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2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应用透射电镜对矮生菜豆的游离核胚乳、胚乳细胞及珠被绒毡层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揭示了胚乳细胞化过程中自由生长壁的形成方式。实验表明,在游离核胚乳中存在大量有被小泡,胚乳游离核的外层核膜发生明显外突并以出芽的方式产生有被小泡。初始胚乳细胞壁为自由生长壁,大量有被小泡融合于自由生长壁末端使之不断延伸并产生分枝。与珠被绒毡层相邻的胚乳细胞产生发达的壁内突,具有传递细胞特征;在这些细胞中出现大量的核糖体及粗糙内质网,表现现高度的合成活性。  相似文献   
102.
103.
对采自中国吉林省及内蒙古部分地区的红菇属真菌标本进行研究,确认3种为中国新记录种:橙焰红菇Russula aurantioflammans Ruots., Sarnari&Vauras,蜜红菇Russula melitode Romagn.,拉汗帕利红菇Russula lakhanpalii A. Ghosh, K. Das&R.P. Bhatt。详细描述了形态特征并绘制形态线条图。通过宏观形态特征和ITS序列的对比证实了形态学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4.
中国红菇属种类及其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系统的文献收集,汇总了中国红菇属(Russula Pers.)真菌的179个名称记录,并对其生境、用途及分布或分类进行了简述。文献调查表明,红菇属种类广泛分布于中国30个省区。在已报道的红菇属名称记录中,有效名称有159个,包括148种、9变种和2变型,其中新名称1个、新拟汉名8个,无效或不合格名称10个,错拼名称8个,存疑种3个,中国特有种13种,一些种类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05.
<正>每当雨季或夏季来临,山野之间会长出各式各样、形形色色的蘑菇。野生蘑菇因其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深受人们喜爱,故常被誉为"山珍"。我国不少地区的民众都有着采食野生蘑菇的习惯,如牛肝菌、松茸、鸡枞、乳菇、红菇等都是餐桌上的美食。然而人们在享受大自然馈赠的同时,也经常会因误食毒蘑菇而导致中毒。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和2011年的数据统计显示,毒蘑菇中毒占食物中毒事件的比例分别为22.73%、11.64%,因误食有毒蘑菇死  相似文献   
106.
基于国际冻原计划(ITEX)模拟增温效应对植物影响的研究方法,设置温度梯度从物种个体水平研究各功能群主要植物种生长特征与地表温度的相关性,以探讨全球变暖背景下,矮嵩草草甸不同功能群植物种生长特征对地表温度升高的响应。结果显示:(1)莎草科功能群黑褐苔草的高度与地表温度呈线性关系(P<0.01),而分蘖数、叶片数与地表温度呈二次函数关系,但不显著;矮嵩草的分蘖数、叶片数及高度与地表温度均呈二次函数形式变化(P<0.05)。(2)多年生禾本科功能群垂穗披碱草和草地早熟禾的分蘖数、叶片数、高度均与地表温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P<0.01)。(3)杂类草功能群短穗兔耳草的匍匐茎数与地表温度呈不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而叶片数、高度均与地表温度呈线性相关关系(P<0.01);鸟足毛茛的花蕾数、叶片数、高度均与地表温度呈线性相关关系(P<0.01)。研究表明,不同功能群植物种对地表温度升高的响应是不一致的,地表温度持续升高对禾本科功能群植物种的生长有利,而对莎草科、杂类草功能群植物种均不利。  相似文献   
107.
1植物名称羽扇豆矮生品种‘画廊’(Lupinhis polyphyllus Lindl cv.‘gallery’)。2材料类别种子、根茎。3培养条件种子萌发培养基:(1)MS;生根培养基:(1)MS,(2)1/2MS,(3)MS+NAA0.1mg·L-1(单位下同);增殖培养基:(4)MS+6-BA0.1+NAA0.01,(5)MS+6-BA0.2+NAA0.02,(6)MS+6-BA0.5+NAA0.05。培养基中附加0.6%琼脂和3%蔗糖,pH5.8。  相似文献   
108.
cDNA-AFLP技术是研究基因差异表达的有利工具,广泛用于植物抗病、抗逆和生长发育等研究领域.本研究以cDNA-AFLP技术分离的抗黄矮病小麦与感黄矮病小麦间差异表达片段为对象,利用反向Northern方法,从cDNA-AFLP技术筛选的46个候选抗黄矮病防御基因差异表达片段中,筛选出抗黄矮病相关防御基因片段6个;采用对回收的差异片段进行再扩增(延伸引物再扩增),再与原选扩产物一起进行PAGE电泳分析法,并结合半定量RT-PCR分析法,又验证了候选抗黄矮病相关基因表达片段3个.反向Northern方法以及对回收的差异片段进行再扩增(PAGE再分析法),结合(半)定量RT-PCR分析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验证cDNA-AFLP所筛选出的基因差异表达片段.  相似文献   
109.
冬春季矮岩羊集群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7年10月至12月、2008年11月中旬至2009年1月中旬和2009年3月至5月,采用样线法对四川竹巴笼自然保护区矮岩羊冬春季的集群特征进行了研究,春季共观察到73群451只矮岩羊,冬季共观察到170群1036只矮岩羊。发现春季平均群大小为6.18±5.186,最大群34只;冬季平均集群大小为6.65±4.564,最大群24只;春冬两季矮岩羊集群大小季节性变化不显著(P0.05)。在观察到的矮岩羊中,冬春两季矮岩羊集群都以混合群为主,分别占57.20%和45.20%;与春季相比,冬季混合群和独羊出现频率增高,而春季雌性群和母仔群增多;2-8只的集群冬季109群,春季56群,分别占总群数的64.12%和76.71%;9只以上的集群冬季46群,春季15群,分别占总群数的20.06%和20.55%。说明矮岩羊主要以2-8只的小群为主。冬季雌雄比为1∶0.64;雌幼比为1∶0.77;春季雌雄比为1∶0.72;雌幼比为1∶0.81。  相似文献   
110.
青藏高原不同海拔矮嵩草抗逆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韩发  贲桂英  师生波 《生态学报》1998,18(6):654-659
主要对生长在海拔400m(大坂山),3200m(海北部)和2200m(西宁)的地区同矮嵩草的生理生态适应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生长在3个不同海拔地区的矮嵩草其生长发育和干物质和积累具有明显差异,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植株高度明显变低,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干物质积累减少;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含量增加;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和补偿点提高;光呼吸强度减弱。在花果前期,海拔4000m处植株地上组织的蔗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