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珠江口水体的光学特征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2003年1月份对珠江口水体中的光谱分布,衰减系数,光反射率以及浮游植物对光吸收的研究结果显示:红光、蓝光衰减较快,绿光衰减较小,越向水体下层,绿光的相对含量越大,这主要是由于浮游植物在蓝光和红光波段处有吸收峰以及非藻颗粒对蓝紫光吸收较多的缘故;从总体来讲,绿光的辐亮度漫反射率(Lu/Ed)较蓝光和红光大:在上层水体中有一个反射强度较大的区域,可能是由于浮游植物在这一层的分布较多。  相似文献   
2.
太湖梅梁湾水体中悬浮质及光谱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研究太湖梅梁湾水体中的悬浮质及水体中光谱分布时发现:总悬浮质中无机悬浮质含量与总悬浮质之间呈现明显的正比线形关系(R2=0.9724),而有机悬浮质与总悬浮质之间的正比线形关系较弱(R2=0.2921);在20cm处以下,总悬浮质中的藻类含量随着水深度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表面略低;有机悬浮质与叶绿素a的含量之间的线形关系较弱(R2=0.1344);光谱的分布特征是:在水体的表面,绿光最强,蓝光较强,而红光最弱;在150cm以下,红光最强,绿光较强,蓝光最弱。  相似文献   
3.
太湖梅梁湾水体中紫外线状况及藻体内MAAs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太湖梅梁湾水体中的紫外线状况以及藻体内MAAs的研究时发现:在一年的1~3月,紫外线与有效光合辐射的比值较低,而在7月较高,其余月份相对稳定;可溶性有机碳(Doc)的含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有色可溶性有机碳(CDOC)对紫外线的衰减作用较为明显;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扫描和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藻类研究时发现,藻体内有含量较高的MAAs类物质,主要为shinorine和porphyra-334。  相似文献   
4.
海南新村港和黎安港是海南省重要的渔港和海水养殖区, 也是重要的海草保护区, 其水环境质量对于社会经济和海洋生态都有重要影响。利用遥感和 GIS 的方法, 结合经验模型估算新村港和黎安港非点源污染的年均负荷量,为水环境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使用 GIS 技术划分汇水区和模拟河网, 获得分别流入新村港和黎安港的汇水区范围, 结合遥感解译获得的土地利用现状图, 进一步使用径流曲线模型(SCS-CN)以及输出系数方法对非点源污染负荷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 新村港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的年负荷量为 565.55 吨、 89.68 吨、 9.55 吨; 黎安港的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的年负荷量为 113.48 吨、 20.91 吨、 2.44 吨。污染物来源主要是海水养殖、生活污染和降雨径流污染。  相似文献   
5.
天目湖水环境与渔业生产及旅游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2001年6月-2002年5月在天目湖进行的每月一次的全湖周年观测以及相关的历史资料,全面分析了天目湖水环境的演变趋势,发现天目湖水质下降极为明显,并且随着渔业生产和游客的逐年增加,呈现出加速恶化的趋势,水质恶化主要表现为蓝藻、绿藻迅速繁殖,感官质量下降.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上游围湖养鱼、湖内放养及附近宾馆饭店排放出大量氮磷营养盐所致.针对当前天目湖水环境现状,提出了保护水源、改善水质的对策措施:(1)严格控制污染源;(2)退渔还湖,恢复水生植被;(3)调整养殖结构;(4)恢复植被,控制面源氮磷入湖量;(5)加强流域管理,确定水源保护地;(6)实施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6.
Cr6+污染对水鳖超微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胞间连丝呈现不同程度的断裂;细胞核出现各种各样的变形;叶绿体膨胀,其基粒解体。细胞损伤程度与Cr6+培养浓度呈正相关。Cr6+对水鳖、菱、莼菜和黑藻这几种水生高等植物的细胞膜影响主要表现在:质壁发生分离,质壁之间有黑色颗粒存在。在做生理验证时发现处理组的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和超氧阴离子(O2)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7.
Cr^6+污染对水鳖超微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胞间连丝呈现不同程度的断裂;细胞核出现各种各样的变形;叶绿体膨胀,其基粒解体。细胞损伤程度与Cr^6+培养浓度呈正相关。Cr^6+对水鳖、菱、莼菜和黑藻这几种水生高等植物的细胞膜影响主要表现在:质壁发生分离,质壁之间有黑色颗粒存在。在做生理验证时发现处理组的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和超氧阴离子(O^-.2)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8.
林地作为一种重要森林生态资源, 在区域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研究基于湖北省1990—2015年(1990、1995、2000、2005、2010和2015年)6期土地利用遥感基础调查数据、DEM和气象(气温和降水)数据, 借助变化率分析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法, 完成了研究区林地遥感制图分析, 并对研究区近25年间林地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深入探讨。研究表明:近25年间湖北省林地面积总体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其中1990—1995年林地面积增加显著, 增加幅度为641.14 km2; 2000—2005年林地面减少显著, 减少762.96 km2; 1990—2015年林地类型主要以有林地、灌木林地和其他林地为主, 三者占林地总面积的95%以上; 研究区林地在空间上分布较不均匀, 鄂西北、西南为林地的主要集中分布区, 而在江汉平原、武汉市、荆州市及江门市分布较少, 整体呈零星状分布; 林地变化活跃区集中在高程500—1000 m、坡度5—15 °、气温17—18 ℃、降水1000—1200 mm的区域。在驱动因素上, 自然地理要素的垂直地带性规律影响和制约林地的空间分布态势, 而国家政策方针、经济因素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成为影响林地分布的短期驱动因素。本研究能为湖北省林地制图、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藻类爆发对太湖梅梁湾水体中NPK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17  
1998~2000年对太湖梅梁湾的实测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叶绿素a的含量与温度呈现明显的正相关;NH4^+-N和总氮(TN)、总磷(TP)含量在每年的八九月份最低,总含量与叶绿素a呈正相关。随着叶绿素a含量上升,N、P含量呈现下降趋势;K的含量与N、P相似.排污口的0号点和6号点的N、P含量相对于湖中心的8号样点来说极高,而且P已不是限制性营养元素,在其它水域,P依然是限制性营养元素,表明微囊藻(Microcystis spp.)只在TN含量为1~4mg·L^-1、TP在0.1~0.3mg·L^-1之间时爆发形成水华.  相似文献   
10.
Cr6+污染对菱叶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Cr^6+污染后菱浮水叶和沉水叶中Cr、K、Mg、Fe、Mn、Zn、Cu、Mo元素的含量,结果显示:Cr含量随培养浓度的上升而上升,K、Mg随培养浓度的上升而下降,Fe含量随培养浓度的上升而出现先上升后下降,Mn、Zn、Cu、Mo与Cr^6+的培养浓度无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