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3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110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258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51.
对于性成熟的大鳍鲭Mystus macropterus(Bleeker)野生鱼,单独注射多巴胺的抑制剂地欧酮(DOM)不能影响血清促性腺激素(GTH)水平,也不能诱导排卵;单独注射类似物LHRH-A,虽能使血清GTH水平显著升高,但仅产生较低的排卵率;而当DOM与LHRH-A结合注射却显著增强LHRH-A促进血清GTH水平升高的作用,并诱导出较高的排卵率。对性成熟的长吻鲈Leiocassis longirostris Gunther野生鱼,使用LHRH-A+DOM作2次注射诱导排卵的效果也与注射 LHRH-A加脑垂体这一传统诱导排卵方法相似。Linpe方法(LHRH-A+DOM,作1次或2次注射)避免了采集、保存脑垂体不便给生产带来的麻烦,在鲩科鱼类的人工繁殖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2.
王春阳  郭雨  李海银  陈萍 《生物工程学报》2023,39(12):4996-5013
跨膜p24 (transmembrane emp24 domain, TMED)基因与哺乳动物的免疫反应、信号传导、生长发育和疾病发展等密切相关。然而,昆虫中仅有果蝇TMED的报道。本研究从基因组鉴定了家蚕、赤拟谷盗、烟草天蛾和意大利蜂的TMED家族基因,并发现1个α类、1个β类、1个δ类和多个γ类的TMED家族基因成员构成模式产生于膜翅目分化前昆虫的共同祖先,而果蝇类TMED家族成员构成在进化中形成了独特模式。昆虫TMED家族γ类基因进化速度较快,分化成了TMED6-like、TMED5-like和TMED3-like这3个独立的亚类。TMED5-like基因在膜翅目昆虫发生了丢失,在鳞翅目昆虫祖先中发生了复制,在果蝇类发生了重复。昆虫TMED蛋白除具有典型的TMED结构特征外,还有明显的信号肽。家蚕7个TMED基因分布在6条染色体上,1个基因为单外显子,6个基因为多外显子。从幼虫组织克隆了家蚕7个TMED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全序列并登录到GenBank数据库。BmTMED1、BmTMED2和BmTMED6在家蚕各个时期和组织中均表达,所...  相似文献   
153.
目的:探讨重楼/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的醇提物单体pp-10诱导人胃癌BGC-823细胞凋亡和自噬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和克隆形成抑制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的重楼单体pp-10对人胃癌BGC-82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Hoechst33342染色法检测pp-10作用于人胃癌BGC-823细胞后细胞核形态的改变;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重楼单体pp-10对细胞凋亡和自噬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9、(ADP-核糖)聚合酶(PARP)、Bax、Bcl-2、LC3、P62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Akt、p-Akt、m TOR、p-m TOR、P70s6k、p-P70s6k)表达的影响。结果:重楼单体pp-10能显著抑制BGC-823细胞的生长,作用呈时间-效应关系及剂量-效应关系;克隆形成抑制实验表明随着pp-10浓度的增加,细胞克隆形成逐渐减少,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其细胞核固缩、边聚、裂解等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随着作用药物浓度的增高,其凋亡率逐渐升高;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线粒体相关凋亡信号通路蛋白Caspase9、Caspase3及PARP均出现酶切活化条带,细胞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水平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减少,自噬相关蛋白Ⅱ型LC3增加,P62蛋白减少,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Akt下游蛋白p-m Tor、p-p70S6K表达减少。结论:重楼单体pp-10通过抑制BGC-823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自噬,与下调P1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54.
历史长河里流淌的翠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国古代对竹子利用的确切记载源于仰韶文化,说明我国人民研究和利用竹子的历史可追溯到6 000年前的新时器时代。甲骨文及竹部文字19 5 4年在西安半坡村发掘了距今6 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遗址,其中出土的陶器上可辨认出"竹"字符号。汉字起源于原始社会崩溃的仰韶文化,而"竹"字的原始符号则应在此之前就已出现了,因为只有竹子已为人所用,才须为其创造一种文字符号来表示。实际上,在7 000年前的浙江余姚县河姆渡原始社会遗址内也发现了竹子的实物,可见在原始社会时期竹子和人们的  相似文献   
155.
miR-34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mi R-34在肿瘤耐药中的作用研究不多。该研究将合成的mi R-34c成熟序列转染乳腺癌阿霉素(doxorubicin,DOX)耐药细胞MCF-7/DOX,探讨mi R-34c体外逆转MCF-7/DOX细胞耐药性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采用Real-time RT-PCR检测mi R-34c在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DOX中的表达,MTS法检测miR-34c对MCF-7/DOX细胞阿霉素耐药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miR-34c对MCF-7/DOX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Real-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DR、MRP以及细胞周期与凋亡相关蛋白Bcl-2、E2F3的表达。结果显示,mi R-34c在乳腺癌MCF-7/DOX耐药细胞中低表达,转染mi R-34c可明显增加耐药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流式分析发现,miR-34c可以促进耐药细胞G2期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与对照组相比较,miR-34c转染组细胞MDR、MRP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而Bcl-2、E2F3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研究表明,miR-34c直接靶向抑制Bcl-2和E2F3的表达,诱导细胞周期G2期阻滞和凋亡,进而增强MCF-7/DOX耐药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6.
