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35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正常人耵聍中马拉色菌菌种构成及同一宿主耵聍中菌种是否一致。方法采集45名健康志愿者双侧耵聍,0.1%曲拉通X-100溶解稀释后接种于含菜籽油培养基,生化及形态学方法鉴定到种,同时提取菌种DNA,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做PCR扩增并测序鉴定。结果有44例(97.78%)双侧耵聍中均培养出马拉色菌(共分离出88株菌),菌种构成:糠粃马拉色菌29株(32.95%)、斯洛菲马拉色菌23株(26.14%)、合轴马拉色菌18株(20.45%)、球形马拉色菌11株(12.50%)、限制性马拉色菌7株(7.95%)。44例(88株菌)中双侧耵聍菌种相同者有38例(76株菌)(一致率86.36%)。结论正常人耵聍中马拉色菌菌种分布较广,主要菌种为糠秕马拉色菌。同一宿主双侧耵聍中马拉色菌菌种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道1例发生在双外耳道的曲霉病。方法取双耳耵聍行真菌直接镜检,将耵聍接种到沙堡培养基培养,并对培养出的病原菌进行形态学鉴定和rDNA序列分析。结果耵聍真菌直接镜检阳性,耵聍在沙堡培养基25℃培养长出沙褐色菌落,28℃小培养后光镜及扫描电镜下见分生孢子头呈柱状,顶囊半球形,直径约10μm,小梗双层,两层小梗的长度无明显差别,平行紧密生长在顶囊的上2/3处。分生孢子呈球形,小而光滑。分生孢子梗壁光滑、透明。提取真菌总DNA用PCR方法扩增rDNA序列,测序后登录Gene Bank进行比对,该菌与土曲霉菌株ATCC1012 rDNA序列一致性达100%,鉴定为土曲霉。患者外用4%氟康唑注射液直接滴耳,2次/d,治疗1个月后痊愈。结论确诊1例双外耳道土曲霉病,局部应用氟康唑注射液治疗外耳道曲霉病有效。  相似文献   
3.
<正>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冉玉平教授负责的第16期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编号:2015-04-12-063(国)](简称"真菌班")于2015年3月27~31日在蓉成功举行。真菌班分理论授课与实验操作实习两部分,从真菌形态及分类、真菌特征及鉴定,到抗真菌药物、真菌检查,再到各种浅部、深部真菌病的概述、诊断与治疗,涵盖真菌学基础知识和科研前沿,贯穿临床经验与诊治思维。冉玉平教授以《开班致辞:欢迎加入真菌世界》开篇,继而讲授《真菌的分类与命名》《实验室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道2例由须癣毛癣菌引起的脓癣,并对病发做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及菌体外分泌酶活性测定。方法例1为6岁女孩,表现为头顶部炎性肿块、脓血伴脱发;例2为1岁8个月男孩,表现为头部红斑,无脓肿及脱发。家中分别饲养宠物狗和兔。病发真菌镜检均阳性后做真菌培养、生化鉴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对2例患儿病发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对2株分离的菌株分别进行细胞外分泌酶测定。结果2株菌均鉴定为万博节皮菌(须癣毛癣菌的有性期)。扫描电镜见例1的病发受累毛干表面大量炎性组织碎屑、红细胞、脓细胞及上皮细胞;透射电镜在毛皮质内发现菌体。扫描电镜见例2的受累毛干表面真菌孢子及炎性渗出物;透射电镜见毛发内外菌体。2株菌的外分泌酶主要为碱性磷酸酶、白氨酸芳胺酶、β-葡萄糖甙酶、N-乙酰-葡萄糖胺酶、α-甘露糖甙酶。经口服伊曲康唑胶囊等综合治疗后2例均痊愈,未见不良反应。结论确诊2例须癣毛癣菌所致脓癣,伊曲康唑胶囊等药物联合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5.
