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5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皮肤癣菌体外蛋白水解酶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皮肤癣菌的体外蛋白水解酶活性;比较分离自不同感染部位的红色毛癣菌的体外蛋白水解酶活性。方法实验菌株包括来自不同感染部位的红色毛癣菌22株、须癣毛癣菌3株、犬小孢子菌5株,进行体外培养,并利用9-羟基乙酚噻唑标识的酪蛋白和酶标仪检测真菌细胞外蛋白水解酶的活性。结果须癣毛癣菌的体外蛋白水解酶活性高于红色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P〈0.05),而红色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之间无差异(P〉0.05)。红色毛癣菌的细胞外蛋白水解酶活性在分离自浅部感染部位的菌株之间无差异(P〉0.05),但高于引起毛癣菌肉芽肿的菌株(P〈0.05)。结论不同的皮肤癣菌体外蛋白水解酶活性可能不同;分离自不同感染部位的同一菌种的体外蛋白水解酶活性也有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72.
皮肤癣菌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肤癣菌病是由皮肤癣菌引起的角化组织感染(皮肤、毛发和甲),是人群中发病率最高的感染性皮肤病。在皮肤癣菌感染皮肤过程中,蛋白水解酶是皮肤癣菌的主要毒力因子,这种酶需要在合适的pH及温度下才能发挥它的活性而致病;而机体是否被感染则取决于宿主的皮肤机械屏障功能、免疫反应等。  相似文献   
73.
丙种免疫球蛋白是血清中重要的糖蛋白,在IgG Fc的297位天冬酰胺位点存在重要的糖基化,连接的糖链能维持IgG重链构像并调节Fc和FcγR结合能力,异常的糖链改变某些蛋白质的抗原特性,激活补体,介导炎症引起免疫失衡.多种疾病都可能伴有异常糖苷化或因缺少糖苷化酶引起.糖苷的功能结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进一步研究IgG的Fc段不同糖基化对IgG晶体结构及其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将有助于设计新型生物制品.本文就近年来丙种免疫球蛋白Fc段糖基化及生物学活性与功能、糖蛋白寡糖链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4.
琼胶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琼胶酶是一种多糖水解酶,根据其降解琼脂糖的作用方式不同,可以分为α-琼胶酶(EC 3.2.1.-)和β-琼胶酶(EC 3.2.1.81).本文结合自己的研究,从琼胶酶的生物学研究、酶的分类、晶体结构、催化机理以及酶的应用等几个方面综述了琼胶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5.
糖苷酶与药物研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糖苷酶的分类及作用机理,以及糖苷酶在药用资源生物转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6.
柿果实采后软化过程中细胞壁组分代谢和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柿果实采后果胶酯酶活性迅速上升,其活性与果实硬度的下降呈明显的负相关。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增加缓慢,但其活性与果实硬度的下降无明显相关性。β-半乳糖苷酶活性迅速增加,其活性与果实硬度的下降呈明显的负相关。纤维素酶活性呈逐渐上升趋势,与果实硬度的下降也呈明显的负相关。伴随着细胞壁水解酶活性的增加,果实原果胶和纤维素含量迅速下降,而水溶性果胶含量则迅速上升。柿果刚采收时细胞壁结构完整,3d后细胞壁中胶层基本被溶解,甚至初生壁也局部发生降解。  相似文献   
77.
25-O-乙酰升麻醇-3-0-β-D-木糖苷对HepG2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环菠萝蜜烷三萜化合物25-0-乙酰升麻醇-3-0-β-D-木糖苷对肿瘤细胞HepG2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细胞毒作用机制。利用人低密度cDNA microarray研究细胞基因表达的改变,发现9个表达改变基因,6个下调,3个上调。结论表明25—O-乙酰升麻醇-3—0-β-D-木糖苷对HepG2细胞的细胞毒性与MAPK等信号传导途径相关。  相似文献   
78.
噬菌体裂解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噬菌体裂解酶是双链DNA噬菌体所特有的细胞壁水解酶。研究表明,所有噬菌体裂解酶在结构上具有相似性,即含有2个结构域:比较保守的N端催化区和差异较大的C端特异性结合区。裂解酶的高亲和性与种属特异的细胞壁糖基有关,而后常常是细菌存活的必要成分。所以,细菌难以产生对裂解酶的抗性。本简要综述噬茵体裂解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9.
为了探讨UV-B辐射引起的Rubisco含量降低的可能机制,研究了两个绿豆品种(秦豆-20和中绿-1)幼苗在UV-B辐射下叶片Rubisco含量、蛋白水解酶活性和H2O2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UV-B辐射显著加速了两个绿豆品种幼苗叶片H2O2含量和蛋白水解酶活性上升,使Rubiscco含量下降.秦豆-20品种在UV-B辐射下H2O2含量和蛋白水解酶活性的上升程度明显大于中绿-1,相应其Rubisco含量的下降程度也大于中绿-1.抗坏血酸处理能明显降低UV-B辐射下两品种幼苗叶片H2O2含量,同时明显抑制蛋白水解酶活性的上升及Rubisco含量的下降.结果说明UV-B辐射诱导Rubisco含量的降低可能通过提高H2O2水平从而加强蛋白水解酶系统的活化而加速了Rubisco的降解.  相似文献   
80.
星状凤毛菊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采用各种填料的色谱柱层析方法从药用植物星状凤毛菊(Saussurea stella Maxim)的全草中分离纯化出15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将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鉴定为2-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1)、3-(3-甲氧基苯基)丙烯醛(2)、松脂素-4′-O-β-葡萄糖苷(3)、胡萝卜苷(4)、木犀草素(5)、金合欢素(6)、洋芹素(7)、日本椴苷(8)、3′-甲氧基木犀草素-7-O-β-葡萄糖苷(9)、洋芹素-7-O-β-葡萄糖苷(10)、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11)、山奈素3-O-α-L-鼠李糖苷(12)、槲皮素-5-O-β-葡萄糖苷(13)、4′-甲氧基槲皮素-5-O-β葡萄糖苷(14)和3-甲氧基山奈素-6-O-β葡萄糖苷(15)。其中化合物1~5、9~10和13~15是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