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The angiotensin Ⅱ type 1 receptor and receptor-associated proteins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Guo DF  Sun YL  Hamet P  Inagami T 《Cell research》2001,11(3):165-180
The mechanisms of regulation, activation and signal transduction of the angiotensin II (Ang II) type 1 (AT1) receptor have been studied extensively in the decade after its cloning. The AT1 receptor is a major component of the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RAS). It mediates the classical biological actions of Ang II. Among the structures required for regulation and activation of the receptor, its carboxyl-terminal region plays crucial roles in receptor internalization, desensitization and phosphorylation. Th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heterotrimeric G-protein coupling to the receptor, activation of the downstream signaling pathway by G proteins and the Ang II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 leading to specific cellular responses are discussed. In addition, recent work on the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ovel proteins associated with carboxyl-terminus of the AT1 receptor is presented. These novel proteins will adv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how the receptor is internalized and recycled as they provide molecular mechanisms for the activation and regulation of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相似文献   
52.
盐度和温度对中华虎头蟹(Orithyia sinica) 存活和摄饵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廖永岩  吴蕾  蔡凯  潘传豪 《生态学报》2007,27(2):627-639
进行盐度和温度对中华虎头蟹存活和摄饵影响的试验,结果发现,盐度骤变时,盐度15—408d后蟹存活率100%。盐度10—45蟹能摄饵,日平均摄饵量达1.31g以上;盐度20—40是蟹适宜摄饵盐度,日平均摄饵量达3.65g以上;盐度30—35蟹摄饵最佳,日平均摄饵量达5.24g以上。盐度渐变时,盐度15—55蟹8d后存活100%;盐度5—50蟹能摄饵;盐度25—35为蟹摄饵适宜盐度,日平均摄饵量达4.13g以上;盐度30为最佳盐度,日平均摄饵量达4.53g。温度骤变时,10—30℃7d后蟹100%存活。10—35℃蟹能摄饵,日平均摄饵量达1.10g以上;20—30℃蟹摄饵最佳,日平均摄饵量逐渐增加,达8.76g以上。温度渐变时,0—30℃蟹7d后100%存活,35℃蟹存活率达80%。10—35℃蟹能摄饵;20—30℃蟹摄饵较佳,日平均摄饵量达12.61g以上;250C蟹摄饵最佳,13平均摄饵量达14.35g。  相似文献   
53.
虾塘中新生残饵的N,P营养物质溶出速率及其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耀  李健 《应用生态学报》1997,8(5):541-544
通过实验模拟的测定结果 ,估算了新生残饵对虾塘养殖环境的可能影响程度 .结果表明 ,两种新生残饵的N、P营养物质溶出速率及其TN与TP、IP与TP比值 ,随其生成时间的延长均有较大幅度变化 ,且变化趋势相近 .贻贝新生残饵因其分解速率较快 ,故对养殖水体短期影响较大 ,但其总体影响却并不大于配合饵料 .新生残饵是对虾养殖水环境及其临近浅海环境的主要污染源 .  相似文献   
54.
以摇瓶所得摄氧率为基准进行发酵放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设计特殊摇瓶,用亚硫酸盐法测出摇瓶口纱布层氧通透率的基础上,在实际发酵情况下通过测定瓶内气、液相氧的变化得出其发酵过程中的摄氧率(OUR)及氧传递系数(KLa)。以特制摇瓶取得的菌体CUR为基准进行发酵过程和发酵罐的放大。通过质谱仪在线检测及采样分析,研究了3种不同供气流量及搅拌转速下的放大结果。摇瓶与发酵罐在菌体OUR、菌体产量方面吻合很好,而在整个放大过程中,发现摇瓶与发酵罐内的氧传递系数(KLa)、溶解氧(CL)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55.
革胡子鲇触须味蕾及其味觉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革胡子鲇(Clariasgariepinus)上颌须有体表味蕾存在,约为12个/mm ̄2,由通过眼眶后下缘的面神经分枝联系。用电生理学方法记录传入神经冲动,测定上颌须味蕾对多种动物组织浸提液和氨基酸的味觉敏感性。除甘氨酸、L-脯氨酸、L-色氨酸和L-酪氨酸外,多数刺激物能引起有效的昧觉反应。氨基酸中,L-精氨酸刺激最有效,阈值低达10 ̄(-7)mol/L左右。氨基酸引起的味觉反应与浸提液的反应特性相似:快适应;位相性反应;高浓度刺激下出现饱和。各种刺激物的味觉反应的阈值、反应速率和相对反应强度有不同,由电生理记录得到的敏感性结果可在行为学实验中得到验证,并发现体表昧蕾的味觉反应与鱼类的摄饵行为有关。饵料中的游离氨基酸可能是这种行为的引诱剂。  相似文献   
56.
