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71.
红曲中桔霉素的检测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荣华  郑立忠  姜嘉善  蒙辉  徐小丽 《生物磁学》2013,(36):7160-7164,7134
红曲是指以大米为原料,用红曲菌属(Monascusspp.)红曲霉发酵培养制得,具有红色的颗粒或用其制成的粉末。目前红曲可分为色曲、酒曲和功能性红曲。在红曲霉的发酵过程中,同时与红曲色素相伴产生一种有害的次级代谢产物一桔霉素。研究表明桔霉素具有肾毒性,可致畸、致癌和诱发基因突变。桔霉素的存在,制约了红曲在食品及药品方面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红曲产业的发展。为此,在红曲生产中如何快速准确检测桔霉素以及有效地防控桔霉素,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红曲中桔霉素的检测方法及控制策略进展进行了综述。目前,桔霉素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抑菌圈法、TLC法、酶联免疫法和HPLC法等,其中HPLC法是检测红曲中桔霉素高效且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桔霉素的控制主要从菌种选育,发酵工艺及产品后续处理等方面进行调控。目前尚没有成熟的控制策略全部去除桔霉素,只有采用低产桔霉素的菌种,适合的生产工艺及结合后续的物理或化学处理等综合措施,生产出符合桔霉素控制标准的高品质红曲产品。  相似文献   
72.
以红曲米中筛选到的红色红曲霉菌株G为原始菌株,通过农杆菌介导T-DNA插入突变技术,成功构建了含有1 483株红曲霉突变子的T-DNA插入突变库。用HPLC等方法从突变库中筛选出10株γ-氨基丁酸(GABA)产量稳定高于原始菌株G的突变子,薄层层析结合HPLC技术分析了10株突变子发酵液中桔霉素的含量;其中突变子1047的GABA产量较高,为1.169g/L,是原始菌株G(GABA产量0.472g/L)的247.67%,桔霉素含量稳定低于原始菌株G。以红曲霉菌株G和突变子1047为实验材料,通过5 L发酵罐发酵并定时取样,HPLC等方法精确分析发酵液各种活性物质的含量;结果显示,突变子1047生长速度稍快于原始菌株G;GABA、莫纳可林K(Monacolin K)、红曲色素色价分别为2.201 g/L、83.892 mg/L、21.984 U/mL,是原始菌株G的279.67%、108.01%和182.35%;而桔霉素产量为1.976 mg/L,是原始菌株G的41.71%。因此,利用TDNA插入的方法对红曲霉进行育种,能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在红曲霉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上有一定潜力。  相似文献   
73.
以农杆菌介导法建立的红曲霉T-DNA转化库为实验材料,采用抑菌圈法从5,000多个转化子中筛选出200株桔霉素突变子的候选菌株,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一步筛选得到53株与出发菌株相比产桔霉素能力发生显著变化的突变子,其红曲中桔霉素含量介于0·04~154·57μg/g之间。进一步分析了突变子的红曲色价,发现突变子产桔霉素能力与产色素能力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探讨红曲霉产桔霉素和色素等次生代谢产物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材料和基础。  相似文献   
74.
红曲菌cDNA消减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赖卫华  许杨  熊勇华 《菌物学报》2003,22(3):466-473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红曲菌产桔霉素和不产桔霉素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分别从产桔霉素和不产桔霉素的红曲菌丝体中提取mRNA,依次合成单链和双链cDNA,经酶切成大小为250~750bp的片断,将产桔霉素的cDNA分为两组,分别与两种不同的接头连接,再与不产桔霉素的红曲菌的cDNA进行两次消减杂交及两次抑制性PCR后,将产物与T/A载体连接构建成功cDNA消减文库,并转染大肠杆菌进行文库扩增,文库扩增后得到283个克隆,经PCR法快速测定,均得到250~750bp的插入片断.所构建的红曲菌cDNA消减文库为进一步筛选红曲菌中与产桔霉素性状相关的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5.
