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要 目的:观察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对侵袭性牙周炎(AgP)患者牙周功能和龈沟液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白介素-33(IL-33)的影响,并分析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AgP患者119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牙周基础治疗)和联合组(牙周-正畸联合治疗),例数分别为58例和61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牙周功能[牙周袋深度(PD)、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临床附着丧失(AL)]和龈沟液TSLP、IL-33水平,根据PD判断联合组患者的预后情况,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治疗后PD、GI、PLI、AL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龈沟液TSLP、IL-33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61例采用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AgP患者,6个月后复查发现,PD<4 mm的患者有38例(预后良好组),PD≥4 mm患者有23例(预后不良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牙周-正畸联合治疗AgP患者的预后与患牙上下/前后分布位置、患牙最深PD值、牙槽骨高度基线值、PLI、根型态异常情况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牙分布位置为下颌牙、根型态存在异常情况、患牙分布位置为前牙、患牙最深PD值偏大、PLI偏高、牙槽骨高度基线值偏高均是牙周-正畸联合治疗AgP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与单纯的牙周基础治疗相比,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AgP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局部炎性反应。同时,患牙上下/前后分布位置、患牙最深PD值、牙槽骨高度基线值、PLI、根型态异常情况均是牙周-正畸联合治疗AgP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需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侵袭性牙周炎伴错牙合畸形患者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前后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瘦素(leptin)的变化及与牙周指标和辅助性T细胞(Th)亚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2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京中医疗区黄寺门诊部口腔科收治的80例侵袭性牙周炎伴错牙合畸形患者(牙周炎组)和65例于口腔门诊检查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牙周-正畸联合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清SAA、leptin水平以及外周血中Th1、Th2、Th17细胞占比,并评估牙周指标变化。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SAA、leptin水平与牙周指标以及外周血中Th1、Th2、Th17细胞占比的相关性。结果:牙周炎组治疗前血清SAA、leptin水平,外周血Th1、Th17细胞占比,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附着丧失(AL)、牙周探诊深度(PD)高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Th2细胞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牙周炎组治疗后血清SAA、leptin水平,外周血Th1、Th17细胞占比,PLI、SBI、AL、PD较治疗前降低(P<0.05),外周血Th2细胞占比较治疗前增高(P<0.05)。牙周炎组血清SAA、leptin与PLI、SBI、AL、PD,外周血Th1、Th17细胞占比呈正相关,与外周血Th2细胞占比呈负相关(P<0.05)。结论:侵袭性牙周炎伴错牙合畸形患者血清SAA、leptin水平增高,经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后下降,高水平SAA、leptin与牙周组织破坏程度以及Th亚群紊乱有关,检测血清SAA、leptin水平可评估侵袭性牙周炎牙周组织破坏程度以及细胞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观察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伴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龈下菌群和龈沟液中自噬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口腔科2020年3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牙周炎伴冠心病患者8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1)和研究组(n=42),对照组接受常规内科维持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牙周基础治疗。对比两组牙周临床指标、血清炎症因子、龈下菌群、龈沟液中自噬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牙龈指数(GI)、牙周附着丧失(AL)、牙周袋深度(PD)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β、IL-6、IL-8、IL-17、IL-18低于对照组,IL-10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牙龈卟啉单胞菌、伴放线菌嗜血菌、中间普雷沃菌、福赛斯坦纳菌、齿垢密螺旋体相对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Beclin-1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可有效调节慢性牙周炎伴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龈下菌群,降低龈沟液中自噬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热休克蛋白27(HSP27)、人软骨糖蛋白(YKL-40)与侵袭性牙周炎(AgP)患者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的关系及对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4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8例AgP患者为AgP组,另选取同期于医院检查的60例牙周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HSP27、YKL-40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17、Treg百分比,计算Th17/Treg比值;Pearson法分析血清HSP27、YKL-40与Th17、Treg细胞的相关性。AgP患者经牙周-正畸联合治疗6个月后,复诊检查时根据牙周探针深度(PD)将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PD<4 mm)和预后不良组(PD≥4 mm)。