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4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42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研究了白腐菌及纤维素复合酶对稻草秸秆的协同生物降解。结果表明,利用黄孢原毛平革菌固态发酵稻草秸秆的过程中,LiP和MnP的最大活力可以达到28.3U/g和12.6U/g,同时,秸秆中的木质素能被有效降解,但纤维素、半纤维素降解率较低。添加黑曲霉所产的纤维素复合酶能有效地促进秸秆腐熟程度。在接入白腐菌培养10天后,每克稻草添加3 IU纤维素酶液并酶解48h可以使稻草秸秆中纤维素降解53.8%,半纤维素降解57.8%,木质素降解44.5%,干物质损失46.3%。此时细胞壁出现大范围破损,整个组织变得松散,秸秆完全腐熟。  相似文献   
103.
自噬是细胞内主要的降解途径之一,是一个高度保守的动态过程,对于真核细胞的适应、分化和发育具有重要作用,自噬在白念珠菌中影响着菌株的代谢和毒力,可增强菌体的存活能力。自噬调节失衡与多种疾病相关,需在多个水平受到精确调控,以维持细胞内稳态平衡。白念珠菌的毒力致病与自噬过程中关键转录因子的异常表达调控密切相关。该文主要概括了自噬的主要阶段及相关机制,并说明自噬过程中主要转录因子可能的作用机制,以了解白念珠菌自噬中的转录调控机制,为白念珠菌未来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4.
摘要 目的:观察腰痹通胶囊与布洛芬缓释胶囊联合用药治疗慢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慢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与C组(各56例),A组给予口服腰痹通胶囊 (3粒/次),3次/d,饭后服药;B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 (300 mg/次),2次/d,饭后口服;C组同时口服腰痹通胶囊和布洛芬缓释胶囊(用法同前),3组均治疗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腰椎治疗评价量表(JOA)评分、血清炎性因子和药物副作用等各项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了研究,没有退出或脱落病例。A组的总有效率为76.79%,B组的总有效率为82.14%,C组的总有效率为96.43%,经统计学分析,AB两组之间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C组与A组或B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的VAS、ODI、JOA评分在治疗前后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C组治疗后的相关评分优于其他两组(P<0.05)。C组患者治疗后的炎性因子包括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A组、B组(P<0.05)。A组的药物副作用最少,B组的药物副作用最多,A组和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腰痹通胶囊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治疗慢性腰痛的疗效明显优于这两种药物单独使用,可缓解患者腰部疼痛,改善腰椎功能,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05.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LB)联合全身麻醉对肾移植患者术后血清应激反应和疼痛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9月~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行肾移植手术的患者82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分别为41例。A组给予全身麻醉,B组给予术前超声引导下QLB联合全身麻醉,对比两组静息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自控静脉镇痛中的舒芬太尼使用量、有效按压次数,对比两组术后血清应激反应和疼痛相关指标变化,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术后6 h、12 h、24 h、48 h静息VAS评分低于A组(P<0.05)。B组自控静脉镇痛中的舒芬太尼使用量少于A组,有效按压次数少于A组(P<0.05)。B组拔管后、术后24 h血糖(Glu)、皮质醇(Cor)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24 h 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及5-羟色胺(5-HT)均升高,但B组低于A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术前超声引导下QLB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肾移植手术患者,可有效减轻疼痛和应激反应,减少自控静脉镇痛中的舒芬太尼使用量、有效按压次数,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6.
从自然死亡的雀纹天蛾幼虫分离到一株雀纹天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通过扫描及切片透射电镜发现,该病毒为单粒包埋型核型多角体病毒,命名为ThjaSNPV(Theretra japonica single nucleopolyhedrovirus)。病毒全基因组重测序后拼接显示,该病毒基因组全长134 899 bp,GC含量37.28%,与豆天蛾单粒包埋型核型多角体病毒株DZ1基因组序列相似性高达96.24%。ThjaSNPV含有131个开放阅读框(ORF)其中55个为正链基因,76个为负链基因,与宿主同为天蛾科的豆天蛾单粒包埋型核型多角体基因组相比,雀纹天蛾单粒包埋型核型多角体病毒新注释到7个基因:chitin-binding protein(ORF9),ODV-E18(ORF11),lef-11(ORF27),hypothetical protein(ORF41),lef-10(ORF42),pif-6(ORF66),P6.9(ORF88)。ThjaSNPV的DNA光裂酶基因(DNA photolyase,ORF53)中不具有豆天蛾NPV中的1bp碱基的缺失,只编码一个大的完整DNA裂合酶。3...  相似文献   
107.
