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NCBI数据库中搜索已知多黏类芽孢杆菌基因组中分别编码Fusaricidin合成酶3个NRPS功能区段的核苷酸保守序列,利用Primer5.0软件设计3对引物,对供试的95个细菌菌株进行PCR检测,筛选到1株阳性菌株T99,其3对引物扩增产物的测序结果表明,所得3个功能片段核苷酸序列与多黏类芽孢杆菌SC2和M1的Fusaricidin合成酶基因序列的一致性分别为99%、97%和99%,说明菌株T99基因组中具有Fusaricidin合成相关功能基因.结合形态特征及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的结果,将菌株T99鉴定为多黏类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42.
高脂喂养合并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不同配方的高脂饲料,以及不同周龄的大鼠对于该模型的造模成功率和模型病变特点的影响.方法 将26只3周龄SD大鼠分为正常一组(N1组)、模型一组(M1组)和模型二组(M2组);26只5周龄SD大鼠分为正常二组(N2组)、模型三组(M3组)和模型四组(M4组).M1组和M3组给予高脂饲料配方一喂养,M2组和M4组给予高脂饲料配方二喂养.4周后,各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STZ溶液35 mg/kg.连续观察大鼠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TC)水平.结果 5周龄SD大鼠的FBG水平在注射STZ后两周即可达到稳定状态,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高脂饲料配方二使大鼠的进食量和体重增加明显,并且成功诱导出胰岛素抵抗( insulin resistance,IR).结论 选取5周龄SD大鼠作为模型动物,并给予配方二高脂饲料喂养,所建立的大鼠模型具备2型糖尿病的主要特征,是值得推广的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3.
普城沙雷氏菌(Serratia plymuthica)G3是小麦内生菌,通过合成硝吡咯菌素(Pyrrolnitrin,PRN)抑制植物病原菌。PRN是色氨酸衍生物,通过抑制病原菌呼吸链电子传递系统而具有抗生作用。已报道在假单胞菌和布氏杆菌属中PRN生物合成由prnABCD操纵子控制,需要4个酶PrnA-D顺序作用。而在沙雷氏菌中PRN生物合成还较少有研究。通过基因替换、同源重组策略,构建了G3菌株prnA基因缺失突变体。研究结果表明△prnA突变体不能合成PRN,同时也丧失了对板栗疫病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的拮抗活性,证明prnA基因也是S.plymuthica合成PRN所必需的;也为进一步鉴定抗生素PRN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4.
金属硫蛋白(Mt)是科学家margoshes和vallee发现的,它是一种低分子量,富含半胱氨酸可结合重金属的蛋白质.与调节细胞生长与增殖的金属调节蛋白有关,分布在哺乳动物组织器官中.人们为了能清肿瘤产生的过程,尝试了各种生物标记物,例如,癌基因、p53抑癌基因、waf1蛋白质、多育细胞核抗原、端粒转移酶、小随体标记物.人们发现在人类各种肿瘤中都有分泌Mt,因此它也可以作为生物标记物.人们对Mt的检测是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将肝切片放置在用石蜡密封的冷丙酮中保藏,用抗生物素蛋白链菌素免疫过氧化物酶的方法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45.
一株竹黄无性型菌株液态发酵产竹红菌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野生竹黄子座中分离获得能产生竹红菌素的无性型菌株ZH-5-1,经液态发酵培养及摇瓶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葡萄糖30g/L,蛋白胨5g/L,NaNO3 10g/L,KCl 1.5g/L,MgSO4 1.5g/L,KH2PO4 2g/L,pH 值6.0,装液量100/250 mL(V/V),接种量10%(V/V),培养温度28℃,摇床转速130 r/min,培养周期96h.  相似文献   
46.
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M18是促进植物生长的根际细菌,能产生吩嗪1羧酸(PCA)和藤黄绿菌素(Plt)两种不同的抗生素抑制植物病原菌,保护植物免受病害。运用PCR方法,从M18基因组中,扩增出rsmA基因部分片段,并以该片段为探针,从M18的基因组柯斯文库中筛出阳性克隆,切取带有rsmA基因及两侧序列的15kb片段,中间插入编码Kmr的DNA片段,获得rsmA-体外突变体。运用同源重组剔除技术,构建了M18菌株的rsmA突变株M18R-。突变株M18R-生物合成Plt的能力比野生型M18提高4倍,但是,PCA产量仅为野生型的20%。研究结果表明,全局性调控基因rsmA可能通过不同的机制区别性地影响Plt和PCA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47.
竹黄菌固态发酵竹红菌素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了竹黄菌固体发酵培养生成竹红菌素过程中培养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竹黄菌生长及竹红菌素生成适宜的温度、pH分别为26℃、5.5—6。最佳的培养基物料厚度为5cm左右。固态发酵过程中最适的水份含量为50%。玉米粉是一种适宜的培养基基本组成。在以上发酵条件下竹红菌素产量为4mg/kg。  相似文献   
48.
尼日利亚菌素高产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琳  黄为一   《微生物学通报》2002,29(4):59-62
通过对致死率和正负突变率的测定,确定了紫外线、亚硝酸、紫外线加吖啶橙3种诱变方式对吸水链霉菌NND-52的29号菌株进行诱变处理的合适剂量,并采用复合诱变得到了一株脱葡萄糖阻遏的高产菌株A19,其尼日利亚菌素的摇瓶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28%。传代结果表明,在传代的同时结合自然分离,可以保持稳定的产抗特性。  相似文献   
49.
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和芽孢杆菌对美洲斑潜蝇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阿维菌素对美洲斑潜Liriomyzasativae蝇幼虫防效较好 ,优于伊维菌素对美洲斑潜蝇的防效 ,可较好地控制美洲斑潜蝇幼虫的危害 ,而Btg,Bti,Bs不宜单独用于防治美洲斑潜蝇幼虫。阿维菌素用量为 0 2 7,0 3 6,0 45g (a .i.) 667m2 时 ,对美洲斑潜蝇幼虫防效第 7d校正防效为 65 %左右 ,施药后第 1 1d校正防效为 85 48%~ 99 0 5 % ,施药后第 1 5d校正防效为 90 94%~ 99 89%。伊维菌素 0 5g (a .i.) 667m2 施药后第 3 ,7,1 1d校正防效分别为 61 67% ,90 5 3 % ,90 93 % ,伊维菌素 0 2 5g(a i ) 667m2 相应防效为 5 7.71 % ,84 68% ,85 83 %。Btg ,Bti,Bs施药后第 3 ,7,1 1d校正防效为 3 3 88%~ 5 5 5 4%。  相似文献   
50.
竹红菌素产生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通过多点采集、反复筛选,从野生竹黄子实体中筛选出1株产北醌类光敏色素的真菌。通过对菌株的个体形态特征、菌落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结合其显微结构特征最终鉴定为竹黄菌(Shiraia bambuscol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