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1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6 毫秒
91.
随着遗传科学的发展,分子标记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目前,遗传研究领域出现了多种新型分子标记技术,由于新型分子标记技术较之传统的分子标记技术有很多的优点,因此新型分子标记技术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2.
介绍了一种新型豆渣面膜,并对其制备工艺、使用方法进行了研究;再对产品进行了测试、功能性讨论。结果表明,该面膜膏产品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QB/T2872-2007要求,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配伍性;该面膜具有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安全环保,使用功效显著、性能温和、无刺激、无副作用的特点,是一种来源广泛的、实用的、多效的美容护肤品。  相似文献   
93.
目的:以新型隐球菌荚膜相关蛋白CAP10为靶抗原,制备并鉴定特异性抗CAP10的单克隆抗体。方法:用纯化的重组CAP10免疫BALB/c小鼠,血清抗体效价达到适当水平时进行细胞融合;经多次亚克隆筛选出分泌特异性抗体的细胞株,制备单抗腹水并进行抗体效价测定及亚类鉴定。结果:获得11株能稳定分泌抗新型隐球菌荚膜相关蛋白CAP10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抗体效价高且抗原特异性强。结论:获得了针对新型隐球菌荚膜相关蛋白CAP10的单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CAP10蛋白的功能,以及临床新型隐球菌的检测和血清型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4.
新型疫苗佐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传统的灭活或活体疫苗相比,由基因工程重组抗原或化学合成多肽组成的现代疫苗往往存在免疫原性弱等问题,需要新型的免疫佐剂来增强其作用。尽管传统的铝盐佐剂是目前唯一全球公认的人用佐剂,但存在激发细胞免疫应答能力差等不足,因此,需要研发更为安全有效的人用新型佐剂,尤其是安全无毒、能够刺激较强细胞免疫应答的佐剂,以及适合粘膜疫苗、DNA疫苗和癌症疫苗的免疫佐剂。分析阐述了新型佐剂研究状况和佐剂发展方向,并进一步对新型佐剂的临床前和临床试验研究以及已批准上市的新型疫苗佐剂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5.
1 引 言新型高蛋白植物杂交酸模 (以下简称杂交酸模 ) ,最先是由前苏联乌克兰国家科学院中心植物园作物研究所的乌切乌什博士 ,于 2 0世纪 70年代利用天山酸模 (Rumextianschanicus)为父本及巴天酸模 (R .putientiu)为母本 ,通过杂交技术历时 1 0多年而育成的牧草新品种。在国外 ,俄罗斯、乌克兰、荷兰、波兰、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挪威等欧洲国家 ,以及印度、非洲一些国家都在开展酸模的生产和利用的研究 ,包括生物特性、化学成分、营养价值、栽培技术以及加工利用等 ,并取得某种进展。例如俄罗斯的罗…  相似文献   
96.
A novel α-amylase gene was amplified from Sulfolobus shibatae by using PCR technique.The amplified 1.7kb DNA fragment was inserted into an expression vector pBV220 to yield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SBAM. The novel α-amylase gene in pSBAM was expressed in E. coli. The production of the novel α-amylase activity reached over 8 units/100mL of the culture.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this enzyme was about 61kD by SDS-PAGE. The expressed novel α-amylase protein in E.coli DHSα accounted for about 20 % of the total protein in the recombinant cell. The cooperative action of the novel α-amylase and the maltooligosyltrehalose synthase from Sulfolobus shibatae was investigated and trehalose was detected by using HPLC analysis when using amylose and partial starch hydrolysates as substrates.  相似文献   
97.
疫苗是一种用于有效预防或治疗多种疾病的生物制品,是遏制新型传染病传播的关键手段.与传统疫苗相比,基于纳米材料与技术制成的纳米疫苗,具有抗原装载效率高、靶向性好、毒性低、稳定性高、给药方式多样等显著优势.近10年来,纳米疫苗的研究与日俱增,具有应用潜力的纳米疫苗与材料不断涌现.根据纳米疫苗所添加抗原及其预防疾病的不同可将...  相似文献   
98.
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引起的新型肺炎.SARS-CoV-2具有高传染性、高致病性以及高死亡率的特...  相似文献   
99.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预测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跨膜蛋白酶丝氨酸2(transmembrane protease serine 2,TMPRSS2)的理化特性、结构特征和抗原表位,为抗SARS-CoV-2药物研...  相似文献   
100.
<正>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作为条件致病菌与人体共存,一般情况下不会引发感染,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或其他条件因素影响,可能引发黏膜或全身感染[1]。白念珠菌导致的口腔念珠菌病、念珠菌性阴道炎等多种疾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还可与其他致病菌产生相互促进作用,如在口腔中与卟啉单胞菌形成混合生物膜,使牙周围组织遭到明显的破坏[3]。目前抑制白念珠菌的药物库资源有限,临床使用的治疗药物虽然能够有效治疗白念珠菌的侵袭性感染,但其毒副作用可能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同时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也逐渐降低产生耐药性。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亟需开发新型有效抗菌物质,而生物源中的天然活性物质具有来源广泛、种类繁多等特点可以为此提供基础[4]。学者们对白念珠菌致病机理和药物作用靶点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从植物源、动物源和微生物源积极寻找抑制白念珠菌的相关天然活性物质,为解决化学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提供了基础。本文对白念珠菌的形态特征、致病机理以及不同生物源对白念珠菌的抑制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