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1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502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21.
22.
植物中的铁素营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铁是傲居首位的植物必需微量元素。土壤中铁含量往往不低于1%,但潜在性植物缺铁土壤却占世界土地面积的25—40%,植物缺铁失绿成为全世界都关注的问题。一般植物含铁量为50—250ppm,但随物种和植株部位而异。其临界指标在<50ppm 属于缺乏,50—250ppm 为适宜,>300ppm 为过量,然而能真正说明问题的是其中营养上有效的铁  相似文献   
23.
本文以改进的方法制备了胶体铁。该胶体制备简单,稳定性高,易于抗体标记,在PH7.4时,胶体与抗体IgG稳定结合形成胶体抗体复合物的经以CM-Sephadex C-50代替AmberlightCG50进行标记物的纯化,方法可靠,所制备的胶体铁标记抗体用于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普鲁士蓝反应清晰地显示出标记抗体与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部位,与传统的免疫酶及免疫金银方法比较,具有敏感性高,背景干净,呈色鲜明等优点,结合免疫酶及免疫金银染色可用于抗原的双标及多标记。  相似文献   
24.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化学系和生物纳米中心华人科学家谭蔚泓教授和同事们研制出一种生物纳米颗粒,不仅能够迅速探测出食物中的单个大肠杆菌,也能够针对生物恐怖攻击的细菌发出警报,或疾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5.
快速、准确鉴定出病原体是临床感染性疾病诊断和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基础。高通量测序基因检测技术突破了传统检测手段的时效性、灵敏度等的局限,为病原体检测和研究提供了便捷、高效的途径。本综述以高通量测序技术发展过程为基础,回顾纳米孔三代测序技术,及其在病毒性传染病检测鉴定及研究中的应用,并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期望它能在病毒性传染病的防控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联合蔗糖铁对血透患者肾性贫血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抽选我院2010年3月-2013年5月行维持血透治疗的肾性贫血患者79例,采用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单用蔗糖铁及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左卡尼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浆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晚期蛋白质氧化产物(AOPP)及血丙二醛(MDA)水平,并对两组治疗开始时、治疗3、6个月时EPO使用剂量进行比较。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Hb、Hct、SF、TSA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OPP、MD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从治疗开始到治疗6个月时一直维持较高的EPO使用剂量,而观察组EPO用量依次递减,至治疗6个月时EPO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卡尼汀能联合蔗糖铁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氧化应激反应,降低EPO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7.
章先  何珂  黄志伟  单颖  曹统  谢珲  宋厚辉 《菌物学报》2020,39(3):599-609
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s)主要是由青霉菌Penicillium和曲霉菌Aspergillus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常见于发霉或发酵的农产品中,其中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毒性最强且最为普遍。OTA是粮食作物和饲料的重要污染物,在加工、储存或运输过程中均可产生,具有肾毒性和免疫毒性,可通过蓄积作用发挥毒性效应,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本研究通过将OTA单克隆抗体包被于纳米磁珠(magnetic nanoparticles,MNPs)表面,获得具有免疫活性的磁珠抗体复合物(MNPs-Anti OTA),并制备生物素标记的偶联抗原OTA-BSA-Bio,后续采用链酶亲和素标记的纳米金颗粒(Strep-HRP-AuNPs)催化底物进行信号检测,最终建立了OTA高灵敏检测方法(MNPs-bs-AuNPs-ELISA)。在最优条件下,经计算该方法检测下限(IC10)为0.01ng/mL,检测区间(IC20-IC80)为0.02-0.73ng/mL,半数抑制率(IC50)为0.13ng/mL。与OTA类似物OTB、OTC交叉反应性为4.3%和8.1%,对其他常见真菌毒素AFB1、ZEN、FB1、DON、CIT和PAT均无交叉反应。玉米、面粉和大豆样本中的加标回收率可达85.6%-115.7%,对天然样本中OTA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与LC-MS/MS相关性良好。本研究建立的MNPs-bs-AuNPs-ELISA可满足谷物及饲料样本中OTA的快速、高灵敏度定量检测,成本较低,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8.
摘要 目的:制备肿瘤微环境响应释放的靶向二硫化钼纳米载药体系,并评价其载药量和释药性能。方法:以水热法合成的MoS2纳米片为基底,利用MoS2纳米片上的S空缺位点连接硫辛酸聚乙二醇羧酸,然后通过酰胺反应连接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靶向分子,再连接上交联剂3-(2-吡啶二硫代)丙酸N-琥珀酰亚胺酯(SPDP),得到药物载体MoS2-PEG-RGD-SPDP(MPRS),MPRS进一步与巯基化的阿霉素(DOX)反应,形成MPRS-DOX纳米载药体系。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以及纳米粒度电位仪对合成的材料进行表征;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MPRS的载药性能,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考察MPRS-DOX的释药性能。结果:成功合成MPRS-DOX纳米载药体系,其粒径大小在200 nm左右,Zeta电位为+28.2 mV;其载药效率为86.8%,载药量为53.5%。体外释药实验表明,在10 mM 谷胱甘肽(GSH)和pH=5.5的条件下DOX释放量最多。结论:成功制备了粒径合适的MPRS-DOX纳米载药体系,MPRS-DOX具有GSH和pH双重响应性,可实现预期的模拟肿瘤微环境内控制释放药物。这种GSH和pH双重响应的纳米载药体系为新一代刺激响应型纳米载药系统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9.
为探讨载氢-纳米氧化铈微泡对小鼠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本研究检测载氢-纳米氧化铈微泡的表征,并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照射对照组、载氢-纳米氧化铈微泡组。小鼠经6Gy x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剂量率2 Gy/min)。于照射后3 d和8 d处死小鼠,检测其外周血细胞数、脾脏和胸腺指数、骨髓和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照射后3 d和8 d,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载氢-纳米氧化铈微泡组和照射对照组的白细胞均明显下降,相比照射对照组,载氢-纳米氧化铈微泡组有改善(p<0.05或p<0.01);而载氢-纳米氧化铈微泡组和照射对照组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均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微泡组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均有下降,和照射对照组相比,载氢-纳米氧化铈微泡组的胸腺指数明显改善(p<0.05或p<0.01)。照射后3 d,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照射对照组的骨髓细胞较少,存在细胞碎片,载氢-纳米氧化铈微泡组骨髓细胞数量略有减少,存在细胞核松散现象。而照射后8 d,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照射对照组的骨髓细胞几乎找不到,载氢-纳米氧化铈微泡组骨髓细胞有一定数量,存在细胞凋亡现象。本研究表明,载氢-纳米氧化铈微泡通过保护造血组织、改善造血功能,对机体起到一定的辐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30.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纳米δ-Bi2O3负载多孔沸石球填料(Bi-PZSF),研究其对水体中Cr(Ⅵ)的吸附性能(包括等温吸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稳定性)以及溶解氧、pH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及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朗格缪尔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实验结果具有良好的拟合度,在中性条件下,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对吸附速率影响较小,Bi-PZSF的最大吸附量为955.69 mg·kg^-1,比天然沸石的吸附量提升了近120倍;Bi-PZSF在NO3^-和SO4^2-的溶液中呈现出较强的选择吸收Cr(Ⅵ)能力,Cr(Ⅵ)去除率均在97%以上;同时,Bi-PZSF在吸附Cr(Ⅵ)后表现出高稳定性。Cr(Ⅵ)的去除主要是通过与附着在Bi-PZSF上的纳米δ-Bi2O3的表面羟基交换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