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种新的核型分析方法——自然核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染色体组特征用于分类可从多方面加以考虑,就象一朵花各部分的数目、形态和空间顺序一样。然而在进行核型分析时,我们往往只注重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而忽视染色体在细胞中的自然排列状态;我们常常根据一些人为的标准对染色体进行编号,而缺  相似文献   

2.
山东牵牛属植物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牵牛属(PharbitisChoisy)植物山东有3种,即牵牛P.hederacea(L.)Choisy、裂叶牵牛P.nil(L.)Choisy和圆叶牵牛P.purpurea(L.)Voist。裂叶牵牛的染色体数目已有报道[1~3],但未见核型报道,牵牛和圆叶牵牛均未见染色体数目及核型报道[4~6]。笔者对这3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为该属植物细胞分类学的系统研究积累资料。1材料与方法实验材料采自山东千佛山牵牛、裂叶牵牛和圆叶牵牛的种子,常规根尖压片,每种植物观察100个细胞。核型分析按李懋学等[7]报道的标准,核型不对称性按Stebbins[8]的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3.
十里香的染色体核型国内一直未见报道,利用根尖压片法对野菜十里香进行核型分析,统计观察了30个准确计数染色体根尖有丝分裂的中期细胞。实验结果表明:野菜十里香的染色体数为2n=22,其核型公式为2n=22=12m+4sm+6st。利用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核型,可明确区分马兰属植物在表现型上难以区别的类型。染色体数目、相对长度、着丝粒位置和随体有无等都可以作为马兰属植物的分类指标。  相似文献   

4.
多倍化(或全基因组加倍)是植物物种形成的重要途径,现存的被子植物可能都发生过一次甚至多次多倍化事件。多倍化传统的定义是染色体数目相对于祖先类群呈整倍性增加。其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核型分析,核型能够提供物种的基本细胞学参数,包括染色体数目、倍性水平、核型不对称性、核型变异系数等。目前核型研究的趋势表现出从物种基本核型参数分析逐渐演化到多类群、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一方面植物核型分析从种群、物种、科属的类群到生命之树,探讨染色体核型在各支系的进化特征、趋势以及驱动植物系统进化的细胞学机制;另一方面探讨和分析区域或生态系统植物区系的染色体谱或倍性等细胞学特征,可以探究区域地质环境变化或生态环境对染色体倍性等的影响,或通过区域染色体谱的构建,分析区域植物区系的形成和进化历史。因而,植物核型研究为系统发育、分子系统进化、生命之树以及植物区系地理的起源和演化研究提供了新思路。越来越多的新方法、新手段在植物核型分析与多倍化研究中得到运用,从而揭示了植物类群或植物区系的染色体进化以及细胞地理特征。今后植物细胞学研究趋势会向多学科交叉融合,整合各研究领域证据,从不同水平角度综合分析植物核型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及意义,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植物物种多样化与物种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5.
多倍化(或全基因组加倍)是植物物种形成的重要途径,现存的被子植物可能都发生过一次甚至多次多倍化事件。多倍化传统的定义是染色体数目相对于祖先类群呈整倍性增加。其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核型分析,核型能够提供物种的基本细胞学参数,包括染色体数目、倍性水平、核型不对称性、核型变异系数等。目前核型研究的趋势表现出从物种基本核型参数分析逐渐演化到多类群、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一方面植物核型分析从种群、物种、科属的类群到生命之树,探讨染色体核型在各支系的进化特征、趋势以及驱动植物系统进化的细胞学机制;另一方面探讨和分析区域或生态系统植物区系的染色体谱或倍性等细胞学特征,可以探究区域地质环境变化或生态环境对染色体倍性等的影响,或通过区域染色体谱的构建,分析区域植物区系的形成和进化历史。因而,植物核型研究为系统发育、分子系统进化、生命之树以及植物区系地理的起源和演化研究提供了新思路。越来越多的新方法、新手段在植物核型分析与多倍化研究中得到运用,从而揭示了植物类群或植物区系的染色体进化以及细胞地理特征。今后植物细胞学研究趋势会向多学科交叉融合,整合各研究领域证据,从不同水平角度综合分析植物核型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及意义,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植物物种多样化与物种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6.
开普芦荟和木立芦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盆栽开普芦荟和(Aloe ferox Miller)和木立卢荟(Aloe arborescens Miller)植物根尖细胞的染色体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开普芦荟和木立芦荟的染色体数与已见报导的百合科(Lil-iaceae)中国芦荟(Alov vera var.chinensis)植物染色体数相同,2n=14.染色体类型按Levan方法分类,没有近端染色体和随体。开普芦荟和木立芦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均为K(2n)=2x=4sm 10st.根据Stebbins的核型分类标准,开普芦荟的核型为“4C”型,而木立芦荟的核型为“3C”型。两种芦荟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均为2n=14=6L 2M2 6S.根据核型研究,可以确定百合科开普芦荟和木立芦荟的染色体基数为X=7。  相似文献   

