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饲用纤维素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养殖业突飞猛进的发展 ,饲料行业面临资源短缺的状况愈来愈突出。然而 ,地球上最为丰富的可更新资源——纤维素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 ,如何成功地开始这一资源作为饲料原料 ,已显得尤为迫切。纤维素酶种类繁多 ,来源很广。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其结构和功能相差很大。由于真菌纤维素酶产量高、活性大 ,故在畜牧业和饲料工业中应用的纤维素酶主要是真菌纤维素酶。目前 ,利用纤维素酶降解纤维素达到其有效利用的方法 ,已成为国内外营养学家极为关注的课题。为此 ,本文就纤维素酶的特性、功能及研究现状作一综述。1 纤维素酶的种类自然…  相似文献   
12.
野生Lu草的生态效应及利用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Lu草的生长特点、生态效应、营养成分及饲用价值,对野生Lu草利用和在荒沟荒坡规模开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构树: 一种新型木本模式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献军  沈世华 《植物学报》2018,53(3):372-381
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属于桑科(Moraceae)构属(Broussonetia)多年生乔木, 是一种具有重要价值的多功能树种。构树叶可做蛋白饲料, 树皮是造纸的优质原料, 根、茎、叶、果实及种子均可入药。构树具有分布广和适应性强的特性, 其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迅速, 雌雄异株, 严格异交, 世代周期短, 后代种子数量大, 株型多样, 基因组紧凑, 易转化, 表型性状和遗传多样性丰富, 可以作为研究木质素和纤维素合成、黄酮类和氮代谢、异形叶形成、植物性别分化机制以及植物抗性和环境适应性进化等植物学领域重大关键问题的模式材料。该文重点阐述构树作为模式植物的主要依据, 简要介绍构树的研究进展, 并对今后构树的研究框架进行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14.
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 )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麻疯树属(Jatropha L. )植物,果实含油量高,种仁含油量在60%左右,可用于加工提炼优质生物柴油,以替代日益紧缺的石油能源~([1-2]).近年来,由国家科学技术部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开展的绿色扶贫项目中,麻疯树已经在中国石漠化最为严重的贵州、四川及云南等省区试种成功.麻疯树全株有毒,其种子、树皮、叶、根和乳汁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可作为医药和生物农药资源;其种子加工后残留的油饼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可作为优质肥料,经脱毒后也可作为饲料~([3]).  相似文献   
15.
谷硕  陈小姝  朱鹤  王琦  李玉 《菌物学报》2011,30(4):580-586
在黏菌个体发育研究的培养过程中,经常发生原质团不能转变为孢子果的情况,使个体发育停留在营养生长阶段,利用液体发酵和有饲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获得的绒泡菌属黏菌原质团进行了孢子果的诱导。在饥饿条件下,通过对光照和温度的调节,获得了绒泡菌属黏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形成孢子果和菌核的最佳条件。在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中获得全白绒泡菌孢子果的最佳培养条件分别为:24℃、6,000lx光照和20℃、6,000lx光照;获得扁绒泡菌孢子果的最佳培养条件分别为:26℃、6,000lx光照和20℃、6,000lx光照。淡黄绒泡菌Physarum melleum在固体培养基上既可以获得孢子果也可以获得菌核,最佳培养条件分别为:26℃、6,000lx光照和22℃、3,000lx光照;在液体培养基中只能形成菌核,条件为:22℃、6,000lx光照。  相似文献   
16.
分离纯化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原生野生饲用黄芪根瘤菌,为优良菌株的筛选提供种质资源.采用纯培养法从该地区部分饲用黄芪植物根瘤中分离纯化根瘤菌;通过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确定菌株的系统发育地位;通过测定菌株的耐盐性、初始pH生长范围及生长温度范围来分析饲用黄芪根瘤菌的抗逆性.从青...  相似文献   
17.
从古到今话高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国的高粱栽培至少有两千年历史。古人种高粱主要是为了食用,后来,高粱的用途逐渐增多,并出现食用、酒用、糖用、饲用、帚用等不同品种类型。在长期的种植过程中,中国农民积累了丰富的高粱栽培和利用经验。高粱也因其抗逆性出色、生命力顽强等独特品格,而被人们赋予一定的文化意  相似文献   
18.
鸡眼草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探究不同蛋白饲粮对蜜蜂生长发育代谢的影响进而指导养蜂生产实践,试验选取刚出房的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270头,分为3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头工蜂,分别饲喂3种饲粮。对照组饲粮:蜂蜜∶蔗糖粉=1∶3;试验组A饲粮:花粉∶蜂蜜∶蔗糖粉=5∶1∶6;试验组B饲粮:蜂粮∶蜂蜜∶蔗糖粉=5∶1∶6。在纱笼内进行室内喂养,观察记录蜜蜂7 d内的存活情况;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方法检测试验组A与B饲粮对饲喂5日龄蜜蜂的代谢差异,对数据进行模式识别分析,筛选鉴别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饲喂试验组B饲粮的蜜蜂比试验组A蜜蜂存活时间显著增长(P<0.05);代谢组数据显示试验组A和B明显分离,共鉴定出15个差异代谢物,包括氨基酸、维生素、糖类等,其中11个差异代谢物下调,4个差异代谢物上调;代谢物通路分析差异显著有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通路,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通路,赖氨酸降解通路、戊糖磷酸通路(P<0.05)。说明在纱笼等特殊环境中,工蜂饲粮不可直接加入花粉,按照蜂粮∶ 蜂蜜∶蔗糖粉=5∶1∶6的比例混合制成的人工饲粮更适合蜜蜂生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使用抗生素的副作用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出台相应政策来控制抗生素的使用。但是由于养殖行业的迅猛发展,养殖密度加大,养殖动物病害发病的风险提高,急需可替代抗生素的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产品。微生态制剂作为一种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在养殖行业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饲用微生态制剂产品研发的深入,现代生物技术在提升微生态制剂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PCR、核酸分子杂交、基因工程以及组学等技术已应用于微生物菌种鉴定、基因改良、作用机理等研究中。本文对饲用微生态制剂的研发现状进行了阐述,并综述了现代生物技术在饲用微生态制剂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