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6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35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精子特异性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又称乳酸脱氢酶C4(lactate dehydrogenase C4,LDH-C4),特异性地存在于哺乳动物发育成熟的睾丸组织中,与精子的生成、代谢、获能等有密切关系. 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人LDH-C4氨基酸序列(P07864),利用PROSITE数据库预测人LDH-C4的功能基序|利用Clustalw2、TreeView1.6.6进行LDH-C4进化树的构建|利用I-TASSER软件预测人LDH-C4的二、三、四级结构以及功能位点. 结果表明:在190~196位有1个LDH活性位点,该位点为脊椎动物各亚型乳酸脱氢酶共有的催化位点,为进化中的1个保守序列|从进化树来看,LDHC和LDHB的亲缘关系比较近|人LDH-C4与小鼠LDH-C4的二级、三级结构具有很高的相似性|LDH-4属乳酸脱氢酶 苹果酸脱氢酶(LDH-MDH)超家族中的LDH-(cd05293)家族的成员,属于NAD依赖性酶,拥有LDH-1家族具备的基本结构特点. 以上结果为研究LDH-C4基因突变对其功能的影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2.
The site-specific characterization of N-glycans in glycopro- teins with the potential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is important. In our previous report, the overall N-glycans of sera haptoglobin (Hp) β chain were found to be different in liver diseases. Hp β chain contains four potential sites of N-glycosylation.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potential change of N-glycans on Hp β chain in a site-specific fashion. Sera Hp β chain in healthy individuals as well as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virus (HBV), liver cirrhosis (LC)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were purified, digested and subjected to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 spray ionization-higher energy collision dissociation mass spectrometry, which allowed identification and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of the glycopeptide, as well as the relative quantification of glycans present on each glycopeptide. The quantitativ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sialylation of NLFLN207HSEN211 ATAK and the fucosylated structure at all glycopeptide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LC and HCC patients compared with those in HBV patients and healthy individuals. A set of different N-glycan patterns of Hp β chain in various liver diseases has been determined. Thus, the sialylated and fucosylated glycoforms of Hp β chain might be related to early hepatocarcinogenesis and also might be useful as novel differential markers for LC and HCC patients.  相似文献   
53.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性传播疾病,选择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检测方法对于梅毒的确证和临床指导应用均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当前,有多种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其中直接检测法在近十年的临床诊断中仍被经常使用,血清学检测法仍然是目前梅毒实验室诊断的主要方法,以各类PCR技术为代表的梅毒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因其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对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中直接法、血清学检测法及PCR检测法三类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胰激肽原酶对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接诊的94例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7)。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胰激肽原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普罗布考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运动传导速度(MNCV)、感觉传导速度(SNCV)、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NSE水平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62%(44/47),明显高于对照组[70.21%(33/47)](P0.05);两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MNCV、SNCV较治疗前均显著延长(P0.05),且观察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MNCV、SNC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CSS评分各内容和总分、血清MDA、NSE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TCSS评分中症状评分、反射评分、感觉评分和总分及、血清MDA、NSE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血清SOD、CAT、GSH-Px水平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0.64%(5/47)、4.26%(2/4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用胰激肽原酶治疗,可更有效改善神经病变程度,其机制可能和缓解氧化应激反应、降低血清NSE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5.
蚊虫传播的黄病毒造成的传染病是人类健康的重要威胁,有效的早期精确诊断对预防与控制黄病毒感染并及时有效开展病患救治至关重要。然而由于黄病毒在血液中核酸可检测窗口短,核酸检测手段难以发挥优势,必须要通过血清学的诊断与病毒分离予以佐证,而血清学检测也要面对黄病毒之间存在的交叉反应问题。本文介绍了基于黄病毒非结构蛋白1(NS1)建立的检测手段。NS1蛋白在病人血清中含量很高是良好早期诊断靶标,基于NS1蛋白的黄病毒血清学诊断的检测窗口较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具有独特的优势。尤其是2016年寨卡病毒暴发以来基于NS1的检测技术在灵敏度与特异性上得到快速与多元的发展,为黄病毒的精确检测带开启了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56.
