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40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保障粮食安全造成的生态价值损失评估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是我国政府必须切实解决的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借鉴前人的生态服务价值理论与评估模型的基础上,阐明了保障粮食安全造成的生态服务价值损失的内涵,并以理论分析为依据,分别构建了评估不同类型生态服务价值损失的模型,为了验证所构建模型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以陕西省长武县为案例区,对其2008年保障粮食安全导致的生态价值损失进行了评估,在不同类型生态服务价值损失中,由于不同生态系统的合理转换引起的生态服务价值损失为22834.16×104元;如果将长武县所有粮食生产用地作为林地、草地、水体,与作为耕地相比,可为人们多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分别为:21963.30×104元、4095.04×104元、40678.82×104元;单位面积林地、草地、水体可以多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量,最高的是水体,为19682.34元/hm2,林地和草地分别为:10627.4元/hm2和1981.37元/hm2。  相似文献   
922.
李睿倩  孟范平 《生态学报》2012,32(18):5825-5835
评价填海造陆导致的海湾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成为海洋资源配置和调控沿海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运用能值分析方法,结合海湾生态系统特点,针对填海工程造成的供给、调节、文化、支持4类生态系统服务损失构建了能值估算模型,并以烟台套子湾填海工程为例,分析了该湾生态系统服务的损失情况。结果表明,该湾供给服务损失最大,全部生态系统服务年能值损失为3.32×1024sej/a,海域使用年限内(50a)的能值货币价值损失总计2.28×1014元,单位面积的能值货币价值损失1.73×1012元/hm2,远远高于依据现行的生态补偿评估方法计算的结果。该能值模型对生态系统服务损失的评价更为客观合理,适用范围较广,为完善控制填海活动的经济体制建设、促进沿海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23.
基于生境等价分析法的胶州湾围填海造地生态损害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京梅  刘铁鹰 《生态学报》2012,32(22):7146-7155
围填海造地的生态损害是指围填海造地所引致的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下降,包括生物资源消失、生态调节功能减弱以及生物栖息地破坏等。针对胶州湾围填海造地规模及其生态影响,使用生境等价分析法,对围填海造地的资源和生态服务功能的受损程度和补偿规模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988-2005年胶州湾填海造地的资源生态受损程度为41.33%,以退田还海作为修复工程,修复期为8a,在5%的折现率水平下,修复工程的规模应为22.47 km2,才能使被填海域的生态服务功能恢复到初始水平。这一结论可作为地方政府对胶州湾围填海造地实施生态修复建设和生态补偿管理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2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髓源抑制细胞(MDSC)水平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临床预后评估的价值。 方法选取广西崇左市人民医院普外科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83例结直肠癌患者及50名健康体检者,分别纳入患者组、对照组。检测患者组治疗前、对照组入组时外周血MDSC水平及NLR、PLR比值,记录患者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上述指标变化,并比较治疗有效、无效患者治疗前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患者组治疗前MDSC比例及NLR、PLR比值分别为(4.26±0.99)﹪、3.05±0.59、146.45±29.71,均高于对照组的(0.71±0.15)﹪、1.62±0.37、90.92±13.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25.238、16.272、12.824,P均< 0.05)。患者治疗后1个月MDSC比例及NLR、PLR比值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183例患者中,111例肿瘤未进展,纳入治疗有效组,72例肿瘤进展,纳入治疗无效组。治疗有效组治疗前MDSC比例及NLR、PLR比值分别为(4.06±0.61)﹪、2.73±0.40、136.18±26.11,均低于治疗无效组的(4.57±0.42)﹪、3.54±0.31、162.29±18.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6.202、14.572、7.353,P均< 0.05)。ROC曲线示,以治疗前MDSC≥4.22﹪、NLR≥3.21、PLR≥151.60为截断值,MDSC比例联合NLR、PLR比值预测结直肠癌患者治疗无效的曲线下面积为0.909(P < 0.05)。 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MDSC水平及NLR、PLR比值升高,且较高的MDSC水平及NLR、PLR比值意味着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25.
强化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起,我们就把植物生理实验单独列为一门“植物生理实验技术”课,并进行单独考试,收到较好的效果。近几年来,我们以教学合格评价及实验室评估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了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与大家共同切磋。  相似文献   
926.
中国杜鹃花属植物已超过600种,是世界杜鹃花属的现代分布中心和分化中心之一。本文以杜鹃花红色名录、中国高等植物红色名录以及中国高等植物受威胁物种名录为基础,对我国杜鹃花的濒危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极度濒危杜鹃花的最新调查结果,结合IUCN红色名录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标准对它们进行重新评估。评估结果认为,杜鹃花属12个极度濒危物种中,有4个物种降低了极度濒危的等级,1个物种数据缺乏,1个物种灭绝。我国杜鹃花属植物濒危种类近20%,数据缺乏的种类近1/3,资源本底不清,严重威胁我国杜鹃花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未来应加强对杜鹃花本底资源的普查,开展极度濒危物种和极小种群物种的“抢救性保护”、加强园林应用与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927.
