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02篇
  免费   1552篇
  国内免费   5787篇
  2024年   157篇
  2023年   536篇
  2022年   605篇
  2021年   690篇
  2020年   723篇
  2019年   659篇
  2018年   499篇
  2017年   578篇
  2016年   603篇
  2015年   616篇
  2014年   697篇
  2013年   703篇
  2012年   849篇
  2011年   958篇
  2010年   799篇
  2009年   840篇
  2008年   997篇
  2007年   865篇
  2006年   831篇
  2005年   736篇
  2004年   683篇
  2003年   611篇
  2002年   568篇
  2001年   506篇
  2000年   450篇
  1999年   356篇
  1998年   224篇
  1997年   232篇
  1996年   223篇
  1995年   162篇
  1994年   150篇
  1993年   142篇
  1992年   157篇
  1991年   114篇
  1990年   105篇
  1989年   125篇
  1988年   75篇
  1987年   63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50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991.
Fan XT  Cai WQ 《生理科学进展》2002,33(4):339-342
发育轴突向正确的靶位生长是建立精确神经环路的基础。海马内主要的传入通路是内嗅皮层-海马通路,兴奋性合缝,联合系统中隔投射,它们以层状形式终止于齿回与Ammon角的靶神经元。在海马内部,齿回与CA3区的苔藓纤维,CA3区与CA1之间均建立了特异的纤维联接系统。细胞培养测定和包括基因敲除在内的分子生物学策略研究表明,在发育过程中复杂的导向信号网络对海马内联系的形成有重要调节作用。分泌性Ⅲ型semaphorins,netrin 1和Slit蛋白及局部膜或基底锚分子如ephrin A亚家族配体,共同介导了海马内联系的发育。  相似文献   
992.
易组"太谷核不育基因"(Ms2)基因定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在远缘杂交中由普通小麦(AABBDD)4D染色体易组导入六倍体小黑麦(AABBRR)以及硬粒小麦(AABB)的太谷核不育基因Ms2(原位于普通小麦4D染色体短臂距着丝点31.2cM的显性雄性不育核基因)。重新异回普通小麦染色体组中,所获得携带易组Ms2基因的新型太谷核不育小麦其显性雄性不育特性表达正常,且雄性不育株的雌性可育机制正常,对不育株幼穗花粉母细胞减数分型期染色体构型的观察可见其为整倍体(2n=42),尚未发现回归普通小麦的易组太谷核不育与原位 的太谷核不育基因有不同的表型。采用系统的标志基因测交法对回归普通小麦的易组太谷不育基因进行测交定位,发现易组Ms2基因与普通小麦显性秆标志基因Rht3连锁,从而将其定位于普通小麦4B 色体虎Rht3基因9.7cM处,新位点被命名为Ms2(4BS),对Ms2基因在六倍体小黑麦与原太谷核不育小麦远缘杂交中位时的走向,普通小麦4A与4B染色体的互换更名以及Ms2(4BS)新位点的开发利用进行了讨论,认为异源多倍体生物核基因的组间易位倾向于从供体染色体向进化亲缘关系较密切,且染色体序数与染色体臂相同的部分同源染色体易位;1988年第7届国际小麦遗传学会对普通小麦4A与4B染色体的互换更名是正确的;Ms2(4BS)作为一个新型的遗传标记,作为小麦族内所有携带B染色体组的物种的育种工具和在拓建各为小麦种质资源的基因库等方面均有广泛的用途。  相似文献   
993.
马铃薯卷叶病毒 (PLRV)是正链RNA病毒 ,属黄化病毒组[1 ] 严格虫传 ,分布广泛 ,难以控制 ,侵染马铃薯 ,给生产造成巨大损失。PLRV基因全长 6 0kb ,有 6个读码框架 ,其中ORF2a是第二读框 ,全长 192 0bp ,编码一个 70kD的多肽。另外 ,ORF2a在与ORF2b重叠处可发生移码继续转译 ,直到ORF2b的尾 ,转译产物为一条 118kD的多肽 ,该蛋白的C端与复制酶的序列具很大的同源性[2~ 4] 。Prufer[5] 等和Kujawa[6] 等分别研究了PLRV基因组上ORF2a与ORF2b重叠区附近与移码有关的滑动序列及其…  相似文献   
994.
Liu Y  Fang JD  Wen T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2,18(2):113-113,114,178
丁香酚是中药丁香油中的主要作用成份,它具有多种复杂的药理作用,尤其在解热降温方面有显著作用.本研究室以往的电生理实验观察到,丁香酚可反转致热原作用下的PO/AH(视前区-下丘脑前部)温度敏感神经元的放电活动,说明丁香酚的解热作用是通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PO/AH神经元的放电活动而实现的.近年来,弓状核在体温调节方面的作用倍受观注.本研究室多年的研究表明,弓状核积极地参与了体温调节活动,因为毁损弓状核后大鼠体温发生明显紊乱.本实验对PO/AH与弓状核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进行比较性研究,同时观察家兔发热以及丁香酚解热时在家兔弓状核及PO/AH中PGE2和cAMP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995.
