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9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36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是青藏高原特有物种。为了探讨藏羚羊对异地环境的行为学适应,对异地圈养藏羚羊的卧息行为进行了不同性别、不同季节间的比较研究。采用全事件记录法和焦点动物取样法,记录和统计了异地圈养藏羚羊冷季和暖季的卧息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暖季,雌性和雄性藏羚羊在卧息时间及卧息时间占全天活动时间的比例(卧息比例)上没有差异(卧息时间:Z=-1.126,P0.05;卧息比例:Z=-1.357,P0.05);在冷季,雌性和雄性藏羚羊在卧息时间及卧息比例上也没有差异(卧息时间:Z=-1.14,P0.05;卧息比例:Z=-0.307,P0.05)。雄、雌性藏羚羊的卧息时间及卧息比例没有季节差异(雄性卧息时间:Z=-1.465,P0.05;雄性卧息比例:Z=-1.631,P0.05;雌性卧息时间:Z=-1.742,P0.05;雌性卧息比例:Z=-1.852,P0.05)。季节和性别对藏羚羊卧息行为的影响没有交互作用(F=0.057,P0.05)。总之,藏羚羊卧息行为之间既没有性别差异也没有季节差异,与可可西里地区藏羚羊的卧息行为相比,异地圈养藏羚羊的卧息行为已经调整其行为学适应对策。  相似文献   
92.
目的人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婴幼儿可导致手足口病,偶尔伴随有严重的并发症。建立EV71的小鼠模型是深入研究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进行疫苗和药物评价的基础。方法将EV71的临床分离株在小鼠骨骼肌中进行系列传代,得到了小鼠的肌肉适应株MP10。使用MP10经腹腔注射感染10日龄ICR小鼠,对感染小鼠的症状、病毒复制和病理进行了监测。结果与临床分离株相比,MP10对人横纹肌瘤细胞(rhabdomyosarcoma cell,RD细胞)的感染力提高,并且对小鼠的毒力增强,MP10感染10日龄小鼠可导致其瘫痪和死亡。病毒主要在骨骼肌中复制,并引发大面积的坏死性肌炎,同时神经组织未观察到病变。病理分析发现:感染小鼠体内与呼吸运动相关的肌肉均发生严重的坏死性肌炎,推测此类肌肉的坏死会影响小鼠的呼吸功能,从而成为导致小鼠死亡的因素之一。结论建立了C4亚型EV71毒株感染10日龄ICR小鼠的模型,该模型可作为研究EV71感染的致病机制、以及疫苗和药物评价的工具。  相似文献   
93.
目的克隆黄河裸裂尻鱼肥胖基因(obese gene,ob),分析编码蛋白leptin的序列特征,检测ob mR-NA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和不同环境温度下肝胰脏和白肌ob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为探究黄河裸裂尻鱼在青藏高原季节性寒冷环境下的生态适应机制提供科学数据。方法利用RT-PCT、5’-RACE和3’-RACE法获得ob基因全长cDNA序列。通过已知cDNA序列设计半定量RT-PCR和real-time PCR引物,进行表达研究。结果黄河裸裂尻鱼ob基因序列全长为1 337 bp,其中开放阅读框(ORF)长513 bp,编码170个氨基酸。黄河裸裂尻鱼ob mRNA在心脏、肾脏、脂肪、肠、精巢、肝胰脏、鳃、脑和肌肉9个被检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心脏中表达最强,肌肉组织中表达最弱。栖息水域环境温度下降,将显著抑制黄河裸裂尻鱼肝胰脏和白肌ob mRNA的表达。结论黄河裸裂尻鱼ob基因特殊的组织表达特征可能与其特定组织的能量代谢及其特殊的生物学功能有关。Leptin在黄河裸裂尻鱼能量代谢调节和季节性环境适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4.
付艳东  赵翠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5):6992-6994,6968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artery intervention,PCI术)是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的重要手段,但临床观察显示PCI术后经出现慢血流、无复流,再灌注心律失常及心肌酶学的升高,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减少PCI术后的心肌损伤是改善冠心病患者经PCI术后预后的关键。目前研究认为PCI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主要与心肌再灌注时与氧自由基生成增多、细胞内Ca2+超载、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微血管损伤、粒细胞浸润以及心肌细胞的凋亡等多方面的作用有关,而PCI术后心肌损伤的保护治疗方面主要有药物与器械两方面。本文就PCI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及保护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5.