7.
开普芦荟和木立芦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盆栽开普卢荟(Aloe ferox Miller)和木立卢荟(Aloe arborescens Miller)植物根尖细胞的染色体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开普芦荟和木立芦荟的染色体数与已见报导的百合科(Liliaceae)中国芦荟(Alov vera var.chinensis)植物染色体数相同, 2n=14。染色体类型按Levan 方法分类, 没有近端部染色体和随体。开普芦荟和木立芦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均为K(2n)=2x=4sm+10st。根据Stebbins 的核型分类标准, 开普芦荟的核型为"4C"型, 而木立芦荟的核型为"3C"型。两种芦荟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均为2n=14=6L+2M2+6S。根据核型研究, 可以确定百合科开普芦荟和木立芦荟的染色体基数为X=7。  相似文献   

8.
云南大叶茶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光涛   《广西植物》1988,(3):249-255
本文采用去壁低渗法研究了云南大叶茶的染色体核型,间期核形态和多核现象。结果表明大多数染色体是中部着丝粒染色体,5对是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第7和12对染色体中各有1条具随体染色体。根据Levan等的分类原则,其核型为2n=20m+8sm+2sm(SAT),属于Stebbins核型分类的“2A”型,同时亦发现有“2B”型的核型。云南大叶茶间期核型为浓密分散型和复杂染色中央微粒型两种;并首次发现茶树中的多核现象,在所观察的1250个细胞中有6个是具双核细胞(占0.48%),有2个是具三核细胞占(0.16%)。另外,本文还对部份山茶属植物的核型进行了讨论。从核型上可以看出:(1)山茶属植物在进化上属于较原始的种系;(2)山茶属植物核型的进化基本符合Stebbins提出的植物界核型进化的规律,即对称—→不对称;(3)山茶属植物的核型在一定范围内变异甚大,这种变异没有一定的规律性。这些观点与张宏达提出的山茶属植物的分类系统基本吻合。带随体的染色体数目在山茶属植物核型的进化上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锦鸡儿属3种植物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孔红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3):612-615
以锦鸡儿属中间锦鸡儿、柠条锦鸡儿、狭叶锦鸡儿为材料,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3种锦鸡儿的染色体,按全国第一次植物染色体学术讨论会建议的标准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3种锦鸡儿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16,核型公式分别为:中间锦鸡儿2n=2x=16=10m 6sm、柠条锦鸡儿2n=2x=16=12m 4sm、狭叶锦鸡儿2n=2x=16=14m 2sm,中间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的核型属于2A型,狭叶锦鸡儿的核型属于2B型。狭叶锦鸡儿二倍体染色体核型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淫羊藿属(Epimedium L.)植物染色体组遗传与进化,阐明该属植物系统亲缘关系和现代地理分布格局形成。该文对淫羊藿属植物51个分类群(43种、1亚种、6变种和1个栽培品种)和2种温哥华属(Vancouveria Morren et Decne.)植物的根尖进行了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核型分析,并运用核型似近系数聚类分析方法对这53个分类群植物的核型进行了聚类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种类的染色体数均为12,二倍体(2n=2x=12),第1对同源染色体均为随体染色体,核型均为Stebbins的2A或1A型。可见,淫羊藿属植物染色体组在遗传进化中确实较为保守,种间核型非常相似。核型似近系数聚类分析为淫羊藿属植物系统进化研究提供了一些明显的线索。分析结果完全支持该属属下两个亚属(Subgen.Rhizophyllum和Subgen.Epimedium)的划分。亚属Epimedium的核型似近系数聚类结果显示,该类群物种间的系统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密切相关。核型似近系数分析结果还发现,来自东亚地区的淫羊藿属植物染色体组具有明显的变异,显示了更高的遗传多样性。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推断了淫羊藿属植物现代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过程。该研究结果可为淫羊藿属植物的资源利用、系统分类和遗传演化等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杂交鳢(斑鳢♀×乌鳢♂)(Channa maculata ♀×C.argus ♂)及其自交后代的细胞核型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杂交鳢染色体数目为2n=45,核型公式为3m+4sm+6st+32t,染色体臂数(NF)为52;杂交鳢自繁后代群体存在两种染色体核型,一是染色体数目为45,核型公式为3m+4sm+6st+...  相似文献   

