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2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77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U7 small nuclear RNA (snRNA) sequences have been described only for a handful of animal species in the past. Here we describe a computational search for func- tional U7 snRNA genes throughout vertebrates including the upstream sequence elements characteristic for snRNAs transcribed by polymerase Ⅱ.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is search, we discuss the high variability of U7 snRNAs in both se- quence and structure, and report on an attempt to find U7 snRNA sequences in basal deuterostomes and non-drosophilids insect genomes based on a combination of sequence, structure, and promoter features. Due to the extremely short se- quence and the high variability in both sequence and structure, no unambiguous candidates were found. These results cast doubt on putative U7 homologs in even more distant organisms that are reported in the most recent release of the Rfam database.  相似文献   
122.
为研究和比较毛茛科和芍药科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模式和系统进化关系,以完成测序的毛茛科33种植物、芍药科7种植物叶绿体基因组为材料,采用分析软件CodonW在线软件CUSP和R软件对叶绿体基因进行密码子特征分析。用MAFFT 软件,MEGA软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芍药科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和毛茛科植物(耧斗菜属除外)叶绿体基因组高频密码子一致性高,具有29个高频密码子,基本偏向与于A/U结尾,但最优密码子存在差异。毛茛科和芍药科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的形成因素主要受自然选择的影响,且芍药科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受自然选择的影响大于毛茛科。基于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和基于叶绿体基因组CDS序列的系统进化关系表明,芍药科基于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和基于叶绿体基因组CDS序列的系统进化关系虽然部分不同,但都可以被划分为芍药组和牡丹组。毛茛科基于叶绿体基因组的系统进化关系不符合中国植物志分类关系,但支持把毛茛科划分为4亚科14族。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也支持芍药科独立于毛茛科和毛茛目,被划分到虎耳草目,同时证明了叶绿体基因组作为超级DNA条形码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3.
裴育  孙雅丽  赵烨  张国中  薛佳 《病毒学报》2022,38(2):402-414
本研究对从北京、天津以及山东地区发病鸽群中分离到的4株鸽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进行基因组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并进一步比较这些毒株对鸽子的致病性。研究通过特异性引物扩增4株鸽NDV的全长基因组序列后与GenBank上已登陆的所有鸽NDV毒株的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通过病毒生物学特性的测定比较分离株的毒力;通过病毒感染1月龄肉鸽,检测分离株对鸽子的致病性。结果显示4株鸽NDV毒株均属于ClassⅡ类基因Ⅵb亚型病毒,其中Pigeon/China/BJ2018株、Pigeon/China/TJ2017株和Pigeon/China/BJ2013株属于VIb/4bii f亚型,Pigeon/China/SD2012株属于VIb/4bii d亚型。4株病毒与目前国内鸽NDV流行株属于同一进化分支,与鸡源经典疫苗株La Sota属于不同进化分支。对这四个毒株进行生物学特性测定,均为中等毒力毒株。4株病毒中,Pigeon/China/BJ2018株对1月龄肉鸽的致病性最强,通过肌肉注射途径攻毒后3d肉鸽开始表现临床症状,攻毒后第5d开始出现死亡,累计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4.
对2016年云南省昆明市手足口病相关的柯萨奇病毒B组5型分离株V1641/YN/CHN/2016(简称V1641)全基因组进行测序,并分析其分子变异和进化特点。设计针对V1641的引物,提取病毒RNA,RT-PCR扩增和测序,拼接获得的全基因组序列。利用MEGA7.0.26、Geneious9.1.4和SimPlot3.5.1软件分析全基因序列。V1641毒株基因组全长7 392nt,5’-UTR和3’-UTR分别长744nt和90nt,编码区长6 558nt,与其他CVB5相比未见核苷酸的插入和缺失,编码一个2 185aa的多聚蛋白。CVB5流行株大体上分为两个基因组,中国大陆流行株同原型株Faulkner一起分布于GenogroupⅠ分支,外国流行株大多分布于GenogroupⅡ分支。在GenBank中,V1641与KY303900-417/JS-CHN-2013最为同源,相似性为97.86%。V1641与其他中国大陆流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85.1%~97.8%和97.1%~99.6%。V1641在P1、P2和P3区段均与EV-B不同血清型的原型株聚类,经...  相似文献   
125.
血清型别鉴定及基因分型分析是开展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分子进化特征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为止,国内外对柯萨奇病毒A组9型(Coxsackievirus A9,CVA9)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衣壳蛋白区的细胞受体结合位点及其基因特性分析,而基于全长VP1序列的基因型划分结果尚未明确。本研究依托国家手足口病监测网络,对2010-2019年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省、自治区、直辖市)上送的18 238份手足口病样本中分离出的24株CVA9进行全长VP1区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所有全长VP1区序列一起进行基因型划分研究。测序结果显示24株CVA9分离株VP1全长为906bp,编码302个氨基酸,与CVA9原型株(Griggs)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80.5%~97.6%和92.3%~99.6%。结合系统进化树和同一血清型内不同基因型的核苷酸差异界值为15%~25%,将全球CVA9划分为A-H八个基因型。进化树显示B、C和D基因型在病毒进化过程中已消失,而E、F和G基因型呈现共循环的趋势,其中G基因型包含了亚洲、北美洲、大洋洲和欧洲等9个国家的毒株,是CVA9的优势基因型。大...  相似文献   
126.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复杂性的重要特征, 理解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一直是理论生态学研究的核心议题。本文从三方面概述了生物多样性理论的最新进展。一是物种共存和群落构建, 总结了现代共存理论和基于过程的群落构建理论的新进展。二是物种相互作用, 综述了利用经验数据推断物种相互作用关系和强度的最新方法。三是生态-进化动态, 介绍了生态-进化模型的一般框架及其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最后对生物多样性理论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特别是多尺度整合理论和全球变化下的预测理论。  相似文献   
127.