黄芩甙对发热大鼠下丘脑PGE2和cAMP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和方法:PGE2和cAMP是重要的中枢发热介质。为了探讨PGE2和cAMP是否参与了黄芩甙解热的机制,本实验用内毒素(ET)复制大鼠发热模型,观察黄芩甙的解热作用及对大鼠下丘脑中PGE2和cAMP含量的影响。结果:黄芩甙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并且翻转ET对下丘脑中PGE2和cAMP含量的影响。相关分析显示,下丘脑中PGE2和cAMP含量的变化与体温变化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结论:黄芩甙可通过抑制下丘脑中PGE2和cAMP含量升高而发挥其解热作用。  相似文献   
996.
人轮状病毒NSP4基因变异与功能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比较我国人A组轮状病毒一般腹泻患者分离株和重症患者分离株非结构蛋白(NSP)4 cDNA序列时发现,两者在可能与致病性有关的区域(aa131~146)内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为进一步探讨这种变异是否与毒力改变有关,利用杆状病毒表达载体在昆虫细胞Sf9中表达两种毒株的NSP4,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初步观察了它对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来源的NSP4均可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明显升高,在48h时大致升高3.1~3.4倍,96h时升高5.6~5.8倍,但两种毒株之间的差别并不明显.研究证实,人轮状病毒NSP4与以往报道的动物轮状病毒NSP4一样,可以引起细胞内钙离子增高,即可能与病毒的致病性有关.但重症腹泻毒株SZ1 NSP4第131~146位氨基酸位点出现的变异并未提高其毒力.轮状病毒的毒力改变可能与其它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97.
白细胞介素-2对心脏节律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1L-2)对心脏节律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模型和离体人鼠灌流心脏模型,观察培养的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和离体心脏心率及节律。结果:①2.5-200u/ml的IL-2呈浓度依赖性地降低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②50u/ml的IL-2明显增加离体心脏心率和室性早搏个数。③propranolol预处理可取消50u/mlIL-2的离体心脏作用。④热失活IL-2对培养的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和离体心脏心率和心律都无显著作用。结论:IL-2可直接制培养心肌自律性,其对离体心脏的正性变时和致心律失常作用可能由内源性作茶酚胺介导。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和方法 :应用MTT比色、原位杂交、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内源性或外源性CO对低氧状态下PASMC增殖的作用以及对PDGF B和原癌基因bcl 2、突变型p5 3表达的影响 ,探讨CO抑制低氧状态下PASMC增殖的机制。结果 :各组PASMC中PDGF BmRNA原位杂交和PDGF B蛋白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均为阴性 ,单纯低氧组较正常对照组Bcl 2和突变型P5 3蛋白表达增强 (P <0 .0 1) ,Hemin和CO干预组Bcl 2和突变型P5 3蛋白表达低于单纯低氧组 ,而Hb干预组则高于单纯低氧组 (P <0 .0 1)。结论 :低氧时CO可能通过抑制Bcl 2和突变型P5 3的表达而抑制PASMC的增殖  相似文献   
999.
阻断泛素-蛋白酶体通路对人原代白血病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阻断泛素-蛋白酶体通路对不同类型细胞具有完全不同的结果, 但未见对原代白血病细胞作用的报道. 观察了阻断上述通路对8例白血病患者和10例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MNC)的作用. 结果表明, 不同个体原代白血病细胞对阻断此通路的反应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 其中3例细胞极为敏感, 24 h以内90%细胞被迅速诱发凋亡, 而正常人骨髓MNC对阻断泛素蛋白酶体通路反应不敏感, 未观察到凋亡现象发生. 进一步的免疫印迹实验发现, 对上述通路敏感的原代白血病细胞Bcl-2蛋白表达量较高, 而且在凋亡过程中发生了特异位点的酶解;对上述通路不敏感的细胞(包括正常人骨髓MNC)Bcl-2蛋白低表达, 或Bcl-2高表达但未能检测到其特异性酶解现象. 结合其他实验结果, 提示细胞中Bcl-2蛋白是否发生特异位点酶解与细胞对阻断上述通路的敏感性之间具有相关性, 为进一步研究不同种类细胞对阻断泛素-蛋白酶体通路敏感性差异的机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000.
Zhang SY  Liu G  Wang DL  Guo XJ  Qian GS 《生理学报》2001,53(3):219-223
研究不同频率慢性电刺激(CES)后兔膈肌肌浆网(SR)Ca^2 -ATPase活性以及SRC^2 摄取-释放动力学对不同频率CES的活应性变化,建立不同频率CES组,用定磷法测定SR Ca^2 -ATPaes活性,用Fura-2荧光法测定SR Ca^2 摄取-释放动力学,与对照组比较,慢性低频电刺激10Hz和20Hz组的SR Ca^2 -ATPase活性明显降低(P<0.01),Ca^2 释放-摄动力学也显著降低(P<0.01),慢性高频电刺激50Hz和100Hz组的SRCa^2 -ATPase活性则显著升高(P<0.01),Ca^2 释放-摄取动力学亦明显升高(P<0.01),实验提示,ECS后不同频率CES导致膈肌SRCa^2 -ATPase,Ca^2 摄取-释放动力学产生不同的适应性变化,对不同功能状态的膈应用不同频谱的慢性电刺激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