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gP患者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AgP组血清HSP27水平低于对照组,YKL-4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AgP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百分比、Th17/Treg比值高于对照组,Treg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法显示,Th17细胞百分比、Th17/Treg比值与HSP27表达呈负相关,Treg细胞百分比与其呈正相关(P<0.05);Th17细胞百分比、Th17/Treg比值与YKL-40表达呈正相关,Treg细胞百分比与其呈负相关(P<0.05)。复查结果显示,预后良好患者共61例,预后不良共37例。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在患牙上下、前后分布、根形态、患牙PD最深值、牙槽骨高度、菌斑指数及HSP27、YKL-40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显示,根形异常、患牙PD深、牙槽骨高度高、菌斑指数大、HSP27水平下降、YKL-40水平上升为AgP患者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AgP患者血清HSP27水平下降、YKL-40水平上升,与Th17、Treg细胞表达密切相关,是影响患者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重度牙周炎伴咬合紊乱患者临床牙周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到2021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重度牙周炎伴咬合紊乱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分配原则把患者分为隐形组与传统组各45例。传统组给予传统直丝弓固定矫治技术治疗,隐形组给予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治疗,两组都治疗观察6个月。在矫治前及矫治6个月后观察牙周指标,并检测龈沟液中细胞因子含量。结果:治疗后隐形组的总有效率为97.8 %,与传统组的84.4 %相比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牙周指数都明显低于治疗前,隐形组与传统组相比也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IL-1β与TNF-α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隐形组与传统组相比也明显降低(P<0.05)。治疗期间隐形组的牙龈萎缩、牙周粘连、牙根吸收、牙釉脱矿等并发症发生率为6.7 %,明显低于传统组的24.4 %(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早期矫治重度牙周炎伴咬合紊乱能抑制龈沟液炎症因子的表达,能改善牙龈指数与菌斑指数,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齿痛消炎灵颗粒联合牙周激光对牙周炎的应用效果及对口气和舌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7月到2023年7月收治的80例牙周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与口服齿痛消炎灵颗粒,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增加牙周激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其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相关牙周健康指标,口气感官值(OS)、口腔挥发硫化物(VSCs)相关口气指标以及舌苔厚度(Tt)、舌苔面积(Ta)相关舌苔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AL、PD、BI、PLI水平对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OS、VSCs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t、Ta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齿痛消炎灵颗粒联合牙周激光治疗牙周炎效果较好,改善患者牙周健康程度,减少舌苔情况,改善口气情况。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正五聚蛋白3(PTX3)、钙结合蛋白S100A12(S100A12)、音猬因子( Shh)蛋白与牙周指标和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牙周健康的志愿者9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对照组、观察组龈沟液ICAM-1、PTX3、S100A12、Shh蛋白水平,对比观察组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龈沟液ICAM-1、PTX3、S100A12、Shh蛋白、牙周指标和血清炎症因子。Pearson相关性分析龈沟液ICAM-1、PTX3、S100A12、Shh蛋白与牙周指标和血清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龈沟液ICAM-1、PTX3、S100A12、Shh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中度组龈沟液ICAM-1、PTX3、S100A12、Shh蛋白水平,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附着丧失(AL)、探诊深度(PD)、牙龈指数(GI)均高于轻度组,且重度组以上指标均高于中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龈沟液ICAM-1、PTX3、S100A12、Shh蛋白与IL-6、TNF -α、AL、PD、GI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ICAM-1、PTX3、S100A12、Shh蛋白可作为判断慢性牙周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辅助指标,且其与牙周指标和炎症反应均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双波长激光联合米诺环素对慢性牙周炎牙周临床指标及龈沟液白细胞介素(IL)-6、IL-8、IL-17、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长沙市第三医院口腔科收治的9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的诊治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术(SRP)组、双波长激光(DWL)组和双波长激光联合米诺环素(DWL+M)组,每组均30例。比较各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及治疗后三个月的牙周临床指标: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探针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龈沟液的炎性因子水平:IL-6、IL-8、IL-17、TNF-α,并记录各组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DWL+M组总有效率依次高于DWL组、SR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三个月的GI、SBI、PD、CAL均低于治疗前,DWL+M组治疗后三个月的GI、SBI、PD、CAL均低于同期的SRP组和DWL组(P<0.05)。治疗后三个月三组龈沟液IL-6、IL-8、IL-17、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DWL+M组治疗后三个月的IL-6、IL-8、IL-17、TNF-α水平均低于同期的SRP组和DW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双波长激光联合米诺环素治疗能使牙周炎症、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研究小檗碱对牙周炎大鼠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小檗碱治疗对牙周炎大鼠牙龈组织炎症细胞因子、氧化应激和炎症性骨溶解的影响。