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3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65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233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200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本文应用近年发展起来的生化技术――蛋白质双向电泳(其第一向为等电聚焦,第二向为SDS凝胶电泳),将小鼠腹水细胞核糖体蛋进行了指纹分离。并利用蛋白质印迹转移(Western blotting),将转移后的硝酸纤维膜与交联了碱性磷酸酶的第二抗体和抗酵母EF-3抗体反应,证实该核糖体蛋白含有EF-3同源片段,进而制备了蛋白质合成无细胞体系。通过测定PolyU指导下3 H-phe掺入活力的免疫失活实验,初步证实此同源片段是小鼠腹水细胞蛋白质合成所必需。 The ribosomal proteins of H22a cell,were separated with the method of two-D gel electrophoresis (the first dimention is isoelectric focus and the second is SDS PAGE).Then the Western blotting was used,the transferred nitrocellulose sheet was treated with antiyeast EF-3 antibody and the second antibody bonded with alklinephosphoesterase.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ribosomal proteins have a homologous fragment to yeast EF-3 factor.The cell-free system of protein synthesis was also established.By determing the activity of polyU direeted 3H-phe intervention in immunodeactivitive experiment,it is primaril confirmed that this fragment is the esscntial for the protein biosynthesis in H22a cell.  相似文献   
22.
23.
稻螟赤眼蜂田间自然繁殖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年调查表明,稻螟赤眼蜂是我省多择性卵寄生天敌的优势种.同时发现.稻螟蛉卵可认为是水稻上几种主要害虫天敌的天然优良寄主.由于它的被寄生率高.天敌繁殖量大.控制后继害虫的功效显,所以在水稻生产上稻螟蛉实是益大于害的.在早稻害虫防治实践中.应该减少农药使用,或避开天敌活动期和早稻前期用药.以使世代短的天敌,在近期内迅速形成庞大的种群数量。控制相继发生的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苞虫的为害.可减少早稻用药1-2次.上述方案.无须人工生产天敌,即以田间自然繁殖保护天敌的新技术,所能达到稻田以虫治虫的功效.不亚于以往工业生产天敌的举措.实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三方面的效益.  相似文献   
24.
鼎湖山森林群落演替之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鼎湖山森林群落在自然状态下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向更优化的气候顶极群落演变。本文分析其1955年至1989年(35年)来的演替结果,总结出鼎湖山森林群落演替的进程和模式,进一步应用植物群落演替系统的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对演替进程进行定量研究,并做出相应的演替进程的数量预测。  相似文献   
25.
鼎湖山自然林豆科固氮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在调查鼎湖山自然林木本豆科植物结瘤固氮的基础上,参阅了国内外有关豆科植物结瘤固氮的主要文献,研究了鼎湖山自然林木本豆科植物的固氮资源。结果得出鼎湖山自然林中常见的木本豆科植物共有41种,其中乔木15种,灌木6种,木质藤本20种;有结瘤固氮特性的26种,其中乔木11种,灌木5种,木质藤本10种;经初步调查未见根瘤的6种,其中乔木2种,灌木1种,木质藤本3种;未调查的9种,其中乔木2种,木质藤本7种。本研究结果为鼎湖山木本豆科固氮植物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论据,在理论和应用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6.
棉花耐害补偿临界指标及其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耐害补偿反应可归纳为三种动态类型:1)不足补偿动态反应型;2)完全——不足补偿动态反应型;3)超越——完全——不足补偿动态反应型。其临界指标的建立及其应用可优化棉花病虫害综防决策.以研究害虫防治决策为例,剖析了利用害虫自然种群,人为改变害虫自然种群、人为地接放一定虫量与人工损害模拟等不同测定棉花耐害补偿能力方法的利弊。并探讨改进措施.分析论述了不同量化棉花耐害补偿能力的方法,并就棉花耐害补偿临界指标的建立及其意义作了探讨.棉花耐害补偿临界描标在棉田生态系统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可用于指导防治决策或直接用于防治决策,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最后就棉花耐害补偿临界指标及其应用的研究方向及有关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7.
