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子印迹技术应用于血清中地高辛的快速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分子印迹的方法制备对地高辛有特异性吸附性能的印迹聚合物颗粒,再将颗粒与琼脂糖混合并固定于玻碳电极上制备成地高辛分子印迹聚合膜传感器,传感器可以特异性地结合模板分子地高辛且其电化学信号与模板浓度相关,再用它来检测血清中地高辛的含量。结果表明:分子印迹传感器具有制作简便、成本低、检测快速、特异性高、稳定性好等优点,检测下限为1.28 nmol/L,检测时间为5 min。  相似文献   

2.
应用分子印迹技术,以邻苯二胺和对苯二酚为功能单体,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为模板分子,在pH 7.0磷酸盐缓冲液中,利用循环伏安法在玻碳电极表面聚合形成了分子印迹膜.该分子膜对cTnI有特异性识别作用,在0.01~2.00 μg/mL的范围内,cTnI的浓度与氧化峰电流的变化呈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2 ng/mL,响应时间为15 min.该分子印迹传感器具有制备简单、特异性及稳定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基于抗原-抗体识别的免疫分析技术在小分子化学性污染物监测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已成功应用于农药、兽药、生物毒素等的快速检测,为保障食品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如何提高小分子半抗原的免疫原性及抗体的亲和力仍然是制约该领域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树状分子作为一类新型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分子组成明确、结构规整、高度支化、纳米尺寸、单分散性以及表面呈现高密度功能团等众多优良的结构特性和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在小分子免疫分析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优势.本文主要综述了树状分子作为载体在抗体制备及免疫分析方面的应用,重点介绍了树状分子作为载体在免疫原及包被原制备、作为免疫佐剂提高抗原免疫原性以及作为信号放大载体在提高免疫分析灵敏度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最后对其在小分子化学性污染物免疫检测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评述,期望能为本领域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基于分子马达技术的简便快速的分子分型方法,对携带和非携带毒力基因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快速分类.[方法]以F0F1-ATPase为核心构建分子马达,以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tdh、trh和种特异性基因tlh、toxR为靶基因设计4个探针.通过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将探针与分子马达连接构建F0F1-ATPase分子马达生物传感器,对10株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进行分类,并与PCR-电泳-凝胶成像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对生物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研究.[结果]10株试验菌株中10株tdh阳性,0株trh阳性,而10株菌都携带tlh和toxR,与PCR-电泳-凝胶成像结果一致;分子马达生物传感器的最低检测限为1 pg/反应体系,且能够对副溶血性弧菌特异性识别,PCR-电泳-凝胶成像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10 pg/PCR反应体系.[结论]建立了基于分子马达的分子分型方法,能够对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性进行快速诊断,检测灵敏度比PCR-电泳-凝胶成像方法高了10倍,而且特异性非常高.该方法简便、快速、省时、省力,适用于地方疾控部门和口岸检疫部门的基层实验室开展副溶血性弧菌监测和流行病学溯源工作.  相似文献   

