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15篇
  免费   1392篇
  国内免费   3845篇
  2024年   134篇
  2023年   419篇
  2022年   484篇
  2021年   524篇
  2020年   531篇
  2019年   475篇
  2018年   415篇
  2017年   416篇
  2016年   401篇
  2015年   435篇
  2014年   648篇
  2013年   470篇
  2012年   587篇
  2011年   646篇
  2010年   599篇
  2009年   568篇
  2008年   699篇
  2007年   562篇
  2006年   480篇
  2005年   426篇
  2004年   475篇
  2003年   422篇
  2002年   370篇
  2001年   378篇
  2000年   290篇
  1999年   283篇
  1998年   219篇
  1997年   249篇
  1996年   213篇
  1995年   232篇
  1994年   202篇
  1993年   161篇
  1992年   145篇
  1991年   152篇
  1990年   113篇
  1989年   99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51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6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ADP核糖基化因子的结构及其功能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DP核糖基化因子(ADP-ribosylation factor,ARF)是Ras基因超家族的成员,它们是大小约20kDa的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ARF最初发现作为霍乱毒素ADP-核糖转移酶的辅助因子共同作用于G蛋白α亚基,促使其ADP-核糖基化。近来人们发现ARF还参与囊泡运输、调节磷脂酶D的活性,在细胞内物质运输和信号转导过程中具有更加重要的生理功能。现就ARF的发现、分类、结构和功能、表达以及生理功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2.
为了解生殖支原体(Mg)潜在的致病性及其脂质相关膜蛋白(LAMPs)诱导人单核细胞(THP-1)凋亡及表达前炎症细胞因子(CKs)的分子机制,用Mg提取的LAMPs刺激THP-1细胞,以ELISA法和RT-PCR方法分析CKs产生和其mRNA的表达。不同试实验组的细胞经AnnexinV联合PI染色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采用EMSA方法检测LAMPs处理的THP-1细胞中核转录因子kappaB(NF-κB)的激活,并分析NF-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yrrolidine dithiocoarbamate,PDTC)对LAMPs处理的THP-1细胞产生CKs的量和其mRNA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LAMPs能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刺激THP-1细胞产生TNF-α、IL-1β和IL-6,且能激活NF-κB诱导THP-1细胞表达CKs的mRNA及发生凋亡,PDTC能显著抑制CKs的mRNA表达水平和细胞凋亡。由于LAMPs能激活NF-κB诱导THP-1细胞表达CKs及产生细胞凋亡,因而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993.
神经营养因子是机体产生的能促进神经元存活、生长、分化的一类多肽或蛋白质分子,其主要功能是促进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最新研究发现,其与免疫系统关系密切,是支气管哮喘发病的重要介质.因此,神经营养因子可能是连接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的一座桥梁.该文介绍神经营养因子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4.
Rho蛋白作为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开关之一,在细胞骨架动态变化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Rho蛋白对细胞骨架动态变化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信号传递过程,涉及到Rho蛋白介导的信号通路中不同效应物间和Rho蛋白介导的多条信号通路间的相互作用。在Rho蛋白介导的信号通路中,上游调控因子、Rho蛋白、效应物在细胞中的正确定位对信号传递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5.
蜘蛛大壶状腺丝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原核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悦目金蛛(Argiope amoena)丝腺SMARTRACEcDNA文库为模板进行RT-PCR,克隆了1条大壶状腺丝蛋白(major ampullate spidroin,MaSp)基因cDNA序列。该条cDNA序列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可区分为两部分(1)富含丙氨酸的片段和富含甘氨酸的片段相间排列构成的重复氨基酸序列区,并且富含甘氨酸的片段中有脯氨酸分布;(2)约1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C末端非重复氨基酸序列区。把MaSp基因cDNA序列亚克隆到质粒pET28b( )中,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28b( )-MaSp,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用IPTG诱导表达。SDS-PAGE、氨基酸组成测定和N末端氨基酸序列测定的结果表明,表达产物为重组MaSp,表达量约为40mg/L。还对C末端非重复氨基酸序列对重组MaSp在水媒介中溶解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6.
