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根据形态和分子系统发育证据,描述采自我国西南的新属和新种毛离褶伞Tricholyophyllum brunneum。与离褶伞科其他属不同,该新属的菌盖表皮为毛皮状,菌柄表皮为不连续的毛皮状,有褶缘囊状体,担孢子长椭圆形至圆柱形。  相似文献   
2.
<正>每当雨季或夏季来临,山野之间会长出各式各样、形形色色的蘑菇。野生蘑菇因其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深受人们喜爱,故常被誉为"山珍"。我国不少地区的民众都有着采食野生蘑菇的习惯,如牛肝菌、松茸、鸡枞、乳菇、红菇等都是餐桌上的美食。然而人们在享受大自然馈赠的同时,也经常会因误食毒蘑菇而导致中毒。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和2011年的数据统计显示,毒蘑菇中毒占食物中毒事件的比例分别为22.73%、11.64%,因误食有毒蘑菇死  相似文献   
3.
环柄菇属卵孢环柄菇组(Lepiota sect.Ovisporae)含有一些剧毒的物种。但在中国人们对这些物种认识仍然不足。对采自华中地区中毒现场的标本进行了研究,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发育证据均表明该种是尚未正式记载的物种。文中描述了此新种,即毒环柄菇Lepiota venenata。该种的主要鉴别特征是盖表密被褐色至棕褐色反卷的细小鳞片,担孢子长椭圆形、偶椭圆形或圆柱形;褶缘囊状体窄棒状,盖表鳞片栅栏状,顶端细胞披针形至近圆柱形;具锁状联合。  相似文献   
4.
基于形态学和系统发育研究结果,本研究报道在中国华中和西南地区发现的一个隶属于鹿花菌属鹿花菌亚属的有毒新种——毒鹿花菌。该种在形态上与鹿花菌Gyromitra esculenta十分相似,但毒鹿花菌的囊盘被分化较为明显,外表面几乎由一层栅状细胞排列而成,而鹿花菌的囊盘被基本没有分化。此外,毒鹿花菌通常具有更长的菌柄并生于阔叶林地上。为了准确理解鹿花菌的物种概念,本研究指定了一份采自法国的标本(即HMAS 21460)作为该种的附加模式。  相似文献   
5.
鹅膏属(Amanita)部分物种为重要食用真菌,而另外部分物种则是剧毒的,在我国及其他许多国家,每年都有因误食剧毒鹅膏而导致中毒甚至死亡的事件发生。DNA条形码是用一段或几段短的DNA序列来对物种进行快速、准确鉴定的方法。本研究选取三个候选片段,即核糖体大亚基(nLSU)、内转录间隔区(ITS)和翻译延长因子1-α(tef1-α),使用真核生物通用引物,测试我国已知的7种剧毒鹅膏及2种易混的可食鹅膏,并将欧美分布的但与黄盖鹅膏(A.subjunquillea)亲缘关系密切的绿盖鹅膏(A.phalloides)纳入分析中。nLSU的PCR扩增和测序成功率均为100%,但种内和种间遗传变异偶有重叠。ITS的PCR扩增和测序成功率分别达到100%和85.7%,且具有高的种间变异和低的种内变异。tef1-α的PCR扩增和测序成功率分别达到85.7%和100%,种间和种内遗传分化均高于ITS和nLSU。三个片段的物种分辨率均较高,但与nLSU相比,ITS和tef1-α具有更为明显的barcode gap。鉴于ITS可能会成为真菌界的通用条码,故建议将ITS作为鹅膏属的核心条形码,tef1 α和nLSU作为该属的辅助条形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