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对比分析IPS e.max Press铸瓷高嵌体与普兰梅卡CADCAM系统制作的高嵌体修复后牙牙体缺损的效果。方法:以2021年8月-2022年8月我院诊治的60例(86颗)后牙牙体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给予普兰梅卡CADCAM系统制作的高嵌体修复)和对照组(给予IPS e.max Press铸瓷高嵌体修复)各30例,对比两组修复前及修复1年后咀嚼功能、牙龈情况、RANK、CXCL16水平、IL-6、IL-8水平,统计修复结果及美牙效果满意度。结果:(1)修复前,两组咀嚼功能比较无差异(P>0.05);修复1年后,研究组咀嚼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2)修复前,两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修复1年后,研究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3)修复前,两组RANK、CXCL16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修复1年后,研究组RANK、CXCL1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4)修复前,两组IL-6、IL-8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修复1年后,研究组IL-6、IL-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P>0.05);(5)修复1年后,研究组修复体边缘适合性、修复体邻面解剖形态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修复体表面及边缘着色、修复体折裂与固位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6)修复1年后,研究组美牙效果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IPS e.max Press铸瓷高嵌体相比,普兰梅卡CADCAM系统制作的高嵌体修复后牙牙体缺损的效果更佳,能够提高咀嚼功能,改善牙龈指数,提高美牙效果满意度。  相似文献   
32.
摘要 目的:观察牙周基础治疗和牙周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对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合并牙槽骨缺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和牙龈沟细菌微生态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接收的83例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合并牙槽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40例,牙周基础治疗和牙周再生术治疗)和B组(43例,牙周基础治疗和牙周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观察两组疗效、血清炎症因子、牙龈沟细菌微生态、牙周指标及牙槽骨密度、牙槽骨缺损高度。结果:B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B组治疗结束后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AL)、牙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低于A组(P<0.05)。B组治疗结束后牙槽骨缺损高度低于A组,牙槽骨密度高于A组(P<0.05)。B组治疗结束后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水平低于A组(P<0.05)。B组治疗结束后杆菌、球菌、丝状菌、弯曲菌检出率低于A组,梭状菌、螺旋体检出率高于A组(P<0.05)。结论: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合并牙槽骨缺损患者采用牙周再生术、牙周基础治疗联合正畸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牙周状况及牙槽骨缺损情况,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但该联合治疗方案会对口腔的细菌微生态产生破坏作用。因此,在接受该方案治疗时,应注意口腔清洁,尽量减轻对牙龈沟细菌微生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3.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比值、趋化因子(CXCL)9、CXCL12、CXCL16的变化及对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日至2021年1月10日期间我院收治的ACI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重度组(25例)、中度组(32例)和轻度组(39例)。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31例)和预后良好组(65例)。对比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的外周血Th17/Treg比值、血清CXCL9、CXCL12、CXCL16水平;对比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的外周血Th17/Treg比值、血清CXCL9、CXCL12、CXCL16水平;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I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重度组、中度组的外周血Th17/Treg比值、血清CXCL9、CXCL12、CXCL16水平高于轻度组,且重度组高于中度组(P<0.05)。预后良好组的外周血Th17/Treg比值、血清CXCL9、CXCL12、CXCL16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单因素分析可知,预后不良与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冠心病史、疾病梗死部位、治疗方式、发病至入院时间、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白细胞计数(WBC)无关(P>0.05)。而与糖尿病史、高血压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NIHSS评分有关(P<0.05)。糖尿病史、高血压史、LDL-C偏高、颈动脉IMT偏厚、NIHSS评分偏高是AC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而外周血Th17/Treg比值及血清CXCL9、CXCL12、CXCL16水平下降是ACI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外周血Th17/Treg比值、CXCL9、CXCL12、CXCL16随着ACI病情进展呈升高现象,是影响ACI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除此之外,糖尿病史、高血压史、LDL-C偏高、颈动脉IMT偏厚、NIHSS评分偏高也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4.
摘要 目的:观察高嵌体修复与纤维桩核冠修复对后牙牙体缺损疗效及对患者咀嚼能力和牙龈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60例牙体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26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行纤维桩核冠修复治疗,观察组行高嵌体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修复效果、咀嚼功能、牙龈指数(GI)和菌斑指数(PLI)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满意度。结果:经统计发现,观察组邻面接触、表面质地、边缘密合度、舒适度等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修复前,两组患者咀嚼功能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修复后,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修复前,两组GI和PLI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修复后,两组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4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54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4.12 %,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3.08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嵌体修复与纤维桩核冠修复用于治疗牙体缺损,高嵌体修复的临床疗效更佳,患者咀嚼能力和牙龈健康程度明显提升,GI和PLI评分明显降低,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5.