方法:45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三组,即对照组、模型组和小檗碱治疗组。模型组和小檗碱治疗组大鼠通过涂抹牙周致病菌建立牙周炎模型,对照组大鼠涂抹生理盐水。小檗碱通过灌胃给予小檗碱进行治疗,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小檗碱治疗8周后,安乐死各组大鼠通过ELISA试剂盒测定各组大鼠牙龈组织中前列腺素E2(PEG2)、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过氧化氢脂质(LPO)、过氧化氢酶(CAT)、核因子-kB活化受体(RANKL)和骨保护素(OPG)含量。结果:与牙周炎模型组大鼠比较,小檗碱治疗组牙周炎大鼠牙龈指数和附着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小檗碱治疗8周后,牙周炎大鼠模型牙龈组织PEG2, IL-1β, TNF-α和IL-6等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氧化应激指标MDA和LPO均显著下降(P<0.05),抗氧化应激指标CAT含量显著上升(P<0.05)。此外,小檗碱还显著降低牙周炎大鼠牙龈组织RANKL含量和RANKL/OPG比值(P<0.05),而显著提高牙周炎大鼠牙龈组织OPG含量(P<0.05)。结论:小檗碱对牙周炎大鼠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其机制可能与小檗碱治疗可降低牙周炎大鼠牙龈组织炎症细胞因子含量,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和缓解炎症性骨溶解有关。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龈沟液miR-155、miR-223表达水平与慢性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牙周临床指标、口腔龈下菌群以及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失衡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收治的86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根据是否伴T2DM将患者分为慢性牙周炎伴T2DM组15例和单纯慢性牙周炎组71例,另选择65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龈沟液miR-155、miR-223表达水平,口腔龈下菌群以及外周血Th17细胞占比、Treg细胞占比、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龈沟液miR-155、miR-223表达水平与牙周临床指标、口腔龈下菌群、外周血Th17/Treg以及血清IL-17、TGF-β的相关性。结果:慢性牙周炎伴T2DM组、单纯慢性牙周炎组龈沟液miR-155、miR-223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慢性牙周炎伴T2DM组高于单纯慢性牙周炎组(P<0.05)。慢性牙周炎伴T2DM组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牙龈卟啉单胞菌、二氧化碳噬纤维菌、中间普氏菌、变黑普氏菌数量、外周血Th17细胞占比、Th17/Treg比值、血清IL-17水平高于单纯慢性牙周炎组(P<0.05),外周血Treg细胞占比低于单纯慢性牙周炎组(P<0.05)。龈沟液miR-155、miR-223表达水平与PLI、SBI、AL、PD、牙龈卟啉单胞菌、二氧化碳噬纤维菌、中间普氏菌、变黑普氏菌数量、外周血Th17细胞占比、Th17/Treg比值、血清IL-17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外周血Treg细胞占比呈负相关(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伴T2DM患者龈沟液中miR-155、miR-233表达均上调,且与牙周组织破坏程度、龈下菌群紊乱和Th17/Treg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对牙周炎患者牙周状况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牙周炎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38)与对照组(n=38),对照组行牙周组织再生术,研究组行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检查患者牙周指标情况和X线头影测量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随访一年,于治疗1年后采用医院自制调查问卷评价患者满意度,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探诊深度(PD)以及临床牙周平均附着丧失(CAL)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SNA角、SNB角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ANB角显著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牙龈健康状况评分、口腔清洁能力评分、美观评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咀嚼功能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牙周组织再生术与正畸治疗联合运用,对牙周组织健康状况有显著改善作用,且安全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探讨和比较云南白药牙周塞治剂与丁香油牙周塞治剂辅助牙周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差异,进而为复杂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期间我院临床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临床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成了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分别给予云南白药牙周塞治剂与丁香油牙周塞治剂辅助术后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出血指数和松动度等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止血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愈合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出血指数和松动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针对手术牙周炎患者实施治疗的实践过程中,采用云南白药牙周塞治剂的临床比较优势明显,可以显著提升患者术后疗效,很好的包含牙龈,有效的控制牙龈出血,是临床实践过程中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3.
