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2篇
  免费   585篇
  国内免费   1206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73篇
  2022年   181篇
  2021年   178篇
  2020年   197篇
  2019年   185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167篇
  2015年   200篇
  2014年   220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236篇
  2011年   278篇
  2010年   232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243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211篇
  2003年   210篇
  2002年   205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霍乱毒素B亚基(CTB)是良好的免疫佐剂和载体蛋白。本研究通过定点突变,在CTB基因(ctxB)3'端终止密码前引入了限制性内切酶EcoRI,构建了质粒PMC05,PMC05中CTB与下游lacZ'基因阅读框架相同,转化大肠杆菌后能够表达CTB与β-半乳糖苷酶α肽的融合蛋白;所表达的融合蛋白能与GM1结合,说明融合蛋白保持CTB的基本高级结构和生物学活性;融合蛋白能与抗-CTB抗体结合,说明融合蛋  相似文献   
62.
本研究探讨了重组人IL-6与大鼠IL-3和/或小鼠GM-CSF结合对正常BN大鼠粒单系体外造血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IL-6在1000-4000U/ml呈剂量依赖性刺激粒系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及骨髓细胞的DNA合成,集落以GM型为主,其刺激活性低于IL-3或CM-CSF。lL-6与IL-3和/或GM-CSF的结合对粒单系集落形成及DNA合成无协同或相加作用,甚至出现拮抗效应,但却显著增大集落。提示IL-6可能具有双向调控作用,促进早期造血细胞的增殖,拮抗其它因子对晚期粒单系造血的刺激作用;具有重叠生物效应的这3种细胞因子在调控造血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应是顺序的而不是同时的。  相似文献   
63.
64.
本试验采用 ̄(60)Co-γ射线对柠檬酸产生菌黑曲霉Co9-6进行辐射,经两次处理后选育出L1217和L801两株优良柠檬酸产生菌。中试结果表明菌株L1217较L801更优:产酸率较菌株Co9-6提高17.6%、发酵周期缩短13.4%、对糖转化率提高13.3%。  相似文献   
65.
本文利用PCR技术,对人肿瘤坏死因子α(hTNFα)基因进行了改造,并将其与人白细胞介素-6(hIL-6)成熟肽编码区cDNA进行融合,构建了5′IL-6-TNF△融合蛋白的表达质粒pBVIL6-TNFA△。DNA序列分析证明,PCR扩增片段核苷酸序列与引物设计序列及相应的cDNA序列完全一致;重组子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含有正确的IL6-TNF△融合cDNA片段;表达产物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子量约为37kD,与预计的相符合;生物学活性分析初步表明,该融合蛋白具有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66.
本文研究了脑室注射6—OHDA对达乌尔黄鼠脑内单胺类递质和β内啡肽,血清TSH,T3和T4含量的影响:1)注射后7天内,单胺类含量随剂量和注射后的天数而改变。2)下丘脑,丘脑,垂体和海马β内啡肽含量在注射后第3天显著升高,第5天,第7天逐渐回降,但仍高于对照。3)血清TSH,T3,T4含量在注射后3—5天内显著低于对照。4)冬眠动物垂体,下丘脑和海马β内啡肽含量比对照显著增高。本文为脑室注射6—OHDA促进黄鼠冬眠的生理学机制提供了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67.
冯同道  娄筱爱 《动物学报》1993,39(3):341-342
输卵管液是由输卵管粘膜上皮细胞分泌和输卵管血管渗出的混合液。人和浦乳动物的输卵管液除维持输卵管内渗透压和调节pH值外,还对生殖细胞的进一步成熟、受精、受精卵的卵裂和运输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输卵管液内含有水、无机盐、糖、蛋白质和各种氨基酸。有些内含物质还和动物的性周期有关。但有多种生理功能和生殖功能的维生素A、D、E在输卵管液中的含量未见报道。我们采用荧光分析法对不同性周期兔输卵管液中和血清中维生素A、D、E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与比较。  相似文献   
68.
GA_3、6-BA、IBA与活性炭对李胚萌发及幼苗生长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李胚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最佳培养基是含有10mg/L的GA_3、5mg/L的6-BA、0.5mg/L的IBA和200mg/L的AC(活性炭),仅培养10d即获得全部萌发且根、茎生长均正常的试管苗。对胚萌发的影响大小依次为GA_3(?)6-BA、AC、IBA,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大小依次为AC、GA_3、6-BA、IBA。  相似文献   
69.
70.
比较了照光和黑暗条件下玉米叶片果糖—6—磷酸激酶—2(PFK-2)和果糖—2,6—二磷酸酯酶(FBPase-2)的活力变化。当玉米植株从暗中转入光下后,其叶片PFK—2的活力随光照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而FBPase-2活力变化不明显;从光下转入暗后叶片PFK-2活力明显上升,FBPase-2活力仍无明显变化;其PFK-2/FBPase-2比值在光处理时下降,暗处理时上升。同时叶片中果糖—2,6—二磷酸的含量与PFK-2/FBPase-2活力比值的变化趋势一致。连续光照 20 h,PFK-2活力持续下降,表明PFK-2的光钝化现象与玉米植株的昼夜节律变化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