5.
分子印迹因其材料结构的稳定性及靶标物识别的特异性而被广泛应用于生化分离分析的相关领域。近年来,将具有选择性捕获、分离和富集靶标物等优势的分子印迹技术与生化传感检测技术有机结合,是目前细菌等微生物高效检测领域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本文就分子印迹技术在细菌分析中的印迹方法、分析检测技术和典型应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首先介绍了细菌分子印迹原理,对表面印迹的材料以及直接压印、间接印迹和电聚合等制备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归纳;重点对基于荧光、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QCM)等检测模式的细菌印迹传感监测在细菌分析检测及其与微流控芯片技术耦合的应用和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提出了存在的挑战及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DNA传感器是基于DNA分子相互作用原理设计而成的一种新型的检测技术,具有快速,简单等优点,在基因分析及其他应用领域已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价值.分子信标是一种具有发卡式结构的寡核苷酸,由于其能够很好地识别单碱基错配序列,基于发卡式DNA的传感器较传统的单链DNA传感器有更好的检测特异性,目前得到广泛的研究.本文介绍了DNA生物传感器及分子信标的有关原理,并着重介绍了发卡式DNA的结构及其在DNA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目前安全问题成为世界各国的首要问题,尤其是对炸药分子的检测。硝酸铵是硝铵炸药的主要成分。研究水凝胶分子印迹法对硝铵炸药分子的检测。方法:水凝胶分子印迹方法制备硝酸铵水凝胶分子印迹聚合物,运用静态结合实验对其结合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聚合物对硝酸铵具有良好的识别和吸附性能。印迹聚合物的解离常数为4.08g/L,最大吸附量为3.51mg/g。结论:水凝胶分子印迹法可合成水溶性炸药分子印迹聚合物,并且识别及吸附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8.
硝酸铵水凝胶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目前安全问题成为世界各国的首要问题,尤其是对炸药分子的检测。硝酸铵是硝铵炸药的主要成分。研究水凝胶分子印迹法对硝铵炸药分子的检测。方法:水凝胶分子印迹方法制备硝酸铵水凝胶分子印迹聚合物,运用静态结合实验对其结合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聚合物对硝酸铵具有良好的识别和吸附性能。印迹聚合物的解离常数为4.08g/L,最大吸附量为3.51mg/g。结论:水凝胶分子印迹法可合成水溶性炸药分子印迹聚合物,并且识别及吸附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9.
将分子印迹技术与电化学相结合,构建了能同步提取和检测敌草隆的快速新型电化学传感器。采用表面印迹法合成了对敌草隆具有特异性吸附功能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磁分离快速提取食品介质中的敌草隆;进一步通过磁吸附作用,将磁性印迹材料固定在磁性玻碳电极表面,在含有KCl的铁氰化钾和亚铁氰化钾的混合溶液中,利用示差脉冲伏安法测定敌草隆含量。该方法在0. 000 4~0. 03 mmol/L敌草隆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 992 9),检测限为1. 3×10-5mmol/L。在实际样品自来水、茶饮料、大白菜中的加标回收率为95%~110%,相对标准偏差0. 7%~8. 1%,能较好地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综上,此传感器能实现提取检测一体化,具有较好的实时检测能力,其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和稳定性较好,在食品安全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分子印迹技术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子印迹技术是在近十几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科学技术。它结合了高分子化学、生物化学等学科 ,是模拟抗体 -抗原相互作用的一种新技术 ,具有选择性识别位点的性质。现已应用于色谱分离、抗体和受体模拟物、固相萃取、生物传感器等领域。  相似文献   

11.
分子印迹技术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模拟抗体-抗原相互作用原理的新技术。在存在印迹分子的条件下,通过模板聚合可以构造出具有选择性识别位点的印迹聚合物。该聚合物可作为用于生物物质的监测、分析、分离与纯化等的基质。本文就分子印迹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其在生物领域中的应用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对该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  相似文献   