Periodontal disease in ancient population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ecent clinical and anthropological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conventional concept of the pathogenesis of periodontal disease requires review. The periodontal lesion has been defined as a generalised horizontal loss of crestal bone resulting from host immune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s triggered by the action of commensal bacteria, and the extension of gingivitis into the deeper periodontium to become periodontitis has been assumed to occur slowly but steadily over many years. Anthropological and clinical investigations reveal that the widespread loss of crestal tissue is relatively unusual and that lesions of the alveolus are commonly localised and severe. Longitudin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disease progresses in bursts and is stable in both the gingivitis and periodontal modes in between the burst activity. The findings of 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 that generalized horizontal periodontitis has been unusual and has not been responsible for tooth loss. Other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deficient alveolar margins in dry bones have been overlooked in most studies, leading to overassessment of the incidence of periodontal disease in postmortem materials; the same assumptions have led to overassessment of periodontal disease in clinical studies and practice.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钠-葡萄糖转移蛋白酶抑制剂2对2型糖尿病(T2DM)伴牙周病患者疗效。方法:选择近三年来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口腔科收治的72例T2DM伴牙周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A组)患者行牙周基础治疗并加用列净类药物,对照组(B组)40例患者接受牙周基础治疗加用磺脲类降糖药物。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牙周探诊深度(I'D)、龈沟出血指数(SBI)、附着丧失(AL)值、空腹血糖C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内脂素、瘦素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FPG、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C、TG、LDL及HD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内脂素、瘦素及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钠-葡萄糖转移蛋白酶抑制剂2可显著改善T2DM伴牙周病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尼古丁对牙周炎大鼠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DLFs)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探讨尼古丁的细胞毒性作用,为口腔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基础。方法:选取30只SD大鼠,采用丝线结扎联合口内接种细菌的方法建立牙周炎大鼠模型。将不同浓度的尼古丁分别作用于大鼠的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DLFs)中,观察大鼠牙周组织的变化情况,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分析不同浓度尼古丁对PDLFs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实验组大鼠牙周组织胶原纤维束排列紊乱,有炎症细胞浸润;对照组大鼠牙龈未见红肿或出血。尼古丁可抑制PDLFs增殖,并且呈浓度依赖性,随着浓度的增加,对PDLFs增殖的抑制作用增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尼古丁作用下牙周炎大鼠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周期的分布率明显不同(P0.05)。结论:尼古丁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尼古丁的浓度影响牙周组织的修复重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为牙周病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3年8月间我院28例因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464颗)。所有患者均进行牙周病治疗,再行口腔正畸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经治疗,有效率为67.24%(312/464);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牙齿松动度、探诊出血率、前牙覆牙合值、前牙覆盖值及牙周袋深度明显减轻或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牙槽骨高度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不仅可有效减轻病患牙齿的松动度,改善病患的出血情况,还能有效纠正病患覆牙合覆盖关系以及降低病患的牙周袋深度。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甲硝唑药膜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牙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牙周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甲硝唑药膜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治疗,对照组采用甲硝唑药膜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牙周附着指数、牙菌斑指数、牙龈指数、牙齿松动度和白介素-6、白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的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P0.05);治疗后两组的牙周附着指数、牙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和牙齿松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和白介素-8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丘疹、恶心、胃肠道反应和失眠的发生情况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P0.05)。结论:甲硝唑药膜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能增强对牙周病各种致病菌的抑制作用,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牙周状况和炎症状态,不良反应少,且复发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