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0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氮高效利用基因型大麦的物质生产与氮素积累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亿  李廷轩  张锡洲  戢林 《生态学杂志》2014,25(7):1971-1978
通过土培盆栽试验,研究了22份大麦材料在低氮(125 mg·kg-1)和正常氮(250 mg·kg-1)处理下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基因型差异,探讨氮高效大麦干物质生产与氮素积累特性.结果表明: 大麦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基因型差异显著.低氮处理下籽粒产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及氮素收获指数的最高值分别是最低值的2.87、2.92、2.47倍;氮高效基因型大麦籽粒产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均显著大于低效基因型,低氮处理下高效基因型3个参数较低效基因型分别高82.1%、61.5%和50.5%.氮高效基因型大麦各生育期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优势明显,干物质积累高峰出现在拔节-抽穗阶段,氮素积累高峰出现在拔节前;低氮处理下高效基因型典型材料DH61、DH121+的干物质量较低效基因型典型材料DH80分别高34.4%、38.3%,氮素积累量较DH80分别高54.8%、58.0%.供试大麦干物质和氮素的阶段性积累量对籽粒产量的影响为拔节前最大,且低氮处理下贡献率最高,分别为47.9%和54.7%;而干物质和氮素的阶段性积累量对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影响在抽穗 成熟阶段最大,其次是播种-拔节阶段,低氮处理下这两个阶段的贡献率分别为29.5%、48.7%和29.0%、15.8%.氮高效基因型大麦在各生育期的物质生产和氮素积累能力强,低氮处理下优势较为明显,能够提高拔节前干物质生产和氮素积累能力,并协同提高大麦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2.
氮素形态对小麦花后不同器官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酰胺态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花后根系、旗叶和籽粒内源激素IAA、GA3、ABA和ZR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不同器官的内源激素含量对3种氮素形态的响应不同。氮素形态调节籽粒灌浆是通过根系、旗叶和籽粒中内源激素的协同作用而实现的。酰胺态氮与硝态氮处理相比,小麦花后5~15 d,旗叶GA3含量、籽粒IAA和ABA含量较高,籽粒灌浆速率(Grain-filling rate, GFR)较高;花后15~25 d,根系GA3含量、旗叶IAA和GA3含量、籽粒ABA含量较高,籽粒IAA含量较低,GFR较低。铵态氮与硝态氮处理相比,小麦花后5 d,籽粒ZR含量较高;花后15 d前后,籽粒IAA、ABA含量较低,GFR较低;花后20~25 d,根系ZR、GA3含量较低,旗叶IAA、GA3含量较低,ABA含量较高,籽粒ABA、GA3含量较低,IAA含量较高,GFR较高。铵态氮比硝态氮处理的小麦籽粒粒重显著增加。铵态氮和酰胺态氮处理比硝态氮处理增产显著。建议在‘豫麦49’施肥时,使用铵态氮或酰胺态氮并配施硝化抑制剂。  相似文献   
53.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外界环境因子对对虾行为习性影响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光、水流和潮汐、溶解氧、底质及水温等环境因子对对虾摄食、运动、产卵、蜕皮及潜底和浮现等行为习性的影响,并探讨了对虾对环境因子变动的行为调节.提出了对虾行为生态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即对虾的行为习性和疾病传播间的关系、对虾的行为习性对养殖生态系统的影响和高密度工厂化养殖环境对对虾行为特征的综合影响等.  相似文献   
54.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不同恢复和重建措施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采取4种不同恢复和重建措施对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进行了13年的生态治理研究.结果表明,喀斯特严重石漠化区(对照)植物多样性极低,土壤肥力极差,生态环境极为恶劣;改为花椒种植或多种乔-灌-藤混交种植后,植物多样性明显增大,土壤质量得到一定程度恢复,生态系统朝着良性循环方向发展;采取封山育林措施后,林下植被层和群落多样性恢复得最快,林地土壤质量得到较快的恢复;保留较好的喀斯特次生林中植物多样性较高,土壤质量最好.采用合适的生物措施,辅以必要的工程措施,是促进严重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重建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5.
氮肥对棉田主要害虫种群密度及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2年的田间研究,分析了3种不同施氮水平对棉花主要害虫棉玲虫、棉蚜种群动态、棉花蕾铃脱落及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的棉田棉铃虫和棉蚜数量比对照田要高,但它们之间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的水平。不同年份对棉铃虫种群密度有显著影响,但对棉蚜种群没有显著影响。蕾花期施肥可减轻棉铃虫为害造成的花蕾脱落和自然脱落,增加有效铃数和产量,但增加量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6.