分析陕西省分离的9株乙脑病毒基因组序列特征。使用乙脑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引物进行RT-PCR扩增,扩增产物进行测序,拼接后获得基因组序列。利用MEGA 4.1、MegAlin、MEGA7.0等软件进行毒株的系统进化分析,并与P3株、减毒活疫苗SA14-14-2株及覆盖5个基因型别的其他乙脑病毒进行E基因序列比对。9株分离株3株分离自猪舍、6株分离自羊舍,其中4株获得全基因组序列,5株测得E基因序列。基于E基因序列进行毒株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分离株均与基因I型GI-b亚型毒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同源性范围为96.5%~99.7%、氨基酸同源性范围99.2%~100.0%;与SA14-14-2株核苷酸同源性范围为87.5%~88.9%、氨基酸同源性范围96.3%~97.2%;与P3株核苷酸同源性范围为87.6%~88.1%、氨基酸同源性范围96.7%~97.6%。分析09年(陕南地区)分离株与18年(关中地区)分离株的E基因核苷酸差异率为1.8%~2.9%、氨基酸差异率为0%~0.8%。陕西省自然界中循环的乙脑病毒以基因Ⅰ型为主,与P3株在抗原毒力关键位点无差异,...  相似文献   
128.
张洪茂 《动物学杂志》2019,54(5):754-765
食物贮藏是许多动物应对食物短缺、保障其生存和繁衍的一种适应性行为。保护好贮藏食物以供食物短缺期利用,是食物贮藏成功的标志和进化动力。同种或异种动物盗食是贮藏食物损失的重要原因。嗅觉、视觉与空间记忆、随机搜寻等是动物搜寻和盗取食物的重要手段;避免盗食、阻止盗食和容忍盗食是动物反盗食的重要策略。动物通常采用多种行为策略进行盗食和反盗食,分配食物资源,形成相对稳定的种内、种间关系。盗食与反盗食互作及其对贮食行为进化的意义已成为行为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和前沿之一,针对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研究尤为丰富。本文总结了贮食动物常见的盗食和反盗食行为策略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主要内容涉及贮食动物利用嗅觉、视觉与空间记忆、随机搜寻等盗取其他个体食物的盗食策略,以及通过隐藏、转移、保卫、容忍等方式减少被盗食,保护贮藏食物的行为策略。针对现有研究状况,从种间盗食与反盗食及其与物种共存的关系,种间非对称盗食关系及其适应意义,盗食与反盗食最适行为策略及其与贮食动物适合度的关系等方面对今后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9.
渤海湾两株H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 遗传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鸟是禽流感病毒的自然储存库,病毒可以随着宿主的迁徙传播给其他野鸟与家禽。渤海湾是鸟类南北迁徙的重要停歇地,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有大量水鸟在渤海湾停歇,促进了禽流感病毒的传播。为了解渤海湾地区禽流感病毒的传播及进化与水鸟迁徙的相关性,2018年春季鸟类迁徙期间的4和5月份,在渤海湾采集鸻鹬类粪便样品2 120份,对样品进行检测,分离出2株H2亚型禽流感病毒。对这2株H2亚型禽流感病毒进行了分子特征及遗传进化分析,并结合渤海湾水鸟的环志回收数据,对H2亚型病毒的重组及遗传进化与水鸟迁徙的联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株分离株的HA蛋白裂解位点符合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它们的8个基因片段同源性均不高,其中879-H2N7的8个基因片段分别与我国福建和澳大利亚的毒株同源性最高,遗传关系最近;854-H2N8的8个基因片段分别与我国湖南以及日本、韩国、孟加拉国和越南的毒株同源性最高,遗传关系最近。渤海湾水鸟的环志回收数据分析表明,879-H2N7随着野鸟的迁徙在渤海湾、福建沿海和澳大利亚之间进行传播与扩散;854-H2N8可能跨越东亚-澳大利西亚和中亚-印度两条通道之间进行基因重组和进化,并会随着鸟类迁徙进行传播和扩散。  相似文献   
130.
马纲 《生物学通报》1995,30(5):18-19
动物界具有共同的祖先,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动,引起动物适应性变动或迁移到别的地方以利生存,出现了动物的多样化。因此,动物的进化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的发展过程,通过对动物进化论中几个相关概念的辨析,讨论了不同等级动物类群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