本文对2021年发表的膜翅目昆虫新分类单元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结合数据库检索, 基于标本记录, 全球膜翅目学者于2021年发表该目新分类单元的期刊论文355篇, 新增分类单元条目共1,152条, 隶属于21总科66科416属, 包括5新科4新亚科83新属3新亚属1,054新种和3新亚种。现生类群相关期刊论文309篇, 新增分类单元条目980条, 隶属于18总科52科332属, 包括2新科26新属3新亚属946新种和3新亚种。绝灭类群相关期刊论文46篇, 新增分类单元条目172条, 隶属于14总科27科86属, 包括3新科4新亚科57新属和108新种。2021年中国膜翅目新增分类单元的相关期刊论文83篇, 新增分类单元条目235条, 隶属于17总科34科91属, 包括3新属(绝灭类群1新属)和232新种(绝灭类群2新种); 现生类群中新增的2属分别记录自台湾和浙江, 新种数量排前五位的省级行政单位有云南(54个)、浙江(42个)、福建(18个)、西藏(18个)和新疆(16个)。在全球现生、绝灭和中国现生膜翅目总科新物种数量的对比中, 姬蜂总科新种数量最多, 分别约占全球现生、绝灭和中国现生膜翅目新种总数的32.5% (307个/946个)、19.4% (21个/108个)和37.0% (85个/230个)。有关现生膜翅目新种发表情况, 在洲级地理单元中, 亚洲发表新种数量最多, 约占56.9% (538个); 在洲级地理亚单元中, 东亚发表新种数量最多, 约占28.6% (271个); 在国家和地区行政单元中, 中国发表新种数量最多, 约占24.3% (230个)。在76种期刊的355篇论文中, 有348篇英文论文、4篇中文论文和3篇法语论文。这些结果表明, 中国膜翅目分类在全球膜翅目分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在白念珠菌中建立一个快捷方便经济的基因敲除与筛选标记再循环的DNA操作系统。【方法】通过ExoIII介导的不依赖于连接酶的克隆策略,在异源筛选标记基因CmLEU2、CdHIS1和CdARG4基因的两侧分别插入了loxP位点,成为筛选标记基因盒扩增的模板。全基因合成了经过白念珠菌密码子优化的rTetR元件,并组装成Tet-on启动子。将密码子优化的重组酶Cre基因置于该启动子控制下。然后将他们插入筛选标记基因CdHIS1和CdARG4的CDS区域,形成筛选标记基因再循环载体。【结果】构建了3个用于白念珠菌基因敲除的侧翼含有loxP位点的筛选标记基因载体,以及2个含有Tet-on启动子控制的Cre酶的载体用于筛选标记基因的再循环。【结论】成功构建了一个白念珠菌中可诱导的基因敲除和筛选标记再循环的载体系统并成功应用于多个基因缺失株构建。这个系统有助于快速构建白念珠菌的单基因和多基因敲除菌株。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克隆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Vta1基因,检测Vta1在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AcMNPV)复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反转录-PCR与PCR方法筛选草地贪夜蛾Vta1基因及缺失Vta1N-端MIT结构域的突变体并构建其瞬时表达质粒,通过转染Sf9细胞检测表达;构建Vta1及其突变体的双分子荧光互补表达质粒,并通过瞬时转染检测其与Vps4及ESCRT-III亚基Vps46与Vps60的相互作用;共转染gp64与Vta1及其突变体瞬时表达质粒,检测瞬时表达Vta1突变体对AcMNPV出芽型病毒产量及病毒基因启动子指导报告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获得了草地贪夜蛾Vta1基因。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析表明,昆虫、酵母与人类Vta1同源蛋白的相似性分别约为20%与50%。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GFP标签的Vta1及其突变体均能在瞬时转染的Sf9细胞中表达。双分子荧光互补分析发现,缺失第1个或第2个MIT结构域显著降低Vta1突变体与Vps4、Vps46或Vps60的相互作用。此外,瞬时表达Vta1突变体显著降低了AcMNPV感染性出芽型病毒的产量,但并未影响AcMNPVie1基因早期启动子和p6.9基因晚期启动子指导的LacZ和GUS报告基因的表达。【结论】Vta1可能参与杆状病毒AcMNPV子代病毒粒子的组装和/或出芽释放过程。  相似文献   
110.
【背景】近年来研究发现,失重条件可对一些致病微生物的增殖和毒性产生影响,白假丝酵母菌(Candida albicans)是典型的条件性致病真菌,在太空环境和人体中普遍存在,研究失重条件下白假丝酵母菌的增殖和毒性意义重大。【目的】利用旋转细胞培养系统(Rotary cell culture system,RCCS)模拟失重环境对白假丝酵母菌进行连续传代培养,检测模拟失重环境对白假丝酵母菌增殖情况、毒性以及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将白假丝酵母菌接种在旋转生物反应器(High aspect rotating vessel,HARV)中,利用旋转细胞培养系统连续传代培养14 d,然后对菌株进行增殖速率测定、不同pH条件下增殖能力测定、生物膜相对形成能力测定和细胞毒性和动物毒力测定;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找出差异表达基因,结合性状分析模拟失重可能对白假丝酵母菌增殖和毒力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拟失重组白假丝酵母菌对数期提前,增殖速率加快,在适宜pH条件下的增殖能力普遍提高,但其生物膜形成能力相对减弱,对LoVo细胞和小鼠的毒性减弱;转录组测序发现,模拟失重组共有280个基因表达差异达1.5倍以上(P0.05),其中248个上调、32个下调。差异基因经基因功能注释(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及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发现,相关胞膜形成及细胞分裂基因表达上调,生物膜形成、细胞黏附及共生粘连宿主基因表达下调。【结论】模拟失重环境可引起白假丝酵母菌增殖和毒性水平发生变化,相关改变可为研究失重环境对微生物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