白蚁防治中引诱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谭速进  张大羽 《昆虫知识》1999,36(4):229-232
白蚁是一类危害面广、破坏性极大的世界性害虫。利用各种防治技术控制白蚁危害由来已久,引诱技术乃其中一种。采用引诱技术具有防治成本低、针对性强、效果显著、对生态环境破坏性小等优点。白蚁是社会性昆虫,其行为有利于我们采用引诱技术实施防治。引诱技术包括饵诱法、信息素引诱法、灯诱法等具体方法,本文主要介绍饵诱法和信息素引诱法应用情况及研究进展。1饵诱法食物引诱是最古老、最简单易行的引诱方法。其采用3种方式:(1)诱集.杀灭:在白蚁活动区域设置白蚁喜食饵料(堆、坑)诱其前来取食,然后用烫、烧、踩、喂鸡和药杀…  相似文献   
57.
应用动力学方法在线检测Vero细胞培养过程中的摄氧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流加和灌注培养已被广泛应用于动物细胞培养 ,以获得高活性、高密度的细胞和高的产物得率。在这些培养过程中 ,一般通过离线检测关键参数 (如细胞密度、营养和代谢产物的浓度 )来人为调整灌注速率和补料策略 ,但是 ,当细胞密度较高时 ,由于细胞代谢旺盛使得培养的微环境变化很快 ,这就需要更加频繁快速地调整操作条件 ,从而导致因频繁取样和离线分析所带来的污染危险及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这在大规模细胞培养过程中是不可取的。因此 ,要建立大规模、高效动物细胞培养过程 ,有必要研究和探索在线检测技术 ,以实时掌握细胞培养过程所处的状…  相似文献   
58.
体能相关基因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涛  张传芳  金锋  王沥 《遗传》2004,26(2):219-226
近年来体能与基因的关系又成为一个热点话题,人类遗传学的研究证实 ,人类体能的差异有遗传基础。 2000年以来,有关体能分子遗传学的研究飞速发展,发表的文章数及报道的相关基因座超过过去几年的总量,已经报到了70多个关注的基因座,证明基因与VO2MAX、肌肉力量和乳酸阈值等有关。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和载人航天器的开发、国防建设的需求等都提示,今后特殊体能人才的基因选材将不容忽视。对于具有特殊体能的个体进行科学选材,可以提高针对性和降低后期培养的资金浪费。同样,对于早期发现和培养具备体育运动天赋的人才将是经济快速和实用的方法。体能相关基因的研究还将为揭示这些基因座的功能、促进健康事业起重要作用。通过对国际已报道的主要与有氧运动相关的基因座和试验结果进行综述,为我国尽早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59.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131I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摄碘率、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DTC患者100例,均接受131I清甲治疗,根据放射剂量的不同分为小剂量组(100mci)和大剂量组(150mci),例数均为50例。比较两组患者摄碘率、甲状腺激素水平、肝肾功能、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小剂量组2 h、6 h、24 h的摄碘率高于大剂量组(P<0.05)。小剂量组的清甲率高于大剂量组(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下降(P<0.05);小剂量组治疗1个月后TSH、FT3、TG水平低于大剂量组(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的组间、组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血清尿素(Urea)、肌酐(Cr)、尿酸(UA)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的生活质量优良率高于大剂量组(P<0.05)。小剂量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大剂量组(P<0.05)。结论:不同剂量131I清甲治疗对DTC患者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但选用100mci剂量可提高DTC患者摄碘率,减轻对甲状腺功能的损害,同时还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60.
盐度和温度对红星梭子蟹存活和摄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永岩  许振煜  吴邦臣 《生态学报》2010,30(13):3396-3405
盐度和温度,是影响蟹类分布、孵化、幼体发育、生长、性成熟、存活及摄饵的两个重要环境因子,设置0、5、10、15、20、25、30、35、40、45、50共11个盐度梯度(盐度差±0.5,每个盐度梯度8只蟹),0、5、10、15、20、25、30、35、40℃共9个温度梯度(温度差±0.5℃,每个温度梯度8只蟹),进行盐度和温度对红星梭子蟹(体重(125±11)g左右)摄饵和存活影响的研究,拟为进一步研究盐度和温度对红星梭子蟹分布、生长、幼体发育、低温保活等的影响提供基础资料。结果显示,盐度从30骤变时,15-40盐度蟹能存活5d以上,存活率达100%;15-45盐度蟹能摄饵,日平均摄饵量达1.32g以上。20-40盐度蟹摄饵明显,日平均摄饵量达3.22g以上。盐度从25以5/d渐变时,盐度10-45蟹均能存活5d以上,存活率达100%;盐度10-45蟹均有摄饵,但盐度15-40蟹摄饵较理想。温度从25℃骤变时,15-30℃蟹能100%存活5d以上。10℃以下及35℃以上,蟹在3d内全部死亡。15℃以上,蟹只要能存活,都有摄饵。25-30℃为蟹最适温度范围,蟹日平均摄饵量达3.55g以上。不超过30℃时,温度越高蟹摄饵量越大。从25℃以5℃/d渐变时,15-30℃蟹存活100%,10℃和35℃蟹存活75%;5℃以下及40℃以上蟹存活时间不超过30min。15-35℃蟹能摄饵。不超过30℃,温度渐变时也是温度越高,蟹日平均摄饵量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