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2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30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白茎绢蒿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乙醇提取,硅胶柱层析分离和波谱方法鉴定结构,从白茎绢蒿(Seriphidium terrae-albae(Krasch)Poljak)中初步分离鉴定出9个化合物:α-山道年(a-santonin,1),蒲公英赛醇(taraxerol,2),蒲公英甾醇乙酸酯(taraxasteryl acetate,3),乌苏酸(ursolic acid,4),β-谷甾醇(β-sitosterol,5),胡萝卜甙(daueosterol,6),二十五烷酸-α-单甘油酯(pentacosanoic acid 2′,3′-dihydroxypropyl ester,7),硬脂酸(steraric acid,8)和二十四烷酸(tetracosanoic acid,9),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92.
本文究了雌、雄白腰文鸟(Lonchura striata swinhoei)不同发育时期前脑四个控制发声重要核团古纹状体栎核(RA)、新纹状体前部巨细胞核外侧部(LMAN)、X区(Area X)和高级发声中枢(HVC)中神经元数量、体积和体内雌二醇(E2)和睾酮(T)浓度的变化,以揭示性激素对鸣禽发声核团性双态性分化的影响。结果发现:(1)HVC、LMAN和X区在发育早期神经元数量和体积均呈显著性双态性差异,而RA神经元直至30日龄(P30)后才显示出明显性别差异(P<0.05);(2)除RA外,HVC、LMAN和X区神经元体积的显著性双态性差异均发生在P20左右,P20后雌、雄核团内的神经元体积仅有较小范围的波动;(3)RA和LMAN神经元数量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雌、雄鸟HVC和雄鸟X区的神经元数量在P20—30间均增长,雄鸟HVC的增长幅度显著大于雌鸟。P30后HVC和X区的神经元数量不再增加,开始小幅度减少;(4)四个发声核团的神经元数量和体积在P5-120期间均出现1—2个急剧变化期,此变化期与体内雌激素水平开始出现显著性差异的临界期及核团间神经联系开始建立的时期相对应;(5)雌、雄鸟血清中E2的水平在核团发育初期(P5)差异显著,雌鸟为雄鸟的7.45倍,P5后则呈相反方向变化趋势,在P15时雄鸟中的E2水平反超过雌鸟,差异显著(P<0.05)。睾酮仅在发育P50后的雄鸟体内被检测出,雌鸟中始终未能检测出T的存在。结果提示:雌、雄白腰文鸟发育早期体内E2浓度的变化启动了HVC、LMAN和X区早期神经元性双态性的分化和持续发育;睾酮对雌、雄鸣禽发声控制核团中早期神经元的性双态性分化作用较小[动物学报49(3):353—361,2003]。  相似文献   
993.
测定了45个克隆的白(既鱼)豚(Lipotes vexillifer)MHC Ⅱ类基因DQB座位第二外元172 bp的核苷酸序列,共获得15种序列,发现了22个变异位点.核苷酸的非同义替换明显多于同义替换,并造成了15个氨基酸的改变.氨基酸的替换趋于集中在假定的与抗原的选择性识别相关的位点附近.白(既鱼)豚DQB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文献报道的白鲸(Delphinapterus leucas)和一角鲸(Monodon monoceros)DQB1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氨基酸序列不具备人及其它一些灵长类动物DQB2基因所共有的基序(Motif),而与牛DQB1基因的基序相近,说明本研究得到的白(既鱼)豚MHC序列应属于类DQB1基因.同一个体出现了多种序列的情况,提示白(既鱼)豚的DQB基因可能存在着座位重复.白(既鱼)豚的类DQB1座位的序列中存在多种基序的不同组合,推测是由于基因转换造成的[动物学报 49(4):501~507,2003].  相似文献   
994.
崇明是上海出口蔬菜生产基地之一,也是国家级的绿色食品园区之一,具有生产绿色蔬菜商品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优势。特色出口蔬菜金瓜(Cucurbita pepo L.var.ovifera)、白瓜(Cucumis melo L.var.conomon,又名盐渍菜瓜)1997~1999统计病毒病发病率为23%,被感染的金瓜、白瓜田  相似文献   
995.
荚荣  谢萍  秦易 《菌物学报》2003,22(2):308-313
白腐真菌F17Schizophyllumsp.对不同结构的多种染料具有较强的脱色能力。聚酯无纺布是该菌固定化的最佳载体。利用正交实验,确定了该菌株固定化细胞制备的最优操作条件。与游离菌相比,固定化菌不仅提高其脱色能力,而且在pH值和染料浓度的变化情况下,仍保持稳定的脱色率。固定化菌对染料脱色后的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表明,可见光区吸收峰消失,紫外区的光吸收峰有所增加,染料结构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996.
白假丝酵母是二相性真菌,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该茵的形态发育、二相性转移的外界条件、二相性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及二相性与致病性之间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97.
蜜环菌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蜜环菌Armillariella mellea(Vahl.exFr.)Karst是一种与传统中药天麻(Gastrodia elata Blume)共生的药用真菌,从蜜环菌子实体中分离并鉴定了3个化合物,利用波谱(MS,NMR和IR)和化学方法分别鉴定为1个新C-18植物鞘氨醇型神经酰胺(2S,3S,4R)-2-(十六碳酰氨基)-十八碳烷-1,3,4-三醇(1),2个已知甾醇麦角甾醇过氧化物(ergosterol peroxide)及Ergosta-5,7-dien-3β-ol,这2个甾醇系从该属真菌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998.
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高效遗传转化系统,将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1转入黄淮稻区主栽品种豫粳6号的胚性愈伤组织,获得转基因植株,GUS染色和PCR分析证明Xa21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其自交T1代植株经GUS染色和白叶枯病接种鉴定呈现3:1分离,研究为培育抗白叶枯病水稻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9.
在发育的新生组织中 ,来自种子胚乳储存蛋白的降解和氨基酸分解代谢产生的氨由谷氨酰胺合成酶 ( Glutamine synthetase,GS)重新同化 ,生成的谷氨酰胺 ( Gln)被转运到正在生长着的部分。GS是高等植物氮素代谢的关键酶 [1] ,这个酶能同化不同来源的氨。 GS有多种同工酶 ,存在于植物的各种组织和器官中。它们是由一小的同源但分离的核基因家族编码的 [2 3 ] ,这些不同的 GS在植物氮素同化中起着非重叠的作用 [4] ,它们的表达受到环境、发育进程以及组织或细胞类型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在大多数已研究过的植物叶片中存在两种 GS,即胞液型GS(…  相似文献   
1000.
章卫民  李泰辉 《菌物系统》2002,21(4):483-484
本文描述了采自南岭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粉褶蕈属Entoloma的1个新种,该新种被命名为邓氏粉褶蕈Entolom tengii。文中有新种的拉丁文和英文描述。模式标本(MIGH 17615)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IGD)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