红曲霉发酵生产Monacolin K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曲中的Monacolin K,作为一种抑制胆固醇合成的活性物质,是公认的降低胆固醇的理想药剂,具有高效、低毒、安全的特点.对红曲霉发酵生产Monacolin K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阐述了Monacolin K的理化性质,对Monacolin K抑制胆固醇合成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论述,并综述了如何提高Monacolin K含量的途径和检测方法,叙述了毒性物质桔霉素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6.
经过复合诱变处理得到的产无桔霉素的红曲色素变异株,编号为FM5183,在摇瓶条件下分批深层培养,研究了菌株在碳源为葡萄糖条件下对单谷氨酸钠(MSG),组氨酸的代谢特性,该菌株分别在含MSG和组氨酸情况下,对产生的中间产物苹果酸和乙醇的代谢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突变菌株FM5183产生的酒精量为2.5-2.7g/L,苹果酸浓度最大值为5.8g/L;另外,在含MSG和组氨酸的培养基上对产生的色素量进行测定,其色价分别为25.5和11.8,对试验所用的氮源等条件下,整个发酵过程未有桔霉素检出,突变菌株FM5183是一株较理想的无桔霉素红曲色素工业化生产菌株。  相似文献   
77.
1 单性生殖与单性结实 单性生殖是由有性生殖细胞(未受精的卵细胞或精子)直接发育而成,属有性生殖中的单性生殖。单性结实是由于雌蕊不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或没有受粉使子房发育为无籽果实叫单性结实。  相似文献   
78.
细胞融合与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状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不仅可以实现核基因组的重组,而且可以实现胞质基因组的重组,为转移由线粒体DNA或叶绿体DNA控制的性状提供了一条捷径。本文综述了获得胞质杂种的方法及其原理,细胞融合在胞质转移及创造新的细胞质雄性不育(CMS)资源上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情况,以及CMS在有性后代中的遗传规律,探讨了此育种途径的优势及其在木本果树无籽育种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79.
齐祖同  孙曾美 《菌物学报》1989,8(Z1):151-158
桔青霉(Penicillium cirlrinunr Thom)是青霉属中的一个明确的种,但变异范围很大.自然界存在其白色株和不能利用硝酸盐为氮源的所谓营养缺陷型。在分类上对上述变异有两种不同处理方式:一是作为新种或变种,二是认为是突变型而不承认其分类地位。选择何种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研究者的主观看法。作者结合某些生理生化特性和可溶性蛋白电泳图形以及同工酶酶谱(酯酶,苹果酸脱氢酶,淀粉酶,核糖核酸酶)对桔青霉及其变异株以及邻近种作了比较研究以便提供依据,确认哪一种处理更为合理。研究结果表明桔青霉与其变异株的各种主要特征都极为相似,而与其邻近种则有明显不同。因此作者认为对这类菌株不应作为新种或变种而应作为种内变异株处理,不承认其分类地位.这一结论支持了Raper和Thom以及Pitt的观点。  相似文献   
80.
本文应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实验设计统计方法,对桔园内主要天敌食螨瓢虫(Stethorus che-ngi)、长须螨(Agistemus exsertus citri)、尼氏钝绥螨(Amblyseius nichols)和普通钝绥螨(Amb-lyseius vulgaris)对桔全爪螨(Panongchus citri)的控制作用,以及天敌与天敌之间、天敌与害螨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这4种天敌对桔全爪螨的捕食量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主效分析,表明桔全爪螨自身密度的大小对天敌的总捕食量影响最大。在这4种天敌中对总的捕食量影响最大的是食螨瓢虫,其次为长须螨,尼氏钝绥螨再次之,普通钝绥螨的影响最小。对各天敌间交互作用的分析表明,天敌个体大、活动能力强、捕食量大,他们的种内种间干扰程度也大,特别是食螨瓢虫种内种间干扰十分明显。其次为长须螨,而尼氏钝绥螨和普通钝绥螨的种内种间干扰较弱,在密度较低时,他们还表现出相互促进的作用。最后本文还讨论了这4种天敌能有效地控制桔全爪螨的最大密度,以及在该密度下各种天敌密度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