前臂皮瓣修复外伤性颌面部缺损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颌面部外伤后遗留大面积软组织缺损采用血管化游离前臂皮瓣修复的护理方法。方法:采用前臂皮瓣血管吻合修复17例外伤导致的颌面部软组织缺损,围术期采取严格的护理措施,术前的心理护理、术后的严密观察,最大限度防止皮瓣血管危象发生,保证治疗效果。结果:2例出现血管危象,进行抢救,其中1例失败,另1例抢救成功,其余15例顺利成活。结论: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及时抢救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Lp-PLA2)的表达及与斑块稳定性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 按照颈动脉彩超结果将2014 年5 月-2015 年1 月我院收治的80 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斑块稳定组(25 例)、斑块不稳定 组(39 例)和无斑块组(16 例),并于同期随机抽取120 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各组血浆Lp-PLA2,同时采 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中风量表(NIHSS 评分)对三组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斑块稳定组、斑块不稳定组以及无斑 块组血浆Lp-PLA2 高于对照组,斑块稳定组、斑块不稳定组高于无斑块组,斑块不稳定组高于斑块稳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血浆Lp-PLA2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呈正相关性(rs=0.638,P<0.05)。神经功能缺损中型组、重型组血 浆Lp-PLA2 高于轻型组,重型组高于中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浆Lp-PLA2 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 性(rs=0.715,P<0.05)。结论:血浆Lp-PLA2 可作为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以及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 损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索非诱导ADSCs膜片/PRF复合植入物修复兔子下颌骨髁状突软骨缺损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取36只3月龄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3个组即ADSCs膜片/PRF组、PRF组、空白对照组,在3%戊巴比妥钠麻醉下解剖暴露出髁状突关节面并用裂钻分别在双侧髁状突软骨面上制备一3 mm直径、3 mm深的髁突表面软骨缺损区,按实验设计每个分组分别填入相应的植入物。分别在术后4周、8周、12周处死相应时间点的动物采集髁突标本,标本进行大体及组织学检查比较。结果:术后12周时空白对照组的下颌髁状突软骨缺损未能修复,PRF组有少量不规则、不连续的软骨形成,ADSCs膜片/PRF组的修复效果较好,表面软骨接近正常纤维软骨,与周围软骨连续性较好。组织学染色也显示ADSCs膜片/PRF组优于PRF组和空白对照组。结论:证明了ADSCs膜片/PRF复合物修复髁状突软骨缺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腹部带蒂皮瓣治疗手及前臂皮肤软组织烧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 年2 月 -2013 年2 月收治的68 例手及前臂皮肤软组织烧伤缺损患者作为观察组,行马来酸桂哌齐特结合腹部带蒂皮瓣治疗,另选择同 期接受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治疗的50 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皮瓣修复效果以及神经功能烧伤缺损评分。结果:观 察组患者皮瓣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皮瓣断蒂时间及神经功能烧伤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结合腹部带 蒂皮瓣治疗具有皮瓣存活率高、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本文通过27例下颌骨缺损重建钛板修复术后并发症的探讨,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临床减少或者避免产生上述并发症的可能性。方法:收集因下颌骨切除后植入钛板91例中发生并发症的27例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术后出现感染导致钛板取出的8例,固位螺钉松动的9例,钛板浅化外露的4例,钛板折断的3例,咬合关系严重错乱的3例。结论:术后感染是钛板植入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术后放疗更加剧了感染的危险性。钛螺钉松脱是另一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主要是由于颌力负担及钛板桡曲力度大小有关,钛板浅化外露及折断移位的发生主要与缺损部分及钛板植入的形状有关,放疗同样会增加钛板外露的几率。  相似文献   
40.
目的:1.建立犬食管气管瘘动物模型;2.观察食管壁双瓣修补气管缺损术局部组织病理学改变、愈合情况及该术式的治疗效果。方法:犬16只,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2只)建立犬食管气管瘘动物模型,行食管壁双瓣修补气管缺损术,对照组(4只)正常犬作为空白对照,术后支气管镜检查,术后1,2,8周处死动物,观察实验动物一般情况、修补局部的大体改变和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气管狭窄指数。结果:成功建立了犬食管气管瘘动物模型;食管双瓣修补术后,实验组动物呛咳症状消失,均存活至预定时间,修补瓣和气管之间愈合良好,修补瓣血供良好,未出现气管狭窄情况,气管通畅度良好。结论:通过手术方式建立食管气管瘘模型方法可靠;食管双瓣修补术治疗TEF效果良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