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91.
30多年来,中国新近纪堆积物中发现了大量的小哺乳动物化石,但一些种类的材料很少,而且仅在个别地点出现,在动物群中常以未定属、种记述。详细描述了4种罕见的啮齿动物,其中3种,泗洪豪鼠(Sayimys sihongensis)、亚洲别齿始鼠(Apeomys asiaticus)和新来鼠(未定种)(Neocometes sp.)发现于江苏泗洪早中新世下草湾组,一种,细小云南始鼠(Yuneomys pusillus)产自云南禄丰晚中新世石灰坝组。与欧亚或北美有关材料的比较研究表明,江苏泗洪标本无法归入相关属的任何已知种,因此被确定了两个新种(S.sihongensis和A.asiaticus);禄丰原归入Leptodontomys pusillus的标本与该属的特征不符,被指定为新属Ynueomys。泗洪的A.asiaticus和Neocometes sp.分别代表该属在亚洲和中国的首次记录;它们与S.sihongensis在亚洲远东地区的出现,增加了我们对这些稀有动物地理分布和欧亚古生物地理关系的知识。禄丰的新属Yuneomys与共生的Plesieomys和Heteroeomys属同为丘齿型始鼠类,可能都属热带或亚热带森林型动物;在禄丰动物群中缺少脊齿型始鼠类,与华北动物群的组成不同,似乎表明华南和华北始鼠动物群在中新世期间已有明显的分异,进而支持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不同生态区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92.
湛江特呈岛红树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6月,采用样方调查法对湛江特呈岛红树植物群落结构及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的种群特征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红树林是白骨壤纯林以及白骨壤为主,有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木榄(Bruguieragymnorrhiza)和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的混交林.白骨壤在潮滩上连续分布,红海榄、木榄和桐花树生长于近陆林缘及潮滩的中部,物种多样性指数由陆缘向海缘呈降低趋势.通过分析白骨壤种群的株高、地径在潮滩上的变化规律得出年幼的个体聚集于近陆林缘,近海林缘较少.白骨壤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但是根据生境条件及白骨壤种群在海滩上的分布格局,分析得出该红树林资源处于退化的状态.  相似文献   
93.
汕头湾作为华南地区重要的出海门户,汕头市主要的旅游区和水产养殖基地,其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2002年在此开展了重大科技术兴海项目,以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单因子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体系对汕头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现状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汕头湾表层沉积物中Cd,Cu,Pb,Zn的平均含量超过海沉积物质量标准(Ⅰ类);以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Cd达到很强污染等级,Zn为强污染,Cu,Ni,Pb为中等污染;以单元素生态系数(Eri)评价,只有Cd的潜在生态风险达到很强等级,其它元素则只属于轻微潜在风险范畴;以多元素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评价,汕头湾的潜在生态风险水平处于中等强度;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与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的空间差异性一致,表现为由上游至下游呈波状递减趋势,其中以牛田洋和汕头港上游最为严重;这一污染特征主要是由集水区域内的产业结构特点、河流入海口及排污口的分布以及汕头湾的地理和水文特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94.
&#  &#  &#  &#  &#  &#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5,39(5):948-953
于20132014 年在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开展了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调查, 并分别采用营养动态模型、Cushing 模型、Tait 模型和Downing 模型计算了该库湾滤食性鱼类的渔产潜力, 以此来评估其水体承载量。结果表明, 香溪河库湾初级生产力具有显著的时空异质性;据此计算的渔产潜力显示了空间差异和季节动态;高岚河水域的渔产潜力较其他水域要大;夏季渔产潜力最大, 从大到小依次为春季、秋季、冬季。上述方法计算的滤食性鱼类渔产潜力分别为7.3103、1.046104、1.256104 和2.064106 kg/y。除了Downing模型外, 其他方法的估算结果较接近渔业资源量的真实状况。以3 个模型计算的渔产潜力为核算依据, 确认该库湾滤食性鱼类的水体承载量约为104 kg, 最大持续捕捞量可达5103 kg/y。研究结果可为三峡水库支流库湾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5.