目前,新加坡国内还没有任何植物生物技术投入商业化生产。截至2020年10月,新加坡共有43种转基因(genetically engineered,GE)植物产品获准用作食品或食品成分。新加坡遗传改良咨询委员会(Genetic Modification Advisory Committee,GMAC)最近修订了关于基因叠加事件的法规,采用“高覆盖低”的方法,对来源于先前GMAC认可的较低阶组合的高阶叠加事件组合豁免监管评估。  相似文献   
928.
任和  韩霜  陈祥  李帅鹏  白仲虎 《生物工程学报》2021,37(12):4406-4414
为了建立定量检测人血清中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Type Ⅰ procollagen N-terminal peptide,PINP) 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方法,首先在谷氨酸棒状杆菌中分泌表达了PINP-α1链重组蛋白,以其为免疫原制备单抗,获得了2B10、8C12和1F11共3株可稳定分泌抗PINP-α1链的单抗杂交瘤细胞株。进一步配对筛选后,以单抗8C12偶联生物素作为捕获抗体,单抗1F11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作为检测抗体,二者与样本中的PINP结合形成夹心复合物,再与包被有链霉亲和素的磁微粒形成完整的检测系统,从而定量检测人血清中PINP的浓度。对该方法进行条件优化后,确定捕获抗体、检测抗体的最佳工作浓度均为3 μg/mL,孵育时间为30 min;本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1.22 ng/mL,批内、批间的变异系数均在10%以内,线性范围为5–1 100 ng/mL,回收率在93%–107%之间。通过对160份临床样本进行检测,本方法检测结果与罗氏诊断试剂盒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R2为0.906 2。开发的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方法可定量检测人血清中PINP的含量,有望成为骨骼疾病检查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929.
常绿阔叶林的优势类群由于其个体数量多、盖度大、生物量高、生存能力强, 对维持相应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主导作用。樟属(Cinnamomum)植物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类群, 通过对其过去、当前和未来潜在分布区的研究可以了解该类群的变迁历史, 为理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动态变化提供帮助, 有助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保育策略的制定。本研究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模拟了我国樟属47种植物在5个时期(末次间冰期、末次盛冰期、全新世中期、当前和未来)的潜在分布区及物种丰富度热点区域。此外, 根据樟属植物的物种丰富度热点区域与自然保护区相叠加, 对当前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状态进行了评估, 尤其是为保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设立的自然保护区。结果表明: 樟属物种的潜在分布区在5个时期变化均不大, 仅在亚热带-温带交界处的各大山脉和平原之间出现局部收缩和扩张; 值得注意的是, 物种丰富度热点区域在5个时期变化明显, 末次盛冰期面积最大, 相较于末次间冰期、全新世中期和当前分别多96%、88%和37%; 未来(~2080年)两种不同温室气体排放典型浓度途径(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 RCP) (RCP2.6和RCP8.5)下, 樟属物种丰富度热点区域面积将分别比当前收缩8.4%和10.0%, 并且随着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 物种热点区域收缩趋势会更加明显。此外, 本研究发现樟属物种丰富度热点区域主要位于我国四川东南部、贵州南部、广西和广东, 然而仅7.5%位于现有自然保护区内, 未来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的扩建、选址和规划应优先考虑四川东南部和华南地区。  相似文献   
930.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游憩可持续性管理评估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游憩可持续性管理评估指标体系, 对于引导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科学规划与建设、推行游憩可持续性管理、规范市场主体和访客的行为、保护当地重要而脆弱的生态环境极为重要。本研究在对国家公园群潜在建设区科学考察的基础上, 以需求为导向, 分析国家公园群对游憩可持续性管理评估指标的需求; 以全球共识为导向, 分析《全球可持续旅游目的地标准》在国家公园群的适用性; 以经验为导向, 梳理世界主要国家国家公园群游憩可持续性的管理重点; 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游憩可持续性管理评估指标体系。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包括制度建设、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5个一级指标, 15个二级指标, 34个三级指标。所提出的评估指标体系具有区域特色, 以及代表性、系统性与务实性特征。国家公园群游憩可持续性管理评估指标体系的应用需要得到监测、统计体系的有力支撑, 而国家公园群潜在建设区相关领域基础普遍薄弱, 为了更好地应用游憩可持续性管理评估指标体系, 建议完善监测、统计体系。一方面, 需要优先加强对各国家公园潜在建设区访客数量、珍稀特有物种、水环境质量、植被覆盖率、文化遗产原真性和完好度等方面的监测工作; 另一方面, 需要优先加强对各国家公园潜在建设区访客属性、访客满意度、当地社区满意度、游憩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游憩废弃物处理率等方面的统计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