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芒果畸形病是芒果上的重要病害之一,由镰孢菌侵染引起,其中以Fusarium mangiferae为主要致病菌。该病害诊断困难,且难于有效控制,因此,一旦发生则对芒果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研究基于ISSR分子标记技术,从50条已知引物中筛选得到一条目的引物UBC 888,该引物可稳定扩增出大小为479bp的F.mangiferae特异性条带(Gen Bank Accession No.KJ526382)。根据获得的特异性片段序列设计引物,成功地将ISSR标记转化为SCAR标记,并获得一对SCAR特异性引物(W342,W1772)和一段大小为1 376bp的特异性扩增片段(Gen Bank Accession No.KJ526383)。通过优化特异性引物扩增条件,获得最适退火温度,构建芒果畸形病病原菌F.mangiferae的快速分子检测技术。此技术操作简单,特异性强,可检测真菌DNA的含量最低为10pg,适用于F.mangiferae和田间带菌芒果组织高灵敏度快速检测,为芒果畸形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预防提供可靠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苦槛蓝挥发油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研究了苦槛蓝挥发油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苦槛蓝挥发油对小菜蛾成虫具有强烈的驱避作用.小菜蛾成虫在四臂嗅觉仪中首选次数、平均停留时间从多到少的顺序是3臂、1臂、4臂、2臂,具有远离处理臂的趋势,其中雄虫比雌虫明显。且气体流速为200ml·min^-1时驱避作用最为显著。按方法3处理第一天对小菜蛾成虫的产卵驱避率(OCR)、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分别为94.48%、0.0552。此外,从挥发油中分离到一个液体成分,经鉴定确定为myoporone(C15H22O3)。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苦槛蓝挥发油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苦槛蓝挥发油对小菜蛾成虫具有强烈的驱避作用.小菜蛾成虫在四臂嗅觉仪中首选次数、平均停留时间从多到少的顺序是3臂、1臂、4臂、2臂,具有远离处理臂的趋势,其中雄虫比雌虫明显,且气体流速为200ml·min-1时驱避作用最为显著.按方法3处理第一天对小菜蛾成虫的产卵驱避率(OCR)、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分别为94.48%、0.0552.此外,从挥发油中分离到一个液体成分,经鉴定确定为myoporone(C15H22O3).  相似文献   
4.
苦槛蓝提取物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为评价指标,小菜蛾为试虫,分别对苦槛蓝茎叶的不同溶剂提取物进行了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石油醚和氯仿萃取部分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而乙酸乙酯和乙醇萃取部分活性较低.在0.01gDW·ml^-1时,用石油醚和氯仿萃取物对小菜蛾处理1d后的产卵忌避率(ODR)分别为84.69%、79.90%,3d后为76.47%、45.70%,IIPC为0.1565和0.2055.在0.05gDW·ml^-1·L^-1时,1d后为88.52%和72.25%,3d后为87.33%和58.37%,IIPC为0.1125和0.2620.进而对氯仿部分进行了柱层析分离,并鉴定了3种黄酮类化合物,它们分别是5,7-二羟基黄烷酮(Ⅰ)、5,7-二羟基黄酮醇(Ⅱ)、3,4′-二甲氧基-5,7-二羟基黄酮醇(Ⅲ),其中Ⅱ在生测中表现出较好的活性。  相似文献   
5.
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芒果畸形病的病原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采集芒果畸形病组织,运用柯赫氏法则证实分离物MG6为该病的致病菌。菌株MG6在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SA)上菌丝白色,无色素产生,米饭培养基浅粉红色;在康乃馨叶片培养基(CLA)上以单瓶梗或复瓶梗假头状产孢,不产生链状孢子;小型分生孢子卵形或长椭圆形,具0-1个分隔,3.1-10.2×1.5-2.2μm;大型分生孢子呈镰刀形,通常3个分隔,18-38×1.8-2.4μm。EF-1α测序结果在Fusarium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性分析显示,菌株MG6与F.mangiferae的同源性最高,达99.68%。综合培养性状、形态学特征和EF-1α序列分析,将菌株MG6鉴定为Fusarium mangiferae。  相似文献   
6.
我国荔枝上的一种新害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记述了在广东省廉江市荔枝上发现的一种新害虫——榕树粉蚧Pseudococcus baliteus Lit的形态特征、寄主和分布.这是榕树粉蚧在中国的首次纪录.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调节昆虫世代历期的相关基因,研究了菠萝洁粉蚧在转录水平上对温度的响应。组装后获得49 898个Unigenes,其平均长度为1 007 bp;其中有15 015 (30.10%)个Unigenes被成功注释到Nr、SwissProt、KOG和KO等功能数据库中。DEG分析表明,7 960个Unigenes被诱导差异表达,其中MIX21相对于MIX27表达量上调的有5 080个,下调的有2 880个。差异基因代谢通路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中涉及长寿调节途径(Longevity regulating pathway)的有3个通路,其中21℃饲养下的菠萝洁粉蚧种群胰岛素/IFG-1信号通路关键因子DAF-2、雷帕霉素靶标TOR信号通路关键因子RSK-1和S6K显著下调,相关因子被抑制表达,很好地解释了其世代发育历期比27℃饲养下长的现象。21℃饲养下的菠萝洁粉蚧种群HSP60较27℃饲养下的显著上调,而HSPs有上调也有下调,显示热休克蛋白HSP对温度的反应呈现一定的多样性、复杂性。这些发现将有助于今后昆虫寿命分子调节机制的研究,DAF-2、S6K、RSK-1等相关基因未来或将应用于调节一些经济昆虫的生长周期。  相似文献   
8.
广东橘小实蝇寄生蜂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记述广东省橘小实蝇的寄生蜂4科8种,包括茧蜂科Braconidae的阿费氏茧蜂Fopius arisanus(Sonan,1932)、凡氏费氏茧蜂Fopius vandenboschi(Fullaway,1952)、长尾全裂茧蜂Diachasmimorpha longicaudata(Ashmead,1905)和弗氏短背茧蜂Pasyttalia fletcheri(Silvestri,1916)、姬小峰科Eulophidae的印啮小蜂Aceratoneuromyia indica(Silvestri,1910)、小蜂科Chalcididae的吉氏角头小蜂Dirhinus giffardii(Silvestri,1914)和匙胸瘿蜂科Eucoilidae的柔匙胸瘿蜂属Aganaspis sp.1和Aganaspis sp.2。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