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00篇
  免费   841篇
  国内免费   2635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296篇
  2022年   292篇
  2021年   294篇
  2020年   308篇
  2019年   335篇
  2018年   239篇
  2017年   297篇
  2016年   334篇
  2015年   405篇
  2014年   584篇
  2013年   458篇
  2012年   530篇
  2011年   529篇
  2010年   501篇
  2009年   509篇
  2008年   624篇
  2007年   499篇
  2006年   460篇
  2005年   444篇
  2004年   444篇
  2003年   404篇
  2002年   303篇
  2001年   304篇
  2000年   245篇
  1999年   214篇
  1998年   165篇
  1997年   207篇
  1996年   178篇
  1995年   177篇
  1994年   182篇
  1993年   125篇
  1992年   136篇
  1991年   118篇
  1990年   112篇
  1989年   114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光木耳和琥珀木耳种间营养缺陷型原生质体融合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韩新才  杨新美 《真菌学报》1991,10(3):223-230
  相似文献   
52.
神经节苷脂对6-OHDA损毁交感神经末梢的对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次6-OHDA (15mg/kg.i.p.)注射后24h,可使雌性成年小鼠颌下腺内儿茶酚胺荧光神经末梢几乎完全消失;同时用 HPLC 测得腺体内去甲肾上腺素(NA)和多巴胺(DA)的含量下降至正常值的3—4%以下。随着受损交感神经末梢再生过程,NA 和 DA 水平有缓慢的恢复。在损毁2周时 NA 和 DA 含量分别达到正常水平的50%和28%,且在4周时完全恢复。在注射6-OHDA 的同时,和在损伤后12h 内给动物注射4次神经节苷脂(每次50mg/kg.i.p.)并在其后的一周內每天注射一次,可使颌下腺内 NA 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在损毁后4h 及损毁前4d 开始施用神经节苷脂,也可不同程度地对抗交感神经末梢损伤,但作用强度不如前者。实验结果提示:(1)神经节苷脂通过减弱6-OHDA 及其代谢产物的损伤效应能够保护交感神经末梢膜,它可能还有促损伤末梢再生性长芽的作用;(2)损伤后神经节苷脂处理得越早,其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53.
本文采用氯化铯密度梯度一步离心,直接从纯化包涵体抽提出均一、完整的AsGV(Agrotissegetum granulosis virus)DNA分子。电镜观察和限制性内切酶二种方法测得AsGV DNA基因组大小为112.Okb。  相似文献   
54.
本文采用10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分析了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335株DNA BglⅡ8种克隆片段共12个重组质粒。发现了HSV-2 DNA L链末端区域有限制酶切位点的变异并对HSV-2 DNA单一序列区域和末端重复区域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讨论。本文应用末端标记技术和末端杂交分析法对编码糖蛋白D的HSV-2 DNA BglⅡL片段和含有形态学转化基因的HSV-2DNA BglⅡN片段进行了详细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物理图谱分析。  相似文献   
55.
对浙江省1982~1984年注射了美国产浓缩Ⅶ因子制剂的18例血友病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TSA)检测了血清中淋巴腺病病毒/人T细胞Ⅲ型病毒(LAV/HTLV-Ⅲ)抗体,发现4例阳性,并经免疫荧光试验和Western印迹法证实。2例应用了国产浓缩Ⅷ因子者抗体阴性。一例从美国来华旅游死于艾滋病者,LAV/HTLV-Ⅲ抗体阳性。本研究证明,LAV/HTLVⅢ病毒巳通过美国生产的Ⅷ因子制剂传入中国。  相似文献   
56.
本文报道了在AppleⅡ型微机上实现核酸数据处理的一系列工作程序。应用这些程序,可进行核酸数据的贮存、对指定的核酸数据结构的改造、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的检索、核酸序列至蛋白序列的翻译、相关核酸序列及蛋白序列的同源性比较、氨基酸密码使用频率的统计和基因的启动子结构的初步探索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57.
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的三个新血清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云南省分离出3株(M48、A31、A82)钩端螺旋体,经鉴定它们分别属于3个新血清型。M48系1960年从耿马县猪肾分离,A31与A82分别于1962、1970年自勐腊县病人血培养物中分离。拟分别命名为耿马型(M48)、版纳型(A31)和勐捧型(A82)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interrogans serovars gengma (M48),banna (A3I)和mengpeng (A82)]。其中耿马型应属于塔拉索夫血清群;版纳型和勐捧型的血清学性质界于塔拉索夫和歇尔曼二群之间,其血清学归属尚难肯定。  相似文献   
58.
1980—1981年先后自北京、昆明、福州等地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 (Lange)Sing.]上分离到一种真菌,在PDA上的培养性状与蘑菇轮枝菌(Vertieillium psalliotae Tresch.)和蛛网丝枝霉中国变种[Aphanocladium aranearum(Petch) Gams var sincase J.D.Chen]近 似。镜检可见其兼具上述两种菌的形态。经反复多次纯化,并挑取单孢子培养,肯定了这种真菌是纯菌。在培养基上已保存4年,形态稳定。它具典型蘑菇轮枝菌形态,而其丝枝霉型瓶梗的形成和瘪缩时间、长度、原瓶梗数量、末端瓶梗数及排列密度等,都与蛛网丝枝霉中国变种有一定差异,与丝枝霉属其它种亦不同,故定为两型丝枝霉新种(Aphanocladium dimorphum sp-nov.)。本文详细描述了该新种的形态,井对文甲所提的五种真菌及其与Engyodontium属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9.
薛妙男  黄广  麦适秋   《广西植物》1985,(2):107-110
本文以沙田柚为材料,对其染色体组型及带型进行了观察分析。组型分析:染色体数目2n=18,根据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分成大小染色体两种类型,前者包括1、2、3、4和5对,后者为6、7、8和9对,根据臂比,9对染色体能够被分成中部着丝点和近中着丝点染色体两种类型。即第5、7,9对为亚中部着丝点,其余为中部着丝点,第6对染色体上有随体;Giemsa带型:除第二对染色体只显中间带外,其余都显着丝点带,并在3、4、8对染色体短臂上和2、3、1对染色体长臂上均显端带,第2、3,6对同源染色体之间的C带显示杂合性。  相似文献   
60.
关于植物核型分析的标准化问题   总被引:617,自引:25,他引:592  
近年,我国的植物染色体研究工作,进展较快,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研究工作中仍存在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核型分析的标准化问题。由于国际上尚无植物核型分析的共同标准,因此,有关染色体的统计、测量、命名、图表格式等等,各人所采用的方法和标准也不尽相同。这种状况,对核型资料的比较分析以及对研究结果的评价,都带来不便。有鉴于此,1984年8月在辽宁兴城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植物染色体学术讨论会上,李懋学和陈瑞阳联名作了“关于植物核型分析的标准化问题”的报告,经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