张睿  师玮一  周靖宣  方贺  王宇白  徐深  康娟  徐栋 《生态学报》2023,43(5):2101-2113
自然保护区对维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及其对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的响应规律还不清晰,理解这些规律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1—2019年中国历史高分辨率生态环境质量数据CHEQ数据集以及自然因素,利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以及多元回归残差分析等方法,探究了2001—2019年中国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驱动因素的响应。结果表明:(1)我国自然保护区的CHEQ指数呈现多阶段波动变化,总体呈小幅度下降趋势,平均趋势率为-0.54×10-3/a;在空间上,中国自然保护区CHEQ变化趋势值呈“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2)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是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且恶化区域主要分布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和缓冲区。其中自然因素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在-3×10-3/a—0/a之间,人类活动的影响在-1×10-3  相似文献   
28.
杨军  游小妹  陈常颂 《西北植物学报》2023,43(12):1981-1993
为研究茶树自然杂交后代遗传背景,分析不同茶树自然杂交后代遗传差异,本研究利用24对EST-SSR标记对82个茶树自然杂交后代和34个福建主要栽培品种进行分子标记,分析了茶树自然杂交后代的亲缘关系、群体遗传多样性、亲本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24对SSR标记共检测到157个多态性位点,平均等位位点数为6.542个,Nei’s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588,Shannon’s 信息指数平均为1.182,平均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577和 0.591。(2)遗传距离聚类将个供试样品划分为4类,群体1主要为‘丹桂’及其自然杂交后代;群体2主要为‘丹桂’、‘黄观音’自然杂交后代与福建省乌龙茶品种;群体3主要为‘白鸡冠’及其自然杂交后代;群体4主要为福建省绿茶品种。(3)‘丹桂’、‘白鸡冠’、‘黄观音’自然杂交后代群体与福建主要栽培品种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79、0.117、0.107。(4)群体1亚群b内‘丹桂’自然杂交后代模拟亲本准确率为77.8%,模拟父本主要为福建乌龙茶品种,与群体2(亚群a)的遗传相似度、遗传分化系数、基因流分别为0.899、0.043、5.480。(5)AMOVA分析结果显示,有88.52%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内部的个体间,表明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群体内。  相似文献   
29.
世界自然遗产地是全球最具有保护价值的自然保护地,强调全球突出普遍价值的完整性和在全球的唯一性。世界自然遗产有助于更好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该研究在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海南潜在世界自然遗产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原生动植物及植被群落(亚洲北缘热带雨林)为研究对象,从植被类型、物种多样性、区系组成、特有种等生物生态过程方面,评估海南潜在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全球突出普遍价值。结果表明:(1)海南潜在世界自然遗产地分布有3 653种野生维管植物,资源植物种类丰富。陆栖脊椎动物有540种,各类野生动物占全国的比例高达10%~30%,生物多样性极高。(2)植物区系独特,海南岛的热带雨林植被区划属于印度-马来雨林群系,属马来区的部分呈现出热带性和与中国华南大陆的共源性显示出明显的热带边缘性质,为中国华南植物区系与亚洲热带雨林的过渡类型。(3)植物区系中的植物物种特有性较低,特有属仅有7个,特有种仅约占岛内植物的1/10,较低的特有性表明了其大陆起源特征,是生物多样性不可替代的元素,具有鲜明的环境指示特色。该研究明确了海南潜在世界自然遗产地在全球背景下的突出普遍价值,为海南未来申遗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0.
肖建春 《四川动物》1993,12(4):43-43
家兔在开放环境下繁殖饲养,易发生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不仅影响动物实验结果,还将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抓好饲养管理工作的前提下,搞好防疫工作,增强动物机体抗病能力,是饲养实验家兔的重要措施。本所参照实验动物一级标准要求,建立家兔的“免、检、消、驱”综合防疫体系,减少了兔群的发病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