甘蓝型油菜籽粒着生密度及其相关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角果内籽粒着生密度影响每果粒数,对油菜产量有直接或间接影响。本研究以不同遗传背景和地理来源的213份甘蓝型油菜品种(系)构成的自然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芸薹属60 K Illumina Infinium SNP芯片进行群体结构、亲缘关系以及连锁不平衡分析;然后基于最优模型对籽粒着生密度及其相关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GWAS)分析。通过GWAS分析,共检测到10个SNP位点与籽粒着生密度及其相关性状关联。其中与籽粒着生密度关联的标记有2个,表型贡献率分别为9.49%和11.17%;与角果有效长关联的标记有6个,单个位点可解释9.81%~12.17%的表型变异;与每果粒数相关联的标记有2个,分别解释10.44%和10.87%的表型变异。通过分析关联SNP位点的LD区间的基因信息,筛选出16个与籽粒着生密度及其相关性状有关的候选基因,其中KMD4和UGT76C2基因与细胞分裂素的调控有关;AGL104和ADC2基因参与种子的形成过程;MCCB、NGA2和MATE等基因参与侧生器官的生长发育过程,它们的异常表达会导致一些侧生器官的变异。ADC2和UGT76C2两个候选基因可能对籽粒着生密度和每果粒数一因多效性。  相似文献   
57.
水稻异源三聚体G蛋白系统中的非典型γ亚基GS3,是一个控制籽粒大小的主效数量效应基因座,在调节籽粒大小中发挥负调控因子的功能。BioID(proximity-dependent biotin identification)为邻近蛋白标记技术,其工作原理是生物素连接酶能使其周围的蛋白带上生物素,同时生物素又能和链霉亲和素紧密结合,所以能够利用链霉亲和素偶联的磁珠富集目标蛋白。该技术具有灵敏、高效和周期短等特点,为筛选互作蛋白提供了新方法。为了解析GS3的蛋白调控网络,该研究以水稻原生质体为材料,采用BioID技术对GS3在水稻中的互作蛋白进行了筛选。Western-blot结果表明:融合蛋白Bir AG-GS3在原生质体中成功表达并生物素化GS3邻近蛋白。使用链霉亲和素磁珠富集生物素化后的蛋白,并进行蛋白质谱测序,获得了与GS3邻近的可能存在直接或间接互作的蛋白。将获得的蛋白进行功能富集与注释,并构建蛋白-蛋白互作网络。对部分蛋白进行了BiFC验证,发现GS3可能与ICL、PPDK、RPN7和RH15发生相互作用,涉及能量代谢的调节、种子淀粉物质的储存、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以及凋亡途径等生物过程。  相似文献   
58.
王冰心  赵俊晔  石玉  于振文 《生态学杂志》2018,29(11):3625-3633
为了研究麦田用微喷带灌溉的适宜带长,2015—2016和2016—2017两年度以‘济麦22’为材料,设置了带宽80 mm微喷带下带长为60 m (T1)、80 m (T2)和100 m (T3) 3个处理的试验,试验小区长度等于带长,试验小区内沿灌溉方向每20 m为一个取样区段,依次命名为A、B、C、D、E,分析不同带长微喷带灌溉对麦田土壤水分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年度不同处理A区段拔节期、开花期灌水后0~4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为T123,B区段为T1、T23,C区段为T1>T2、T3,D区段为T2>T3;各处理区段间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变异系数为T123.2)不同处理A、B区段小麦开花后20、30 d的叶面积指数和冠层光截获率、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均无显著差异,C区段上述指标为T1>T2、T3,D区段为T2>T3;不同处理开花后20、30 d叶面积指数、冠层光截获率及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为T1>T2>T3,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为T1、T2>T3.3)不同处理A、B区段籽粒产量均无显著差异,C区段为T1>T2、T3,D区段为T2>T3,整畦籽粒产量为T1、T2>T3.4)两年度不同处理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为T1、T2>T3,灌溉水利用效率为T1>T2>T3.综合考虑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本试验条件下带宽80 mm、带长60 m的处理(T1)是节水高产的最优处理,带长为80 m的处理(T2)是较优处理.研究结果可为山东省小麦利用微喷带进行节水高产灌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9.
60.
香烟烟雾水溶物诱发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香烟烟雾水溶物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诱变作用,结果表明, 上述水溶物能够引起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发生敏感性变化,提示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可作为一种香烟遗传毒理学检垛方法使用。此外,还对使用该方法的意义以及添加VE对香烟烟雾水溶物微核率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