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7篇
  免费   735篇
  国内免费   2282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333篇
  2022年   291篇
  2021年   268篇
  2020年   293篇
  2019年   318篇
  2018年   187篇
  2017年   226篇
  2016年   257篇
  2015年   251篇
  2014年   298篇
  2013年   223篇
  2012年   324篇
  2011年   348篇
  2010年   297篇
  2009年   356篇
  2008年   340篇
  2007年   270篇
  2006年   280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191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6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凝血酶和ADP刺激血小板肌动蛋白的聚合,腺苷、5′-氯-5′-脱氧腺苷及2′-脱氧腺苷抑制凝血酶和(或)ADP诱导的肌动蛋白聚合;腺苷和5′-氯-5′-脱氧腺苷对磷脂酰肌醇的磷酸化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效应关系;腺苷对凝血酶刺激的血小板中肌醇二磷酸的生成有抑制作用。本实验提示腺苷及其类似物对肌动蛋白聚合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它们对肌醇磷脂转换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52.
本文报导了胰腺提取物中两种可被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磷酸化的热稳定蛋白。SDS-PAGE测定其表观分子量分别为17.7kD和6kD。经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磷酸化后,其最大磷酸参入量为8.8μmol/g蛋白。同时磷酸化作用导致17.7kD蛋白在SDS-PAGE中迁移率发生变化。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各种阳离子对磷酸化的影响,并对此两种蛋白可能具有的生理功能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3.
三唑磷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有机磷杀虫剂,该药物在自然水体中的残留可对非靶标生物产生潜在威胁,文章旨在探究三唑磷对斑马鱼的毒性效应。研究将3月龄雌性斑马鱼(Danio rerio)持续暴露于环境相关浓度的三唑磷(10μg/L) 21d,然后与健康雄鱼自然受精产卵;通过测定雌鱼生殖力、亲代与子代的氧化应激及子代胚胎发育相关指标,评估三唑磷对亲代雌鱼及其子代的毒性效应。主要研究结果:亲代雌鱼经10μg/L三唑磷暴露后,产卵量显著提高(P<0.05),肝脏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显著降低(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羧酸酯酶(CarE)活性均显著增强(P<0.05);所产子代胚胎受精率、受精卵直径、胚胎心率和初孵仔鱼体长均显著降低(P<0.05),仔鱼畸形率显著增加(P<0.05),孵化率无显著性差异;仔鱼AChE与SOD活性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 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 GPx与GST活性显著降低(P<0...  相似文献   
54.
利用蛋白质内源荧光和酶活性两种信号以及荧光偏振,HPLC和停流等方法研究了盐酸胍诱导的α淀粉酶去折叠与重折叠的平衡转变和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α淀粉酶去折叠与重折叠是两个不同的过程;变性与复性过程中可能伴有聚集体生成;去折叠与重折叠均为双相过程,重折叠大约始于2秒之后。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索HBV感染所致肝纤维化小鼠模型形成条件及表型分析。方法 以18只CBA/CaJ小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和实验组(n=14),实验组按照每只2μg的剂量、通过高压水动力方法进行尾静脉注射cccDNA,对照组注射等体积PBS,转染68周后采样。通过qPCR方法检测肝中HBV DNA及HBV cccDNA,ELISA方法检测血清HBsAg、HBeAg,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中HBsAg、HBcAg,用一代测序法检测HBeAg+/HBsAg-及HBeAg-/HBsAg+组织DNA基因测序,生化分析ALT和AST,HE染色、天狼星染色及Masson染色分析肝组织病理。结果 实验组中,100%的小鼠HBV-DNA拷贝数高于1000 copies/mL;小鼠肝组织cccDNA拷贝数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42.9%的小鼠血清HBsAg和HBeAg呈阳性;60%的小鼠肝HBsAg呈阳性和26.7%的小鼠肝HBcAg呈阳性;HBeAg-/HBsAg+...  相似文献   
56.
本文介绍了与变形链球菌致龋过程有密切关系的该菌菌体分子——脂磷壁酸的提取和纯化方法。  相似文献   
57.
甲烷作为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是典型的可再生清洁能源,也是碳循环中的重要物质组成。大气中约74%的甲烷由产甲烷古菌和其他微生物的互营产生,种间电子传递(interspecies electron transfer, IET)是微生物菌群降低热力学能垒、实现互营产甲烷的核心过程。IET可分为间接种间电子传递(mediated interspecies electron transfer,MIET)和直接种间电子传递(direct interspecies electron transfer, DIET)两种类型,其中MIET依赖氢气、甲酸等载体完成电子的远距离传输,而DIET则依赖导电菌毛、细胞色素c等膜蛋白,通过微生物的直接接触实现电子传递。本文将从IET的研究历程出发,从电子传递机制、微生物种类、生态多样性等方面对微生物互营产甲烷过程中的两种IET类型进行比较,最后对未来待探索的方向进行展望。本综述有助于加深对微生物互营产甲烷过程中IET的理解,为解决由甲烷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等生态问题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8.
李哲  李璇  崔婷婷  任云 《微生物学报》2023,63(9):3560-3573
【目的】本文借助基因编辑技术在具有生物防治潜力的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中敲除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编码基因TvRpd3,来研究TvRpd3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在提高木霉病原菌拮抗能力中的作用。【方法】利用融合PCR和同源重组策略构建了TvRpd3基因缺失的突变菌株,通过对峙培养、表型观察、免疫组化检测、代谢组学分析等系统比较TvRpd3基因敲除前后菌株的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水平、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病原菌拮抗能力以及田间防治效果等。【结果】与野生型菌株相比,缺失TvRpd3基因的木霉工程菌(?TvRpd3)对多种病原菌表现出了更强的对峙抑制效果,其所产的发酵液对小麦白粉病、烟草黑胫病和番茄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分别提高了62.27%、57.45%和70.71%。同时,敲除TvRpd3基因也显著改变了木霉工程菌所产次级代谢产物的种类和产量,抗生性物质的产量大幅提高。【结论】绿色木霉TvRpd3基因及其介导的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在提高绿色木霉生物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9.
60.
无瓣海桑是广西从自治区外引进的外来红树林树种,采用定量化算法精确估算无瓣海桑地上生物量对红树林生态修复以及海洋蓝碳监测提供经验和方法。论文以广西茅尾海自然保护区无瓣海桑红树林为研究对象,以野外实测无瓣海桑红树林地上生物量数据和Sentinel-1/2卫星提取的后向散射数据、波段数据、植被指数数据和纹理指数数据为数据源,通过分析各遥感因子与实测红树林地上生物量之间的重要性关系,采用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机器学习算法对比了不同的变量组合对模型精度的影响,最后基于优选的变量组合反演了无瓣海桑红树林的地上生物量。结果表明:(1)研究区无瓣海桑红树林实测树高范围为1.55—13.58m,平均值为8.37m,胸径范围为0.7—41cm,平均值为15.62cm;(2)通过XGBoost算法优选的21个特征变量组合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其模型在测试阶段R2=0.7237,RMSE=21.70Mg/hm2。XGBoost算法反演研究区无瓣海桑地上生物量介于19.14—138.46Mg/hm2之间,平均值为51.92Mg/h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