王春忠  陈晓  郑建峰 《生态科学》2011,30(6):581-585
根据2007年3月至12月福建省兴化湾海域的水质监测结果,重点分析了该海域溶解无机氮(DIN)、溶解无机磷(DIP)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采用有机污染指数和富营养化指数对兴化湾海域的富营化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兴化湾海域富营养化主要污染物是DIN、DIP,其含量主要受径流排放和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等因素的影响。春夏季节浮游植物生长繁殖旺盛,但雨水增多,最终导致了DIP、DIN含量的升高。秋季水温下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逐渐减弱,DIP、DIN的含量也逐渐升高。兴化湾富营养化水平加重,2007年的富营养化指数是2000年的5.7倍,主要体现在DIN、DIP等指标的升高。  相似文献   
96.
太湖梅梁湾水体中紫外线状况及藻体内MAAs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太湖梅梁湾水体中的紫外线状况以及藻体内MAAs的研究时发现:在一年的1~3月,紫外线与有效光合辐射的比值较低,而在7月较高,其余月份相对稳定;可溶性有机碳(Doc)的含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有色可溶性有机碳(CDOC)对紫外线的衰减作用较为明显;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扫描和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藻类研究时发现,藻体内有含量较高的MAAs类物质,主要为shinorine和porphyra-334。  相似文献   
97.
墨西哥湾扇贝精子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报道了墨西哥湾扇贝成熟精子在SEM和TEM下的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墨西哥湾扇贝的精子为典型的原生型,精子全长约43~45μm,头部长约2.1~2.4μm。精子主要由头部、中段和尾部三部分组成。头部顶体明显突出,呈倒V形;顶体下方为细胞核,细胞核近似卵圆形。在细胞核内部或边缘,能观察到有一个或几个形状较为规则的核泡。中段的主要结构有线粒体和中心体,中段的横切面有4个线粒体围绕在中心体的周围。尾部细长,尾部鞭毛横切面为典型的“9 2”结构。  相似文献   
98.
深澳湾海水养殖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澳湾是粤东地区典型的海水养殖基地,多年的海水养殖活动导致了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本文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进行深澳湾养殖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深澳湾生态系统的隶属度为0.4983,处于很健康的状态;包含的7个生态要素的最大隶属度分别为0.5717、0.3714、0.5215、0.5942、0.6014、0.7792和0.6562,其中只有直接压力的隶属度处于不健康和亚健康状态,其他要素都处于健康水平以上;影响该生态系统整体健康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养殖品种过多和养殖面积过大,另外,海洋初级生产力和养殖产值年增长率偏低也对总体健康状况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
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的食物主要由鱼类和虾类组成,对其觅食生境中潜在食物的分析有助于对该濒危物种的保护。福建兴化湾是我国大陆黑脸琵鹭最重要的越冬地之一,对湾内越冬黑脸琵鹭的观察发现,黑脸琵鹭白天在养殖塘休息,黄昏则飞到离养殖塘约8km处的滩涂觅食至黎明返回。在黑脸琵鹭觅食的滩涂共采集到42种鱼类和6种虾类。根据对体长、生活习性和数量状况的分析,认为其中的19种鱼类和6种虾类为黑脸琵鹭的潜在食物,以鲻科鱼类最为重要。建议对黑脸琵鹭的保护应重视其觅食滩涂生境中鱼类和虾类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0.
采用松树花粉诱集法从乐清湾红树林分离到一株纯培养物,其特点为:营养菌体为椭圆球形,单核;营养菌体的细胞壁由许多紧压在一起的致密鳞片层构成,在细胞壁不连续处可分辨鳞片;营养菌体形成外质网,它产生于外质网形成体;营养菌体以产生游动孢子行无性繁殖,游动孢子为双鞭毛;无性繁殖过程中形成四分体结构。据此鉴定为裂殖壶菌(Schizochytrium s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