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白假丝酵母(又称白念珠菌)是人体重要的条件致病真菌.在正常人体中,白假丝酵母是一种无害共生真菌;在免疫力低下人群中,白假丝酵母可引起假丝酵母病,轻者可导致黏膜感染,重者可发展为系统性疾病,甚至危及生命.白假丝酵母从酵母相至菌丝相的形态转变是极其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BDSF是小分子短链脂肪酸,由Burkholderia cenocepacia分泌产生.对酵母相白假丝酵母,在BDSF≥30 μmol/L时因菌丝生长受强烈抑制,无法从酵母相向菌丝相转变.而对菌丝相白假丝酵母,当BDSF在30 μmol/L和60 μmol/L时,菌丝进一步生长并产生分支,但随菌丝分支生长,新生的分支菌丝不断转变为酵母相;当BDSF增加至120 μmol/L时,菌丝生长和分支状况几乎完全受抑制.由此可见,BDSF不仅强烈抑制菌丝生长,还可促使新生的菌丝相向酵母相转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着重研究苦参-蛇床子药对提取物(Extract of Sophorae Flavescentis Radix — Cnidii Fructus Couplet medicines,ESCC)对白念珠菌VVC临床株的抑制作用。方法 实验通过微量液基稀释法检测ESCC对白念珠菌的MIC 80;XTT减低法检测ESCC对白念珠菌VVC临床株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倒置显微镜分别在4 h、8 h、12 h观察ESCC对白念珠菌VVC临床株酵母-菌丝二相性转换的影响;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ESCC对白念珠菌VVC临床株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微孔板观察ESCC对白念珠菌VVC临床株成熟生物膜的影响;qRT-PCR检测ESCC对白念珠菌VVC临床株菌丝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的影响。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ESCC具有一定的抗真菌作用,MIC 80 在512~1024 μg/mL之间,可显著降低白念珠菌VVC临床株细胞增殖活性;ESCC可抑制白念珠菌VVC临床株酵母-菌丝二相性转换,并可影响成熟生物膜的完整性。PCR结果显示ESCC可显著降低 ALS1 、 ASL3 、 HWP1 等基因转录水平。结论 本实验研究表明,苦参-蛇床子1∶1药对水提物可通过下调白念珠菌菌丝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转录水平,从而抑制酵母-菌丝二相性转换,影响其代谢活性,抑制生物膜的形成,并可破坏完整生物膜的完整性,从而起到抗真菌作用。  相似文献   

3.
逆相蒸发法制备茶多酚脂质体及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茶多酚脂质体并进行质量评价。通过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优化茶多酚脂质体制备工艺及配方,对其形态、结构、粒径分布等性质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m(大豆卵磷脂):m(胆固醇)=3:1、茶多酚质量浓度为7mg/mL、V(有机相):V(水相)=4:1、磷酸盐缓冲液浓度15mmoL/L,此条件下包封率为50.37%;所制备的茶多酚脂质体形态呈圆球形或椭球形,为大单室脂质体,有效粒径为165.3nm,Zeta电位为-69.3mV。逆相蒸发法制备茶多酚脂质体方法简单可行,所制备的脂质体具有一定缓释性。  相似文献   

4.
白念珠菌是一种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多在体表及黏膜宿主共栖生存,可引起皮肤黏膜及内脏的广泛感染。白念珠菌是单细胞假菌丝酵母菌,形态上具有双相性,即菌丝相和孢子相。其中菌丝相更易黏附和入侵宿主组织,是该菌在体内的主要致病形式。白念珠菌的致病机制与多种因素如黏附、芽管、水解酶、生物膜、群体感应等有关。该文综述了白念珠菌致病机制的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白假丝酵母(又称白念珠菌)是人体重要的条件致病真菌。在正常人体中,白假丝酵母是一种无害共生真菌;在免疫力低下人群中,白假丝酵母可引起假丝酵母病,轻者可导致黏膜感染,重者可发展为系统疾病,直至危及生命。白假丝酵母从酵母态至菌丝态的形态转变是极其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BDSF是小分子短链脂肪酸,由Burkholderia cenocepacia分泌产生。酵母态白假丝酵母,在BDSF≥30 μmol/L时因菌丝生长受强烈抑制,无法由酵母相向菌丝相转变。而菌丝相白假丝酵母,当BDSF在30 μmol/L和60 μmol/L时,菌丝进一步生长并产生分支,但随菌丝分支生长,新生的分支菌丝不断转变为酵母态;当BDSF增加至120 μmol/L时,菌丝生长和分支状况几乎完全受抑制。由此可见,BDSF不仅强烈抑制菌丝生长,还可促使新生的菌丝态向酵母态转化。  相似文献   

6.
微波辐射相转移催化合成二烯丙基二硫化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微波辐射相转移催化法合成了二烯丙基二硫化物,研究了微波辐射功率、微波辐射时间、相转移催化剂的量以及反应物的摩尔比等因素对产品产率的影响。最佳反应条件为:以蒸馏水为溶剂,四丁基溴化铵作相转移催化剂,n(二硫化钠)∶n(烯丙基氯)=0.65∶1,ω(二硫化钠)∶ω(四丁基溴化铵)=47.67∶1,微波功率195W,微波辐射时间12 min,收率82.2%。证明合成的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对HepG2细胞具有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随着恶性肿瘤化疗等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临床中发现念珠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非白色念珠菌与白色念珠菌的比例有所增加,这与抗真菌药物的选择性压力有关.临床常见致病念珠菌中以白色念珠菌与热带念珠菌毒力最强,念珠菌的致病力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由一组因素决定,包括二相性转换、疏水性、粘附性、磷脂酶活性、天冬氨酸蛋白酶活性、溶血性等.念珠菌的毒力因子和致病机制非常复杂,对这些致病菌的致病性的了解,必将有助于对念珠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根据各种膜颗粒表面电荷密度和疏水性的差异,通过适当的相分配系统,将一种膜颗粒从其它成份中分离出来,这便是相分配法。在相分配法应用之前,都是用离心法纯化膜颗粒的,但离心法纯化的膜颗粒纯度不够高。相分配法作为离心法的辅助技术,则能满足实验对分离纯化的膜颗粒的纯度  相似文献   

