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篇
  免费   364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联合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TUIBN)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BPH)所致膀胱出口梗阻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小体积BPH患者,其中单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组)48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联合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TURP+TUIBN组)48例。比较两组的术前、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残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Qmax)等,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TURP+TUIBN组术中出血量较TURP组明显增多(P0.05),两组手术时间、组织切除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URP组比较,TURP+TUIBN组术后6个月IPSS评分、PVR明显下降,Qmax、膀胱压力明显上升(P0.05);TURP+TUIBN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显著低于TURP组16.7%(P0.05)。结论:TURP+TUIBN治疗小体积前BPH所致膀胱出口梗阻,可彻底切除增生腺体,消除小体积BPH的各种梗阻因素,减少术后膀胱颈挛缩的发生。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无缝线巩膜隧道瓣小梁切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IOL)植入术联合治疗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8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44例每组。观察组行无缝线巩膜隧道瓣小梁切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IOL植入术,对照组行经典小梁切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IOL植入术,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视力提高率为86.36%,视力0.5率为81.8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73%、68.18%(P0.05);观察组术后眼压和散光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功能滤泡形成率为84.0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45%(P0.05);观察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4.62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760%(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73%(P0.05)。结论:无缝线巩膜隧道瓣小梁切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IOL植入术联合治疗青光眼伴白内障较经典三联术式具有更好的疗效,可有效改善视力、降低眼压、保护角膜内皮、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评价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比分析108例高龄ACS患者(≥75岁组)和176例非高龄ACS患者(<75岁组)冠状动脉造 影特征、PCI治疗的情况,即刻手术成功率、住院及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高龄组与非高龄组比较,冠状动脉病变多为多支病变(72.2%比31.8%,P<001);2组手术即刻成功率无明显差异;2组术后达到心肌梗塞溶检(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3级血流患者比率无明显差异;高龄组手术操作时间非高龄组长[(68.4±25.4)min比(53.7±21.8)min,P<0.05];高龄组住院期间、随访期间累计总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龄组.结论:对高龄ACS患者行PCI治疗是比较安全而有效的再灌注手段.  相似文献   
74.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价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临床上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到2009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6例经脐单一切口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15例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所有腔镜手术均成功,无术后并发症,恢复较好.经脐手术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7.33±0.82,与传统腔镜组的平均住院时间(6.73±0.96)无明显差异(P>0.05);两者的平均住院费用也无差异(P>0.05).结论:在慎重选择病例的基础上,经脐单孔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经耻骨上膀胱尿道悬吊术(SPARC)的手术护理方法。方法:对24例女性尿失禁采用SPARC进行手术治疗。结果:21例患者术后尿控满意,3例有轻度尿失禁,无排尿困难及尿路感染。结论:做好术前宣教、心理护理、熟悉手术步骤、对手术所需器械和物品的充分准备是保证手术顺利实施的前提。注意患者体位的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熟练准确的技术配合是SPARC手术的护理核心。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索腋下小切口实施原发性肺癌切除术的可行性,为传统开胸手术切口的改进打下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0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其中腋下小切口开胸34例(A组)和标准剖胸切口开胸36例(B组).比较两种开胸方法的切口长度、开胸时间、开胸出血量、实际手术时间、关胸时间、总体手术时间、实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术后引流量、下床时间、带管时间、术后杜冷定使用量、术后住院日、术后肩关节活动障碍,术后肺部并发症及术后随访.结果:A组中1例患者打开胸腔发现粘连较重,而延长切口行手术.两组患者术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FVC、FEV1/FVC%基本一致的条件下,两组在切口长度、开胸时间、开胸出血量、关胸时间、实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下床时间、带管时间、术后使用杜冷丁剂量间数据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腋下小切口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标准剖胸切口组(P<.05).结论:腋下小切口治疗原发性肺癌,具有术中显露满意、损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切口美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但手术操作略复杂.该切口能满足肺叶、全肺切除术的需要,可作为肺癌手术的一个常规切口.  相似文献   
77.