报道由须癣毛癣菌引起的儿童头部脓癣1例.患儿为4岁幼女,因头皮部丘疹1个月,脓肿4d就诊.内服青霉素V钾无效.取断发镜检查见发外真菌孢子,培养鉴定为须癣毛癣菌,细菌培养为棒状杆菌.经内服和外用特比萘芬抗真菌,静脉输入头孢噻肟钠联合克林霉素及万古霉素抗细菌治疗,12d后脓肿减轻,细菌培养阴转,但真菌培养仍阳性,继续抗真菌治疗2个月后皮损消退,真菌检查阴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PCR技术比较分离自同一家庭红色毛癣菌病患者的菌株差异性,分析家庭内多发的红色毛癣菌病的致病菌株是家内相互感染,还是家外感染。方法以家庭内多发的皮肤癣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离致病菌株并以传统方法鉴定菌种。再分别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和巢式PCR特异扩增红色毛癣菌的串联重复亚元件(TRSS:TRS-1/TRS-2)产生的指纹图谱分析种内株间有无差异性。结果纳入实验的16株菌分离自8个家庭,用形态学等方法及种特异引物均鉴定为红色毛癣菌。RAPD显示4个家庭内的菌株间有差异性,TRS-1区PCR指纹图谱显示5个家庭内菌株有株间差异,TRS-2区能鉴定出2个家庭内菌株间有差异。综合各方法共区分出6个家庭内的菌株间有带型差异。结论该研究提示家庭内多发红色毛癣菌病从家外途径感染率高于家内感染。TRS-1区PCR指纹图谱对红色毛癣菌的菌株区分度高于RAPD,更适于红色毛癣菌株间分型。结合多种分子分型方法可最大限度发现不同菌株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一 大会盛况空前 第17届国际医学真菌大会卫星会于2009年5月29~31日在北京21世纪饭店成功举行。本次大会由国际医学真菌学会主办,中国微生物学会真菌学专业委员会和北京大学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承办。来自日本、美国、印尼、俄罗斯、韩国、德国、荷兰、阿根廷、巴西、希腊、加拿大、以色列、瑞典、乌兹别克斯坦、英国、澳大利亚、比利时、菲律宾、丹麦、土耳其、苏丹、阿曼、中国香港、中国等24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人参加。  相似文献   
8.
报道临床表现类似脂溢性皮炎的头癣1例。患儿5岁,因头皮丘疹半年、鳞屑增多并脱落半个月就诊。刮取皮屑、病发直接镜检查见菌丝和发内孢子,对鳞屑、病发培养有紫色菌落生长,转种作小培养后光镜下观察见菌丝粗细不一,分隔、分支多,并有不规则突起,间生厚壁孢子多见,鉴定为紫色毛癣菌。经内服和外用特比萘芬治疗3周后痊愈。  相似文献   
9.
真菌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真菌感染因菌种的毒力、感染途径和宿主免疫状态等差异而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临床各科医生都会遇到真菌病患者。真菌病的诊断取决于在病变组织内发现病原真菌成分如菌丝和(或)孢子。从病变组织中分离出真菌是菌种鉴定前提,也是抗真菌治疗的依据。“重视临床、强调菌学”是医学真菌研究的基本思路。真菌学家应该在联系临床与实验室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足癣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言足癣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对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均有较大影响。不合理、不规范的诊断与治疗常导致足癣的治愈率低、复发率高。为规范足癣的诊治,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部分专家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形成以下共识,随着学科的发展其内容将会不断予以修订,以满足中国广大皮肤科医师的需求。1定义足癣(tinea pedis)是指由皮肤癣菌(dermato-phytes)引起的足部真菌感染,主要累及趾间、足跖及侧缘。仅感染足背的皮肤癣菌病称为体癣。足部也可见到非皮肤癣菌的真菌如念珠菌引起的感染,此时应称之为足部皮肤念珠菌病。2病原菌足癣的致病菌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