细菌群落间接影响了真菌群落,增加了真菌参与养分循环的功能基团和真菌群落多样性,使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能力和功能多样性指数得到提升,以FL1效果更佳。总之,研究从微生物的角度解释了粉垄耕作对土壤微生态的影响机制,为粉垄耕作提升土壤耕地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3.
圆红冬孢酵母利用生物乙醇废水-木薯粉水解液发酵产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获得能够高效降解生物乙醇废水化学需氧量(COD)的圆红冬孢酵母菌株,评估废水初始COD浓度对驯化菌株生长的影响,将木薯粉生产微生物油脂和高浓度有机废水降解过程整合,以生物乙醇废水为水源制备生物乙醇废水-木薯粉水解液培养基,明确产油效率高、生物乙醇废水COD降解率高的初始还原糖浓度。【方法】采用在高浓度的生物乙醇废水中进行多次驯化的方法,获得能够适应废水环境的圆红冬孢酵母菌株;采用双酶水解法对加入乙醇废水中的木薯粉进行水解;采用重量法监测生物量浓度变化,采用酸热法提取油脂,重铬酸钾法监测COD,DNS法测定废水还原糖浓度,凯氏定氮法测定总氮,钼酸铵比色法测定总磷。【结果】通过驯化筛选得到一株能耐受高浓度生物乙醇废水的优势菌株Rhodosporidium toruloides D5。以未稀释的废水为培养基,驯化菌株的最终生物量浓度和COD降解率分别为3.8 g/L和75.0%。采用生物乙醇废水-木薯粉水解液发酵时,控制初始还原糖浓度低于30 g/L时,生物量浓度和油脂浓度随初始还原糖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均在120 h时达到最高COD降解率,初始还原糖浓度对达到的最大COD降解率无明显影响,废水N、P去除率分别达到99%和92%以上。【结论】在未经稀释的高浓度生物乙醇废水中可获得较高的生物量浓度;采用高浓度生物乙醇废水-木薯粉水解液培养基发酵产油,初始还原糖浓度为30 g/L,可在保证高油脂产量的同时,实现废水COD的高效降解,有效回收利用废水中残余的N、P源,从而降低微生物油脂生产和废水处理成本,研究结果可为开发廉价微生物油脂生产技术提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94.
目的调查粉螨污染储藏干果状况及其孳生种类、密度、物种多样性和种群动态。方法从安徽某些城市干果商店(仓库)和中药店(仓库)采集食用干果和药用干果,分离其中的孳生粉螨。结果从60种干果样本中共分离出粉螨18种,隶属于6科16属,其中以甜果螨、家食甜螨、害嗜鳞螨和腐食酪螨为主。结论贮藏干果孳生粉螨种类较多,虫口密度较高,因此,应采取措施控制粉螨孳生以降低粉螨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95.
与“全红”瓯江彩鲤体色相关的SRAP及SCAR分子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 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技术分析"全红"和"粉玉"瓯江彩鲤,筛选与瓯江彩鲤体色相关的分子遗传标记。从88个SRAP引物组合筛选出的12个引物组合共获得扩增条带104个,并筛选出1个SRAP特异扩增带,即"全红"瓯江彩鲤家系SR2,7173 bp带。该条SRAP特异扩增条带经回收、克隆和测序,并将测序结果进行BLAST分析,发现该片段在GenBank中与斑马鱼的POl多蛋白基因和尿红素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根据序列信息分别设计了4对正、反向引物(22—26 bp)。用4对引物分别在"全红"瓯江彩鲤F2和"粉玉"瓯江彩鲤F2群体中进行PCR扩增,仅发现SC-3(154 bp)能够在"全红"瓯江彩鲤群体中特异扩增,而且在"粉玉"瓯江彩鲤F2群体中未出现此扩增带。采用大样本对该SC-3标记进行验证,结果发现,在"全红"瓯江彩鲤群体中呈现阳性,而在"粉玉"瓯江彩鲤群体中为阴性,可以区分这两种群体。因此SC-3标记可以作为"全红"瓯江彩鲤群体一个重要的分子遗传特征指标,为进一步进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
Sun ZH  Luan FG  Zhang DM  Chen MJ  Wang B  Li ZZ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11):3039-3046
粉棒束孢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运用ISSR分子标记研究了安徽省6个不同地理环境的粉棒束孢种群遗传异质性.结果表明:10个多态性引物多态位点百分率高达98.5%,但种群水平的多态位点差异较大,在59.6% - 93.2%.基于Nei遗传异质性分析得出各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3365,基因流(Nm)为0.4931;各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低于种群内的遗传分化,表明安徽省粉棒束孢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群内.根据各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进行UPGMA聚类,结果表明,西山种群是单系的同质种群,其余5个种群皆为多系的异质种群,其中鹞落坪种群的异质性最高,琅琊山种群异质性最低.各种群之间的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之间无相关关系.根据6个种群间的遗传距离进行UPGMA聚类,可将它们分成3个类群,分类的结果与各种群的地理环境相符,反映出环境的异质性对种群异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
目的 初步探讨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联合治疗孢子丝菌病的疗效,评价两药体外联合对申克孢子丝菌菌丝相和酵母相的抗菌活性.方法 口服伊曲康唑200mg/d和特比萘芬250mg/d治疗孢子丝菌病;体外联合药敏试验采用棋盘微量稀释法,计算分数抑菌浓度(FIC)指数判定两药相互作用具有协同、拮抗或无关作用.结果 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联...  相似文献   
98.
玛草蛉幼虫对螺旋粉虱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玛草蛉Maflada sp.是新入侵危险性害虫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us Russell的捕食性天敌.本文在室内开展了玛草蛉幼虫对螺旋粉虱若虫的捕食功能和搜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玛草蛉2龄和3龄幼虫对螺旋粉虱若虫的捕食反应均属HollingⅡ型,拟合方程分别为(Na=0.8836N--+0.88...  相似文献   
99.
我国荔枝上的一种新害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记述了在广东省廉江市荔枝上发现的一种新害虫——榕树粉蚧Pseudococcus baliteus Lit的形态特征、寄主和分布.这是榕树粉蚧在中国的首次纪录.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蛋白质粉对正常小鼠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3批,每批分为4组,分别进行了小鼠免疫器官/体质量比值测定和小鼠碳廓清实验;绵羊红细胞诱导小鼠DTH、抗体生成细胞检测和血清凝血素测定(HC50);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和乳酸锂脱氢酶法(LDH)测定NK细胞活性;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结果10.00 g/kg剂量的蛋白质粉可增强绵羊红细胞诱导小鼠DTH能力(P〈0.05),促进抗体生成细胞数的生成(P〈0.01)。3.33 g/kg和10.00 g/kg剂量组能促进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能力(P〈0.05或P〈0.01)和血清凝血素的生成(P〈0.05);三个剂量组均能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能力(P〈0.05或P〈0.01);3.33 g/kg和10.00 g/kg剂量组能提高NK细胞活性(P〈0.05);但对小鼠碳廓清能力和免疫器官/体重比值无明显影响。结论蛋白质粉对正常小鼠的细胞、体液免疫和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和NK功能有促进作用,即具有增强免疫力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