灌水量和滴灌施肥方式对温室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黄瓜为试验材料,研究灌水量和滴灌施肥方式对日光温室黄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设两个水分水平(100%ET0,W1;75%ET0,W2)和4种滴灌施肥方式处理,不同滴灌施肥方式处理按推荐施肥量(N∶P2 O5∶K2 O分别为360∶180∶540 kg·hm-2)的100%、66.6%、33.3%、0%(Z100、Z66、Z33、Z0)分8次滴灌施肥,剩余肥料一次性基施;另设不施肥处理为对照(CK).结果表明:滴灌施肥比例和水分与黄瓜的株高、叶面积、干物质量、产量和品质均呈正相关关系.W1 Z100处理的产量最高(67760 kg·hm-2);W2处理的平均水分利用效率比W1处理高9.4%,其中W2Z100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47.71 kg·m-3),其产量比最高产量低3.4%却节水25%.与Z0相比,Z100的黄瓜产量和干物质量分别增加15.3%和16.8%;同时,黄瓜果实中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水分利用效率增加19.1%.W2Z100处理为温室黄瓜高产、优质、节水的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157.
长枝木霉对禾谷胞囊线虫的寄生和致死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孢子悬浮液对小麦禾谷胞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的防治潜力和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室内显微观察和测定不同时期长枝木霉(T.longibrachiatum)孢子悬浮液对小麦禾谷胞囊线虫(H.avenae)胞囊的寄生和致死作用及其可能的机理。【结果】显微观察结果表明,侵染初期长枝木霉孢子寄生于胞囊的表面,并且萌发产生大量的菌丝,侵染后期整个胞囊被致密的菌丝包围,胞囊内卵的胚胎发育停止和内容物凝集,甚至有的胞囊表面突起形成深褐色的小液泡,或者胞囊破裂和溶解。室内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长枝木霉孢子悬浮液对胞囊具有明显的寄生和致死作用,并且其可能的寄生和致死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胞囊诱导和提高长枝木霉菌几丁质酶、葡聚糖酶和酪蛋白酶的活性,进而使胞囊体壁溶解和内容物外渗。处理后第18天浓度为1.5×108CFU/mL的长枝木霉孢子悬浮液对胞囊的寄生率为93.3%,第10天对胞囊孵化的相对抑制率为93.6%;经胞囊诱导后第4天浓度为1.5×108CFU/mL的长枝木霉孢子悬浮液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活性最高为0.78和0.96 U/(min·mL),第6天浓度为1.5×108CFU/mL的长枝木霉孢子悬浮液酪蛋白酶活性最高为4.03 U/(min·mL),并且诱导后其几丁质酶、葡聚糖酶和酪蛋白酶活性随着长枝木霉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长枝木霉对小麦禾谷胞囊线虫胞囊具有较强的寄生和致死作用,且可能的寄生和致死作用机理主要通过胞囊诱导和提高长枝木霉菌几丁质酶、葡聚糖酶和酪蛋白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58.
在准备和实施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时遇到一些具体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尝试对一些实验步骤及材料进行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9.
胡恩萍  李娟  孙坤  张辉 《生物学通报》2014,49(10):17-19
通常认为孟德尔在豌豆子二代得到3∶1分离比的基础上发现了分离定律。参考孟德尔论文,在多代自交确认了子二代1∶2∶1分离比后,孟德尔才根据自己的假设提出了遗传学分离定律。两数和的平方公式架起了1∶2∶1基因型分离比与1∶1基因分离比之间的桥梁,科学地反映了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发生分离和受精时随机结合的数理基础,使测交得以验证数理推论。这反映了遗传学研究的自在逻辑,也体现了孟德尔的成就超越当时细胞生物学发展水平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60.
植酸酶的多样性及其分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植酸酶是一类催化植酸水解逐步释放磷酸基团形成低级肌醇磷酸衍生物的正磷酸单酯磷酸水解酶。植酸酶在动物营养、资源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等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目前,人们对植酸酶的多样性及其分类的认识比较模糊甚至错误,严重影响了植酸酶的研究进程和水平。首先简要概述了基于最适pH和立体专一性的植酸酶分类,然后着重论述了基于结构和催化机理的植酸酶分类及其代表酶特征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探讨了根据不同分类标准特别是基于结构和催化机理准确理解和全面表征各种植酸酶的重要性,以期为植酸酶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