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坚 《蛇志》2010,22(2):125-126
目的观察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行大部分切除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发生率为1.85%。其中伤口出血1例,低钙抽搐2例,甲状腺功能低下2例,发生率分别为0.37%、0.74%、0.74%。术后石蜡病理证实原发性甲亢并甲状腺乳头状癌2例,发生率为0.74%。随访2.5个月~3年,无病情复发。结论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术式操作简单,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是临床治疗甲状腺疾病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8.
苏燕芬 《蛇志》2010,22(2):177-178
肺大疱切除术是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方法。肺大疱电视胸腔镜切除术是最经典的术式之一,目前公认为治疗自发性气胸的首选方法。由于传统的开胸手术刨伤大.术后恢复慢,并发症多,老年、耐受力较差的患者往往不能耐受手术。我科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对25例患者行肺大疱切除手术,有效解除肺大疱引起的呼吸困难,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9.
探讨树突状细胞(DC)在肾纤维化大鼠肾小管间质中分布,以及缬沙坦对DC浸润聚集的干预作用。建立肾大部切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n=18),假手术组(n=18),模型组(n=18),缬沙坦治疗组(n=18)。分别于建模1、4、12周取肾组织,采用HE和Masson染色评定各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TIF)程度;采用免疫双染及荧光图像分析法,观察DC-SIGN DC在各组大鼠肾组织中分布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P-选择素以及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III型胶元(ColIII)、纤维连接蛋白(FN)在上述肾组织中表达;以及RT-PCR检测P-选择素、TGF-β1、α-SMA、ColIII、FN的mRNA水平。结果显示,(1)模型组DC-SIGN DC主要分布于肾小管、肾间质和肾血管,以肾间质最为明显;其分布数量于12周较1和4周呈明显增多,且与慢性肾功能减退呈正相关。(2)12周时手术组大鼠肾小管间质区P-选择素、TGF-β1、α-SMA、ColIII、FN 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质表达均明显增加,并与TIF程度以及DC-SIGN DC分布数量呈正相关。(3)经缬沙坦治疗后,DC-SIGN DC分布减少,以及P-选择素、TGF-β1、α-SMA、ColIII、FN 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质表达下降,TIF程度减轻及肾功能改善。研究结果表明,DC启动参与了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形成,并与肾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缬沙坦对此具有明显的抑制和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0.
Zhao HG  Li WB  Sun XC  Li QJ  Ai J  Li DL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7,23(1):19-23,I0002
目的:探讨神经途径在肢体缺血预处理(limbi schemic preconditioning,LIP)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脑缺血采用四血管闭塞模型,重复短暂夹闭放松大鼠双侧股动脉3次作为LIP。将凝闭椎动脉的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脑缺血组、股神经切断+脑缺血组、LIP+脑缺血组、股神经切断+LIP+脑缺血组。于Sham手术和脑缺血后7d处死大鼠,硫堇染色观察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迟发性死亡的变化。于Sham手术和脑缺血后6h心脏灌注固定大鼠,免疫组化法测定海马CAI区c-Fos表达的变化。结果:硫堇染色结果显示,与sham组比较。脑缺血组和股神经切断+脑缺血组大鼠海马CAI区均有明显组织损伤。LIP+脑缺血组CAI区无明显细胞缺失,神经元密度明显高于脑缺血组(P〈0.01)。而股神经切断+LIP+脑缺血组大鼠海马CA1区明显损伤,锥体细胞缺失较多,与LIP+脑缺血组组比较,神经元密度显著降低(P〈O.01),提示LIP前切断双侧股神经取消了LIP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c—Fos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Sham组海马CAI区未见明显的c-Fos蛋白表达。脑缺血组海马CAI区偶见c—Fm的阳性表达。LIP+脑缺血组c—Fos表达增强,数量增加,与Sham组和脑缺血组比较。c-Fos阳性细胞数和光密度均明显升高(P〈0.01)。而股神经切断+LIP+脑缺血组c-Fos表达明显减少,仅见少量弱阳性e-Fos表达。结论:LIP可通过神经途径发挥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而LIP诱导c—Fos表达增加可能是LIP诱导脑缺血耐受神经途径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