 研究残存居群的数量性状分化及其地方适应性有助于了解不同居群对环境的适应性并制定相应的保育策略。本研究采用同园实验,利用随机区 组设计,对中华水韭(Isoetes s inensis)3个居群的9种优势基因型的数量性状进行巢式方差分析,并采用Bayesian方法计算等位酶(FST)和 数量性状(QST)的居群分化值。结果表明,在测量的14个数量性状中,有10个性状在居群间有显著性差异,仅有3个性状在居群内有显著性差 异;多重比较表明其中5个性状的平均值均以松阳居群最高,休宁居群最低;建德居群的大孢子囊的性状和植株高度的平均值最高,休宁居群最 低;推测这可能是与奠基者效应、物种间竞争及中华水韭在自然生境下形成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的权衡有关。对居群数量性状分化的QST 值和等位酶分化的FST值分析比较发现,在假设为自交系时有8个性状的QST值均大于FST值,表明存在明显的地方适应性,居群间个体的混合存 在潜在的远交衰退的风险,所以不宜采用居群间相互移植个体的方法来进行中华水韭居群的遗传复壮。对休宁和松阳两个居群的保育应采用提 高居群内基因流和改善生境环境的方法,促进居群内的遗传复壮;对建德居群应尽量减少人为干扰,宜建立特定生境的保护小区。  相似文献   
96.
刺山柑是一种冬季落叶的、抗旱能力比较强的药用植物。虽然刺山柑的群落结果比较简单。但它是一种比较优良的防风固沙植物。国内外对刺山柑的种子萌发和组织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已经成功实现了刺山柑的快速繁殖。植物解剖学的结果表明:刺山柑根茎和叶片都表现出了旱生植物的典型特征。本文对刺山柑的生物学特性、种子萌发和组织培养以及适应干旱环境的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7.
果实(种子)化学防御与食果实动物的适应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鲁长虎 《生态学杂志》2005,24(5):567-572
种子植物在果实(种子)成熟后需要防御食果实动物捕食种子,同时要传播种子至适宜萌发的生境。很多植物依赖食果实动物传播种子,称动物传播植物。果实(种子)化学防御是抵御种子捕食者的重要手段。果实(种子)中次生物质包括各种生物碱、生氰糖苷、萜类和酚类等,种类繁多;次生物质的含量随果实成熟过程而变化。次生物质可以抵御动物的捕食,其毒性对种子传播者和种子捕食者没有选择性,即具泛毒性。果肉中的次生物质也可以起到轻泻剂的作用,缩短种子在动物消化道的滞留时间,以影响传播效率。果实(种子)次生物质的产生不受植物环境条件的影响,其产生与果实质量有关。在温带地区,通常SS型果实次生物质含量低,而FL型果实含量高。食果实动物可通过调整捕食行为、摄取环境中特殊物质和获得丰富营养等3个方面适应次生物质。果实(种子)中次生物质的研究对动植物相互作用、协同进化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8.
遮荫处理下多脉青冈和金叶含笑的叶解剖结构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运用结构植物学方法,以多脉青冈(Cyclobalanopsis multinervis)和金叶含笑(Michelia foveolata)2年生苗为材料,进行全光照处理和遮荫处理下叶结构观察比较。结果显示,长期遮荫处理下,多脉青冈和金叶含笑新生叶的表皮细胞变薄,栅栏组织变得稀疏,层数有减少趋势,海绵组织更加疏松;多脉青冈的叶角质层退化。表明长期的弱光照下,2种树种的新生叶叶结构产生了适廊性的变化,其适应程度可以推测植物对光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强弱和进化潜力,研究结果对预测园林树种的光适应能力和结构进化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9.
藏鸡胚胎的低氧适应特征及其血红蛋白突变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鸡能在4200 m以上海拔正常繁衍生息, 但低地鸡在模拟4200 m海拔(12.0%O2)条件下孵化却只有3.0%的孵化率. 在两品种全期低氧和阶段低氧模拟孵化实验中, 4200 m全期低氧揭示4~11天是隐性白与藏鸡阶段存活率相差最悬殊的阶段, 12~21天相差极显著, 1~3天相差不显著. 但4200 m阶段低氧只能造成两品种孵化率显著差异, 而并不足以造成低氧阶段间阶段死亡率显著差异, 结果显示藏鸡具有优越的克服低氧损害后期不良影响的能力. 对藏鸡和隐性白鸡血红蛋白7条链全部编码序列进行多态分析, 筛选到αD链编码基因的一个低氧功能突变位点(Met- 2D(B13)-Leu). 该突变基因为藏鸡独有, 其频率随着海拔升高而升高, 而且该突变基因频率越高的群体, 孵化率越高. 以鸡的HbD晶体为模板, 对突变血红蛋白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同源预测, 结果表明Leu替代Met提供了一个更疏水环境, 有利于血红素的稳定, 从而提高了血红蛋白的血氧亲和力. 突变(Met-32D(B13)-Leu)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与藏鸡家养化时间和地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0.
盐生植物星星草叶表皮具有泌盐功能的蜡质层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利用扫描电镜和 X射线电子探针研究了星星草 (Puccinellia tenuiflora)的叶表皮及其与生境高盐的关系。结果表明 ,叶表皮由表皮细胞和气孔器组成 ,下表皮气孔器多于上表皮 ,且常下陷 ,表皮具表皮毛。表皮细胞外存在丰富的蜡质纹饰和蜡质颗粒 ,这些蜡质包含盐离子 ,具有泌盐的功能。这些特征表明星星草受外界生态因素的影响 ,而演化出具有泌盐功能的蜡质层来适应所生长的高盐生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