9.
将抗人白蛋白抗体(或第二抗体)与纤维素偶联,建立了固相放免法。其剂量反应曲线在20—540ng/ml范围内呈一直线,灵敏度为20ng/ml。20例正常人尿中微量白蛋白测定值为5.71±1.39 mg/24 h尿,与液相放免法的7.17±3.70mg/24 h尿的结果相接近。固相一抗放免法和液相或固相二抗放免法均有很好相关。  相似文献   

10.
红尾白螟和二点螟性外激素分泌腺的形态构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红尾白螟Tryporyza intaca Snellen性外激素分泌腺是一个可外翻的上皮腺褶,位于第八、九腹节间的节间膜背方.分泌腺细胞柱形,细胞基部与基底膜相连,顶部复盖表皮层.表皮可分二层.细胞核椭圆形.二点螟Chilo infuscatellus Snellen性外激素分泌腺的位置与结构和红尾白螟的相似.红尾白螟和二点螟的性外激素分泌腺可以作为螟蛾科昆虫性外激素分泌腺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海藻糖对膜脂液晶相到六角相变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荧光偏振技术,差示扫描量热技术(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等检测手段,通过测定磷脂液晶相到六角相(Lα→HⅡ)的相变温度来研究不同浓度的海藻糖对水化棕榈油酰磷脂酰乙醇胺(L-α-phosphatidylethanolamine,β-oleoyl-γ-palmitoyl,POPE)的多脂多型性的影响,发现海灌糖存在时,在30℃-70℃温度范围内HⅡ相相变消失,表明海藻糖有稳定脂质体于双层相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白念珠菌具有双形态性,即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为酵母相和菌丝相。调节双形态性的主要信号通路有Cph1调节的MAPK途径,Efg1调节的c AMP/PKA途径,Tup1介导的抑制途径,Rim101调节的pH反应通路等。这些通路控制着菌丝特异基因的表达,许多菌丝特异基因编码白念珠菌的毒力因子,因此菌丝相的致病性更强。  相似文献   

13.
为了改善染料木素在机体内作用的靶向性,本文研究了用具有与肿瘤细胞表面受体定向结合的乳糖来修饰染料木素。采用相转移催化法,首次合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染料木素7-O-β-D-吡喃乳糖苷(4)和染料木素7,4′-二-O-β-D-吡喃乳糖苷(5),并对其进行了IR、MS、1HNMR和13C NMR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14.
HPLC法测定白芥子药材中芥子碱硫氰酸盐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RP-HPLC法测定了不同产地白芥子药材中芥子碱硫氰酸盐的含量,方法为色谱柱Alltima Phenyl,5μ,250×4.6mm;流动相乙腈-0.08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1585),检测波长326nm;流速1mL/min.柱温室温.实验表明,该法快速、简便,具有很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白假丝酵母可在酵母相和菌丝相之间进行转换,这种形态转换对白假丝酵母的黏附、侵入和逃逸宿主免疫系统攻击的能力等都具有很大的影响。近年来,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克隆出了一系列与白假丝酵母形态转换相关的基因,并发现了两条调控其形态转换的信号传导途径。  相似文献   

16.
反应介质对酶选择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有机相酶催化是酶工程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本文主要综述了反应介质对酶底物选择性、酶对映体选择性、酶前手性选择性、酶区域选择性及酶基因选择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白念珠菌粘附上皮细胞的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白念珠菌细胞表面疏水性、侵袭性酶、以及表面甘露糖、蛋白质等对上皮细胞粘附的研究进展,提出了阻断白念珠菌粘附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是一项应用广泛的固相酶免疫测定技术。抗原或抗体等反应物的固相化在ELISA检测系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直接影响检测结果。应用稳定性好、固相化物质变性率低及固定效率高的ELISA操作体系,可显著提高检测分析的灵敏性、特异性和可靠性。现就ELISA技术中不同固相介质和固相化方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9.
模仿植物体内的代谢环境及微生物的发酵培养而建立的植物细胞固相培养技术在有效次生产物,如:药品、香料、甜味剂和食品色素等的商业化生产中有着重大意义. 由于固相培养技术有以下优点,因而在本世纪八十年代取得了迅速发展. (1)固相细胞内紧密接触及细胞的多样性可形成同一结构组织,从而促进合成途径的表达. (2)固相细胞生长在有浓度梯度的营  相似文献   

20.
白念珠菌芽管致病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念珠菌有酵母相及菌丝相两种形态,而在形态转变早期阶段可形成芽管,是该菌由定植菌向致病菌转变的标志。体内外很多因素可影响芽管的形成,对其表面特异抗原的检测仍然是一难题,芽管相关致病基因、蛋白以及致病机制等目前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上述内容作一简单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