12.
对3种花色野鸢尾进行形态性状变异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蓝紫色花野鸢尾的变异系数为10.47%~65.16%,黄色花野鸢尾的变异系数为4.46%~45.95%,白色花野鸢尾的变异系数为3.95%~55.43%。蓝紫色、黄色和白色3种花色野鸢尾的颜色差异明显;开花时间分别为15:00、14:00、16:00,闭合时间分别为19:30、19:00、20:00;3种花色野鸢尾的分蘖数和种子数差异不显著,花冠幅、外花被长、内花被宽、果实长等13个性状存在显著差异。蓝紫色花野鸢尾的核型公式为2n=2x=32=12sm+20m,核型类型为1B;黄色花野鸢尾的核型公式为2n=2x=32=6sm+26m,核型类型为1A;白色花野鸢尾的核型公式为2n=2x=32=8sm+24m,核型类型为2B;黄色花野鸢尾的核型为国内、外首次报道。探讨了3种花色野鸢尾的亲缘关系,初步推测黄色花和白色花为蓝紫色花的种内变异。  相似文献   

13.
花生45S rDNA和5S rDNA的染色体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粒红和蜀花四号花生材料进行了核型分析,四粒红为2B核型,核型公式为2n=4x=40=38m+2sm(4SAT);蜀花四号为1B核型,核型公式为2n=4x=40=40 m(2SAT)。利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45S rDNA和5S rDNA这两个材料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上的物理位置进行了定位分析。定位结果表明,四粒红有6对45S rDNA位点,位于A2L、A7S、A9L、B3L、B7S、B8L(A和B分别代表基因组A和基因组B,L和S代表长臂和短臂,数字代表染色体序号,下同);2对5S rDNA位点,位于A3S和B3S;蜀花四号有5对45S rDNA位点,位于A2L、A9L、B3L、B7S、B9L;2对5S rDNA位点,位于A3S和B3S。花生的45S rDNA位点具有可变性,5S rDNA则相对保守。  相似文献   

14.
橡胶树两个品种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研7-33-97(Hevea brasiliensis,热研7-33-97)和RRIM600(Hevea brasiliensis,RRIM600)都是大规模推广种植的优良橡胶树品种,对其核型研究在橡胶树育种中有着重要的意义。采用去壁低渗方法对热研7-33-97和橡胶栽培品系RRIM600的染色体数目与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热研7-33-97的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36=34m(4sat)+2sm,核型为2B型。RRIM600的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36=28m(4sat)+8sm,核型为2B型。热研7-33-97和RRIM600的核型在进化上属于比较原始的类型。该研究可为橡胶树育种、种质资源鉴定及基因定位提供细胞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首次采用酸解去壁低渗法,以陕北地区野生山丹丹根尖为材料,观察染色体并对野生山丹丹的染色体数目与核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陕北野生山丹丹的染色体数目为2n=24,核型公式为2n=2x=8m+2sm+12st+2t,相对长度变化范围为5.84%~12.75%,核型不对称系数为72.16%,属"3B"型。  相似文献   

