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3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68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生物降解的调控研究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17  
选用温度、湿度、表面活性剂TW80和CNP比4个因素为调控因子,采用正交法进行周期为150天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30天后,土壤中PAHs的降解率可达44.5~74.6%,60天后,达70.4~93.7%,降解率的不同与调控条件显著相关.在此期间,降解最佳条件为40℃,湿度25%,CNP比为120101,TW80分别为200~500mg·kg-1.实验结束时,土壤中PAHs的降解率达91.2~99.8%.降解的最佳条件是40℃,湿度15%.经R值判别表明,不同时期各因子对PAHs降解影响有所不同.温度对PAHs降解影响较大,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PAHs的生物降解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2.
蚯蚓体内一种纤溶酶原激活剂(e-PA)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为获得一种高效,低廉的溶栓药物,从赤子爱胜蚓(Eiseniafaetida)体内分离纯化出一种可体外激活纤溶酶原从而间接降解纤维蛋白的酶(e-PA).纯化过程包括:粗品的盐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及疏水相互作用层析.该组份是由二个亚基通过疏水相互作用维系在一起的.通过凝胶过滤层析,可测得全酶的分子量为45000;SDS电泳显示大、小亚基的分子量分别是26000与18000;而质谱法测得的大、小亚基的分子量分别为24556.7与15546.6.对大小亚基进行了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显示大亚基不含Lys而小亚基不含Cys.测定了大亚基N端25个氨基酸序列:VIGGTNASPGEIPWQLSQQRQSGSW.并与部分已知蛋白质序列进行了比较.e-PA在纤维蛋白平板上表现有三种不同的纤溶活性  相似文献   
163.
在近年来对中国绒泡菌属粘菌的分类学研究中,观察到许多不寻常和有趣的标本,其中一些与目前已知的绒泡菌均不吻合,形态学研究表明它们是新种。本文报告了3个产自我国东北的绒泡菌属新种,它们是:产自吉林省的环柄绒泡菌Physarumannulipes和青灰绒泡菌Physarumcaesium及产自内蒙古自治区的木生绒泡菌Physarumxylophilum。环柄绒泡菌的孢囊柄具有环带,较为特殊;青灰绒泡菌的囊被有一粉状物质层,但其中的钙含量远低于其它大多数绒泡菌;木生绒泡菌的球形白色的孢囊有柄、群生、直立,具纵皱的柄褐色而不透明,囊基盘状,石灰结较小、多角形或伸长,孢子匀生小疣但一侧色浅。文中对它们进行了形态学描述和讨论,并附有扫描电镜下的特征照片,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  相似文献   
164.
从毛梗希莶的乙醇提取物分到胡萝卜甙和3个二萜类成分,根据光谱和化学证据,3个二萜的化学结构被分别确定为:对映-14β,17-二羟基贝壳杉烷-19-腺梗希莶甙和希莶甙。对映二羟基-16β,17-贝壳杉烷-酸和腺梗希莶甙系首次从毛梗希莶中到。  相似文献   
165.
番茄果实ACC合成酶的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经4步纯化,比活性达20000U/mg蛋白质以上的番茄果实伤诱导ACC合成酶的一些酶学性质。酶反庆最适pH值为9.5;酶在pH8.0下最稳定,pH7.5-10短时间处理不会使酶发生不可逆变性;酶在pH8.0和9.5的Km值分别为23和40μmol/L;根据酶反应不同时间的产物累积量,得出反应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符合函数关系式Vt=V0e^-kt,并根据此式求出酶的半寿期为107min。  相似文献   
166.
毛喉鞘蕊花的微量成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唇形科毛喉鞘蕊花全草的氯仿提取物分离到2个新的微量成分,鞘蕊花戊素和已素。基于光谱分析,鞘蕊花戊素和已 素的化学结构分别鉴定为1α,7β-二乙酰氧基-8,13-环氧-6β羟基勒丹-14烯-11-酮(1)和7β-乙酰氧基-8,13环氧-6β,α-二羟基勒丹-14烯-11-酮(2)。  相似文献   
167.
<正>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冉玉平教授负责的第16期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编号:2015-04-12-063(国)](简称"真菌班")于2015年3月27~31日在蓉成功举行。真菌班分理论授课与实验操作实习两部分,从真菌形态及分类、真菌特征及鉴定,到抗真菌药物、真菌检查,再到各种浅部、深部真菌病的概述、诊断与治疗,涵盖真菌学基础知识和科研前沿,贯穿临床经验与诊治思维。冉玉平教授以《开班致辞:欢迎加入真菌世界》开篇,继而讲授《真菌的分类与命名》《实验室操  相似文献   
168.
169.
目的:探讨去自主神经效应对环肺静脉消融(CPVA)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远期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104 例药物治疗无 效的、有临床症状的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PVA 术。分别于术前、术后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术后每3 个月复查一次动态心电。随访房颤消融成功率(术后3个月无房颤被定义为无复发);并记录动态心电心率变异性(HRV)以反映自 主神经功能。结果:本组研究共104 例患者完成了CPVA术,平均手术次数为(1.35术次数为。变次,成功率为77.9%,共随访(24.27 次数为。变异性个月。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房颤,将患者分为成功组(81例)和复发组(23 例),所有患者CPVA术后的时域和频域各项 参数均显著降低(P<0.01),两组术后心率变异性(HRV) 各项参数均较术前明显降低,成功组患者的SNDD、SDANN、rMSSD、 PNN50、HF、TF、LF、VLF 较对照组患者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CPVA术可使心房出现去自主神经效应,进而增加去神经化 效应,有利于提高其治疗房颤的远期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0.
目的:探讨黄褐斑应用激光联合氨甲环酸、谷胱甘肽及维生素C 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 年6 月~2014 年6 月期 间我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黄褐斑女性患者117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平均分为三组,即激光组、药物组、联合治疗组各39 例。 激光组单纯应用激光治疗,药物组应用氨甲环酸、谷胱甘肽及维生素C治疗,联合治疗组应用激光联合氨甲环酸、谷胱甘肽及维 生素C 治疗。对比三组治疗前后黄褐斑面积及黄褐斑颜色评分、临床疗效及治疗后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治疗后黄褐斑面积及 黄褐斑颜色评分显著低于激光组、药物组及治疗前(P<0.05)。联合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激光组及药物组(P<0.05)。药物组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其他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激光联合氨甲环酸、谷胱甘肽及维生素C 治疗黄褐斑的疗效确切, 可以有效改善黄褐斑面积及颜色,安全性佳,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