羟基化氨基酸是一种新型氨基酸衍生物,可广泛用作化工材料的前体物及医药合成的中间体。将来源于Nostoc minutum的新型L-亮氨酸5-羟化酶 (NmLEH) 通过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异源表达。结果表明,在BL21(DE3) 宿主细胞中,诱导温度为25℃,IPTG诱导浓度为0.5mmol/L,诱导10h时,蛋白质表达量最高 (0.45mg/ml);通过Ni-亲和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两步分离纯化获得了高度纯化的重组NmLEH蛋白;对NmLEH的酶学性质进行了表征,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25℃,最适pH 为7.5,在pH 7.0~9.0较为稳定,最适底物为亮氨酸和甲硫氨酸;同源序列分析表明NmLEH属于亚铁和α-酮戊二酸依赖性双加氧酶家族[Fe(II)/αKG-Dos],并预测了该酶的保守催化活性位点(H150、D152、H236);通过同源建模得到了该蛋白质的模拟结构,分析了该蛋白质催化活性中心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57.
目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MAPKs)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传导通路,双位点特异性磷酸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hosphatases, MKPs)去磷酸化MAPKs,负调控MAPKs的信号传递。在MKPs去磷酸化MAPKs的过程中,MAPKs同时会激活部分MKPs的催化能力,MKP1便是其中之一。本文旨在比较三种经典MAPKs底物,ERK2、JNK1和p38α对MKP1磷酸酶催化能力的激活效果,进一步理解MAPKs与MKP1的底物特异性机制。方法:以p NPP为底物,检测在不同浓度的非磷酸化ERK2、JNK1和p38α存在下,MKP1-CD催化结构域片段蛋白质去磷反应速度的变化,对比所得的动力学参数以确定MAPKs对MKP1激活程度的差异。结果:ERK2和JNK1能够激活MKP1的催化活力,将催化速率提升1.5~2倍,而ERK2与MKP1的结合力比JNK1弱约6倍;p38α则没有观察到对MKP1去磷酸化能力的激活效果。结论:三种经典MAPKs中,ERK2和JNK1能够激活MKP1催化活力,而p38α则无法激活MKP1,进一步揭示了MAPKs和MKPs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以及底物对MKPs活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58.
目的制备鸭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TAP)特异性单抗,为深入利用实验鸭开展免疫学研究提供实验材料。方法利用大肠埃希菌诱导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单倍型HBW-SPF鸭TAP蛋白肽结合区片段,表达产物经镍柱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采用ELISA技术筛选特异性单抗分泌杂交瘤细胞株。将阳性细胞株制备小鼠腹水,作为一抗,与多次截短表达TAP蛋白肽结合区进行蛋白免疫印迹试验,鉴定单抗针对的抗原表位。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比较该单抗对实验鸭和鸡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反应性,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对SPF鸡、SPF鸭、鹌鹑、鹅和SPF猪的特异性。结果获得一株鸭TAP单抗1A6,抗原表位位于297NARHQMLQQAVLDATAGTGMVVQEAI322,对鸡和鸭外周血淋巴细胞具有免疫荧光反应性;在鸡和鸭的肠黏膜固有层检测到大量特异性信号,在猪、鹌鹑和鹅没有检测到信号。结论获得了一株具有鸡和鸭反应性的抗原转运相关体特异性的单抗,可运用于禽类实验动物在禽病学和禽免疫学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9.
近年来,许多研究人员不断努力为药物、除草剂、食品添加剂等小分子物质高特异性、高灵敏的检测和分析开发新的方法和技术。然而,目前通用的分子检测方法的实施需要较长的前处理时间、昂贵的大型仪器设备及专业操作人员,无法实现有选择的识别及快速的现场检测。所以,在本研究中我们将量子点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QDs@MIPs)与光纤相结合,构建了一种新的光纤探头,并将该光纤探头应用于光纤传感器,检测小分子物质莱克多巴胺(RAC)。试验中,我们对QDs@MIPs的表征、光纤探头的性能、光纤探头对RAC的浓度响应、光纤传感器的特异性及光强分布进行了探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光纤探头应用于光纤传感器能够提高光纤传感器的灵敏度,使分子印迹光纤传感器具有更高的特异性识别能力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同时检测过程简便快捷,适用于快速的现场检测。  相似文献   
60.
Ⅰ型超敏反应疾病,特别是变应性鼻炎、哮喘和食物过敏等,在全球儿童和青年中呈逐年增加趋势。大多数患者通过避免过敏原接触、接受传统的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疗法(allergen-specific immunotherapy, AIT)及对症药物治疗,病情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少数患者仍然有持续的症状,处于有生命威胁的过敏反应风险中。探索Ⅰ型超敏反应的免疫新疗法(novel immunotherapy)和开发传统AIT新技术成为提高临床疗效的主要策略。现依据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机制,对这两个方向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