16.
采用火焰干燥涂片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桑属(Morus L.)的广东桑(M. atropurpurea Roxb.)、鲁桑(M. muticaulis Perr.)、瑞穗桑(M. mizuho Hotta.)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广东桑、鲁桑的核型公式是2n=2x=28=24m+4sm,瑞穗桑的核型公式是2n=2x=28=26m+2sm。广东桑与鲁桑的核型相近,可归为同一类,而瑞穗桑核型与之不同。  相似文献   

17.
中国栎属九种植物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曹明  周浙昆   《广西植物》2000,20(4):341-345+390
报道了中国栎属 ( Quercus L inn.) 9种植物的核型。结果如下 :帽斗栎 ( Q.guyavaelofia) :2 n=2 4 =2 2 m+2 sm,属于“1A”类型 ;富宁栎 ( Q.setulosa) :2 n=2 4 =2 0 m+4sm,属于“2 A”类型 ;炭栎 ( Q.utilis) :2 n=2 4 =2 4 m,属于“2 A”类型 ;乌冈栎 ( Q.phillyraeoides) :2 n=2 4 =2 0 m+4sm,属于“2 B”类型 ;匙叶栎 ( Q.dolicholepis) :2 n=2 4 =2 0 m+4sm,属于“2 B”类型 ;岩栎( Q.acrodonta) :2 n=2 4 =2 2 m+2 sm,属于“2 B”类型 ;麻栗坡栎 ( Q.marlipoensis) :2 n=2 4 =2 4 m,属于“1B”类型 ;锥连栎 ( Q.franchetii) :2 n=2 4 =2 2 m +2 sm ,属于“1B”类型 ;麻栎 ( Q.acutissima) :2 n=2 4 =2 0 m+4sm,属于“2 B”类型 .其中除麻栎外 ,另 8种的核型系首次报道。研究结果表明 ,上述核型在种间较相似 ,但以组为单位进行比较时 ,则有一定的价值 ,有可能为揭示栎属的系统演化提供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8.
秦志祥  邹琦丽   《广西植物》1993,13(1):74-75
田菁(Sesbania cannabina(Retz.)Pers)作为绿肥,在广西广为栽种。尚未见过田菁染色体核型的报道,因此我们对它进行染色休核型分析,旨在能为遗传种提供细胞学依据资料。  相似文献   

19.
山东10种植物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杨德奎  周俊英   《广西植物》1999,19(4):349-354+395
对山东10 种植物进行了核型分析。茴茴蒜( Ranunculuschinensis Bge-) 染色体数目2n =16 , 核型公式K(2n) = 2x = 16 = 2 M + 2m + 2sm + 10st, “3A”类型; 五脉地椒( Thymusquinquecostatus Celak-) 染色体数目2n= 26 , 核型公式K (2n) = 2x= 26 = 8 M + 18m , “1A”类型; 蛇床( Cnidium monnieri(L-) Cuss-) 染色体数目2n= 20 , 核型公式K (2n) = 2x= 20 = 2M+ 16m + 2sm , “2B”类型; 波斯菊( Cosmos bipinnatus Cav-) 染色体数目2n = 24 , 核型公式K(2n) = 2x = 24 = 16m + 2m (sat) + 6sm , “2A”类型; 白车轴草( Trifolium repens L-) 染色体数目2n= 32 , 核型公式K (2n) = 4x = 32 = 32m , “1A”类型; 铁苋菜( Acalypha australis L-)染色体数目2n = 32 , 核型公式K (2n) = 2x= 32 = 32m , “1B”类型; 地构叶( Speranskia t?  相似文献   

20.
二倍体铁破锣的核型及四倍体细胞型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文重新检查了铁破锣的核型。来自湖南新宁的40个个体中,1个个体为四倍体,其核型公式为2n=4x=32=16m+8sm+4st+4t;其余个体为二倍体,其核型公式为2n=2x=16=8m+4sm+2st+2t。来自云南大理的10个个体全为四倍体,其核型公式为2n=4x=32=16m+8sm+4st+4t。据此认为商效民(1985)报道的该种的核型分析结果有误。他至少将第4对染色体的着丝点位置辨认错了。该对染色体不具有中部着丝点而实际上具有近端部着丝点。本文还比较了铁破锣和角叶铁破锣的核型差异,并详细讨论了铁破锣属的系统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