转录因子Snail是调控肿瘤细胞迁徙转移的重要调控分子,基于干细胞与肿瘤细胞分子机制的重叠性,提出通过借鉴肿瘤细胞迁移的相关机制以用于提高骨髓基质干细胞向缺氧受损组织迁移能力的假设和研究思路,探讨Snail基因在人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中的转染和表达情况,及转染后对基质干细胞促迁移作用、骨架结构的稳定作用及对无血清培养诱导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细胞体外培养分离纯化人骨髓MSCs,脂质体法将重组表达载体pCAGGSneo-Snail-HA转染MSCs,G418筛选稳定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表面抗原,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转染后MSCs报告基因HA及目的基因Snail表达,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和Western-blot评估细胞迁移能力和检测有关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分子水平变化,荧光染色分析细胞骨架,Sub-G1凋亡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并评估细胞抗凋亡能力。经流式细胞仪选择检测分离纯化扩增MSCs表面分子特点为CD34(-)/CD29( ),Snail及报告基因在转染后MSCs呈阳性表达,Snail质粒转染MSCs(MSCs-Sna)较对照空质粒转染MSCs(MSCs-neo)细胞迁移率增加(P<0.05),PI-3K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Wortmannin能显著抑制此迁移率的增加,无血清培养72h后,MSCs-Sna凋亡率较MSCs-neo低(P<0.05)。经Snail基因转染,MSCs迁移能力、骨架结构的稳定性及在无血清培养环境中抗凋亡能力增加。  相似文献   
997.
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用相关方法获得了大量的数据。如何处理这些数据以及如何将这些数据与其他组学数据结合起来的问题不容忽视。在酶的反应动力学方程中引入“酶量倍数因子”能够解决其中的部分问题。如果反应动力学方程中酶的量发生变化,只需要改变相应的酶量倍数因子的数值。为了观察酿酒酵母糖酵解途径中酶量变化对乙醇浓度的影响,设定了高低两个酶量水平进行计算机模拟,对应的酶量倍数因子分别为10和0.1。基于计算机模拟结果,使用聚类分析方法,12种酶被分为两类。属于第一大类的四种酶ADH、HK、PFK和PDC,均催化不可逆反应。第二大类8种酶中的6种,ALD、GAPDH、GlcTrans、lpPEP、PGI和TIM均催化可逆反应。第二大类中另外两种酶lpGlyc和PK催化不可逆反应。按照这种方法,代谢组和蛋白质组数据能较容易地结合起来对系统作出较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998.
无核葡萄胚挽救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别以‘底莱特’和‘大粒红无核’自交、‘红宝石无核’ב新郁’和‘爱莫无核’ב黑奥林’胚珠为材料进行无核葡萄胚挽救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显示:(1)‘底莱特’自交和‘红宝石无核’ב新郁’胚珠剥胚后萌发率分别为11.4%和10.0%,高于横切胚珠情况下的萌发率(5.5%、0.6%);(2)用Nitsch培养基培养的‘大粒红无核’自交和‘爱莫无核’ב黑奥林’胚珠的胚萌发率分别为9.5%和5.6%,胚状体诱导率分别为6.3%和3.9%,明显高于ER培养基的萌发率。结果表明:剥胚有利于无核葡萄胚的萌发;Nitsch比ER培养基更有利于胚萌发和胚状体诱导;同时,由于杂交亲本染色体倍性的差异导致胚萌发率不同,表现为:二倍体无核自交>二倍体无核×二倍体有核>二倍体无核×四倍体有核。  相似文献   
999.
长江上游四种特有鱼类肌肉营养组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长鳍吻(Rhinogobio ventralis)、圆筒吻(Rhinogobiocylindricus)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的干支流水系,是长江上游的特有种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1]。近年来,由于水域污染、过度捕捞以及生境破碎化等因素,其资源量和渔获量不断下降,渔获规格越来越小,甚至物种生存亦受到威胁,但其市场需求却在不断增加,因此,许多学者在4种鱼类资源保护、人工繁殖和生物学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2]。但是,迄今为止有关其鱼体的营养成分尚无系统的研究报道。本文对上述四种鱼类肌肉的基本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1000.
荒漠植物红砂叶绿素和脯氨酸累积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测定中国境内荒漠植物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主要分布区内21个自然种群407株叶片的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以及不同种群内土壤含水量、可溶性盐分含量、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等土壤理化性状指标,分析了不同自然种群红砂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异特征以及影响其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结果表明:红砂种群间叶绿素含量差异显著.土壤因子对叶绿素合成的影响较气象因子大,而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全磷含量是导致不同红砂种群叶绿素含量出现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红砂脯氨酸含量平均值显著高于盐爪爪、骆驼刺、芨芨草等其它荒漠物种,并且与叶片含水量和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可溶性盐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红砂体内脯氨酸的累积是对干旱盐渍环境的适应性反应,与抗旱性和抗盐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