12.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标记方法结合现代生物标记方法与SERS光谱技术,使吸附到金或银等贵金属表面的标记分子的拉曼信号显著增强,并将其作为标记示踪信号,具有生物兼容性好、灵敏度高、分子特征性强和快速简便等优点,已成为新颖的标记示踪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近年来SERS标记技术应用于基因分析、蛋白质检测、微生物检测、肿瘤靶向和小分子物质的最新进展,着重介绍蛋白质和小分子物质的检测,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气体生物传感器是基于生物识别、生物转化及气体信号输出的传感器。近年来,由于气体生物传感器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等特点,被应用于生物标志物、细胞、蛋白等靶物质的检测中。介绍了气体生物传感器的性质和分类,并分别阐述了蛋白酶介导的气体生物传感器、核酸酶介导的气体生物传感器、模拟酶介导的气体生物传感器和其他气体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展望了气体生物传感器的检测手段和应用前景,为气体生物传感器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分子印迹技术及其在生物领域内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子印迹技术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模拟抗体-抗原相互作用原理的新技术。在存在印迹分子的条件下,通过模板聚合可以构造出具有选择性识别位点的印迹聚合物,该聚合物可作为用于生物物质的监测、分析、分离与纯化等的基质,本文就分子印迹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其在生物领域中的应用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对该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的适配体传感器是利用适配体进行高特异性、高灵敏度、高通量检测的新型生物传感器。我们在简要阐述适配体的筛选方法、偶联技术及适配体传感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研究结果,对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的适配体传感器在生物活性小分子检测、传染病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食品安全监测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以恩诺沙星(ENRO)为模板分子,邻苯二胺(OPD)和邻氨基苯酚(OAP)为复合功能单体,在NaAc-HAc缓冲液中,采用电聚合法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能够特异识别模板分子及其结构类似物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试验选用含1mol/L氯化钾及1mmol/L铁氰化钾的混合液作为表征溶液,采用循环伏安法和方波伏安法研究了传感器的电化学响应特性,并优化制备和检测条件。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恩诺沙星在2×10~(-6)mol/L~4×10~(-5)mol/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为7. 0×10~(-7)mol/L,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对恩诺沙星以及结构类似物具有良好的选择性。采用该传感器对实际样品牛奶、鸡肉、猪肉和鸡蛋中的恩诺沙星进行检测,加标回收率在83. 2%~92. 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 0%~4. 8%之间(n=5),该传感器选择性强、稳定性好、操作简便、检测快速灵敏、成本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生物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 (biosensor)是由固定化生物物质与适当的化学信号换能器件组成的生物电化学分析系统 ,具有特异识别生物分子的能力 ,并能检测生物分子与分析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用于微量物质的检测。1 生物传感器的优点生物传感器与传统的化学传感器和离线分析技术(如 HPLC或质谱 )相比 ,具有许多不可比拟的优势 ,如高度特异性 ,灵敏度高 ,稳定性好 ,成本低廉 ,体积小 ,能在复杂的体系中进行快速在线的连续检测。一般不需要样品的预处理 ,样品用量少 ,响应快 ,固定化敏感材料可反复多次使用 ,成本远低于大型分析仪器 ,易于推广普及。2 生物传…  相似文献   

18.
莱克多巴胺核酸适配体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莱克多巴胺(RAC)被大量非法用于畜牧生产,易在动物组织残留,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研发灵敏、快捷的检测RAC的新方法是有效控制RAC滥用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等温滴定量热法筛选到了一条对莱克多巴胺有高亲和力(Kd=1.66×10-6mol/L)的核酸适配体,利用该适配体作为识别分子成功的构建了莱克多巴胺适配体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差分脉冲伏安法分析,在0.5~1.0×102ng/ml浓度范围内,峰电流值的差值ΔIp与莱克多巴胺浓度的对数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77 0,检测限达到0.1 ng/ml,反应时间为15 min。对同一浓度的莱克多巴胺重复检测7次,其峰电流值的RSD值为3.8%;说明该传感电极具有良好的检测重现性。不仅如此,该适配体传感器还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9.
信号放大技术因其能实现低浓度分子检测,灵敏度高而在多个研究领域发展非常迅速。而适体作为识别分子已成功应用于多种生物传感器平台,在医疗诊断、环境检测、生化分析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以适体为识别元件的生物传感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综述了近3年来基于信号放大技术的适体生物传感器研究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光纤倏逝波生物传感器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光纤倏逝波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常用试验方法、基本仪器构建及应用进展。光纤倏逝波生物传感器是基于光波在光纤内以全反射方式传输时产生倏逝波的原理,以生物分子作为敏感元件进行检测的一类新兴传感器。光纤倏逝波生物传感器有望应用于环境监控、食品卫生监控、临床疾病监测、DNA检测和生物战剂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