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胡瑞成  谭双香  戴爱国  王宁  甘桂香  姜迪譞 《生物磁学》2011,(12):2238-2241,2233
目的:初步探讨下呼吸道细菌感染/定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痰β-防御素2(BD-2)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36例戒烟COPD患者和30名不吸烟/戒烟对照人员纳入研究。在COPD患者的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分别采集自然痰进行普通细菌培养(简称痰培养),并行细胞分类计数和BD-2浓度测定;采集对照人员诱导痰行细胞分类计数和BD-2浓度测定以资对照。结果: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痰培养阳性比例分别为30/36和14/36。COPD患者痰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而巨噬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痰菌阳性和痰菌阴性的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痰细胞总数、巨噬细胞比例、中性粒细胞比例分别为(6.0±0.9)×106/g、(23.6±3.9)%、(66.0±5.9)%和(3.1±0.5)×106/g、(34.3±4.3)%、(55.7±4.4)%,痰菌阳性和痰菌阴性的稳定期COPD患者痰细胞总数、巨噬细胞比例、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分别为(4.4±0.8)×106/g、(28.6±6.4)%、(64.0±7.2)%和(3.0±0.5)×106/g、(41.4±5.7)%、(45.4±5.1)%。COPD患者稳定期痰BD-2浓度[(211±98)ng/L]低于急性加重期[(300±83)ng/L]而高于对照组[(127±41)ng/L];痰菌阳性稳定期COPD患者痰BD-2浓度高于对照组而与急性加重期无统计学差异;痰菌阴性稳定期COPD患者痰BD-2浓度低于急性加重期而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下呼吸道细菌感染/定植是COPD患者痰BD-2表达升高的重要诱导因素,也是COPD患者急性加重发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过程中Notch表达的研究。方法别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167例患者痰液中Ras基因和P63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对早期肺癌诊断的意义。结果肺癌患者痰液中的Ras基因在痰脱落细胞中有明显高表达,阳性率为75%。P63基因在肺癌痰细胞中阳性表达率为34.78%。结论利用Ras基因标记物可以标记出痰液中的肺非典型增生细胞和肺癌细胞,有利于肺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并且可以作为肺癌的普查指标或手段。  相似文献   
53.
目的分析呼吸内科患者白色念珠菌痰培养阳性的危险因素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预防、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白色念珠菌痰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其年龄分布、可能感染因素、基础疾病、被感染前抗菌药物的使用及近3年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结果呼吸内科白色念珠菌痰培养阳性的相关因素多,老年、气管插管/切开、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长期多种抗菌药物的使用患者中感染几率明显增高,且3年来,白色念珠菌的耐药性有所升高。结论临床上细心操作、抗菌药谨慎使用是目前减少白色念珠菌感染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临床痰液分离的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Ⅰ、Ⅱ类整合子分布情况,并进行基因分型。方法分离临床痰液中100株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用WHONET 5.4分析菌株药敏情况,PCR检测整合酶Ⅰ、整合酶Ⅱ,ERIC-PCR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100株菌对碳青霉烯类敏感率100%,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多数耐药。整合酶Ⅰ检出率为60%,未检出整合酶Ⅱ。100株菌分为72个基因型。结论Ⅰ类整合子广泛存在于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与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相关,ERIC-PCR可用于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的基因分型。  相似文献   
55.
婴儿毛细支气管炎雾化吸入后拍背吸痰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凤超 《蛇志》2011,23(3):270-271
目的观察雾化吸人后拍背吸痰在婴儿毛细支气管炎治疗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72例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患儿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加拍背吸痰护理。结果观察组咳嗽消失34例,对照组25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婴儿拍背吸痰可缩短婴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病程,且疗效确切,可作为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护理手段。  相似文献   
56.
宁献芬  姚珍莹  张成  梁文海 《蛇志》2014,(3):298-300
目的探讨颅脑术后肺部感染的有效防治方法。方法选择脑出血或颅脑外伤手术后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药物进行射流雾化后5~10min,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给予翻身叩背协助排痰,观察组采用振动式物理治疗仪辅助排痰。结果观察组排痰效果明显,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沐舒坦和庆大霉素射流雾化联合振动排痰,能有效预防和控制颅脑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7.
目的分析肿瘤医院患者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性,为感染肺炎克雷伯杆菌的肿瘤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HONET 5.6软件回顾性分析肿瘤专科医院2007-2014年间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检出率及耐药性。并按标本来源作进一步的耐药分析。结果在2007-2014年的标本中肺炎克雷伯杆菌共分离出3 665株,其中痰液标本中分离出2 230株。痰液标本和非痰液标本的科室分布都以放疗病房最多。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奈替米星、替加环素最敏感,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极高,八年中,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和复方新诺明在2009年耐药性达到最高,后逐渐下降,喹诺酮类及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有一定波动,但总体较好。痰液标本和非痰液标本的肺炎克雷伯杆菌的耐药性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患者肺炎克雷伯杆菌引起的感染耐药性较综合性医院低;放、化疗患者由于多种原因呼吸道更易被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及时监控和掌握肿瘤患者痰液中肺炎克雷伯的耐药特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控制和减少多耐药性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G5振动排痰仪辅助治疗肺不张患者的效果和护理措施.方法 将78例肺不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机械排痰组)和对照组(手工排痰组),两组均在吸氧、抗感染、雾化、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排痰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排痰护理5天后的排痰效果、肺复张效果.结果 排痰护理5天后,观察组排痰有效率、肺复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G5振动排痰仪振动排痰能够有效促进肺不张患者转归,适用于肺不张患者的辅助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9.
摘要 目的:探究医院ICU患者痰液病原菌分布,并就其耐药性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经验性选择抗生素治疗提供必要的细菌学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入住ICU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其痰液标本,并实施细菌学培养和药敏学试验。结果:(1)84例患者合计提取菌株91种,其中G-杆菌45种,占比49.45 %,G+菌36种,占比39.56 %,真菌10种,占比10.99 %;(2)分析显示亚胺培南对G-杆菌的敏感性较好,万古霉素对G+菌的敏感性较好,尚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和葡萄球菌出现。结论:ICU患者痰液病原菌类型较多,其中以G-杆菌为主,病原菌呈现多重耐药性,亚胺培南对G-杆菌敏感性较好,万古霉素对G+菌敏感性较好。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肺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COPD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证患者80例,将入选的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口服汤剂治疗7天,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7天。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血清炎性因子和改良英国医学研究会呼吸困难指数(m MRC)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和用力肺活量(FVC)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是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血清TNF-α水平更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m MRC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0.00%、72.50%,两组相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显效率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证患者,能够明显改善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降低血清TNF-α水平,从而提高显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